-
1 # 股票股市貓九
-
2 # 走近民法典
如果將“經濟責任”理解為涉及金錢等財產賠償的責任,那麼民事責任是當然包含經濟責任的。《民法總則》第179條(《民法典》第179條)明確規定了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礙;(三)消除危險;(四)返還財產;(五)恢復原狀;(六)修理、重作、更換;(七)繼續履行;(八)賠償損失;(九)支付違約金;(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十一)賠禮道歉。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併適用。”
其中的“返還財產”“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等明顯涉及金錢等財產賠償,屬於所謂的經濟責任,“恢復原狀”“繼續履行”“懲罰性賠償”很多情況下也會涉及金錢等財物,也或多或少會涉及經濟責任。因而,可以說,此種意義上的經濟責任是民事責任承擔中的重要部分甚至可以說是最主要的部分。
此外,更深一步來看,從責任救濟物件是財產損失還是非財產損失的角度可將民事責任方式區分為財產型、精神型、綜合型。按照這一劃分標準,賠償損失、恢復原狀、返還財產、支付違約金等,屬於財產型責任方式;賠禮道歉、消除影響和恢復名譽等,屬於精神型責任方式;而修理重作更換、繼續履行、停止侵害、排除妨礙和消除危險等則屬於綜合型責任方式。下面具體來看一下這幾種方式:
返還財產:返還財產是動產或不動產權利人在其財產被他人非法侵佔時,或者合同解除、被確認無效時請求返還而適用的一種責任承擔方式。返還財產所指的財產,一般應理解為特定物,因此,原物存在是適用這一責任方式的前提條件。關於返還財產責任的性質,理論上存在爭議。返還原物請求權作為物權保護方法,是一種物權請求權,但侵權責任法亦將返還財產作為侵權責任的承擔方式予以規定,從這個角度理解,似乎應認為侵害他人財產所產生的返還財產請求權屬於債權請求權。我們認為,民法總則對民事責任的規定,涵蓋了各種性質的民事責任,是延續民法通則對民事責任專門予以列舉規定的立法模式,並不能僅據此來判斷返還財產責任的請求權基礎。
恢復原狀:權利人在財產遭受損壞的情況下,可以請求責任人予以恢復,以使被損壞的物恢復被侵害前的狀態。從恢復原狀的含義上看,可以將其作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其中狹義的恢復原狀是指採取一定的修理措施,使被侵害的財產恢復之前狀態。而廣義的恢復原狀,則還包含了金錢賠償在內。由於中國法律同時規定了恢復原狀和賠償損失,因此應對恢復原狀作狹義上的理解。在適用恢復原狀責任時,需要考量的是,恢復原狀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在恢復原狀明顯成本過高或者可以透過賠償損失等責任方式替代時,則應當排除這一責任形式的適用。
繼續履行:是指違約方不履行合同時,透過法院強制其繼續履行合同債務的違約責任承擔方式。廣義的繼續履行概念包含合同正常履行狀態下的“履行”和遭遇履行障礙後的“履行”兩重含義。作為違約責任的繼續履行與作為合同正常履行相比,在時間上具有補救性,在手段上具有強制性,在評價上具有否定性和懲戒性。合同法第107條將繼續履行作為與採取補救措施、賠償損失相併列的違約責任承擔方式予以規定,在債務人違約的情況下,債權人原則上可以選擇請求債務人承擔繼續履行的違約責任。
賠償損失:責任人的侵權或違約行為等造成他人人身或財產損失,責任人向權利人給予損失賠償,是適用最為廣泛和普遍的一種民事責任承擔方式。賠償損失所針對的損失,不僅僅限於有形的財產損失,諸如精神損失等損失形態,也屬於賠償損失的範疇之內。
支付違約金:違約金從其性質上看仍是對合同守約方所受損失的賠償,因此違約金支付責任與賠償損失責任的請求權基礎相同。所不同的是,違約金的數額或者計算方法是當事人在合同中明確預先約定的,而且違約金可以具有擔保合同履行以及對違約方給予懲罰的功能,因此也有觀點認為支付違約金可以作為一種獨立的違約責任形式。
懲罰性賠償:懲罰性賠償是指賠償數額超出實際損害的賠償,除了與通常意義上的損失賠償同樣具有損失填補功能外,它還具有懲罰和遏制不法行為的多重功能。懲罰性賠償既可以適用於侵權責任,亦可以適用於違約責任。透過對故意或者存在重大過失的加害人施加懲罰性賠償責任,使加害人承擔高於因加害行為所獲收益的加害成本,不僅對救濟被害人具有現實意義,對預防同樣型別損害的發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按照本條規定,在法律明確規定或者允許當事人透過合同約定懲罰性賠償的情況下,可以要求責任人承擔這一加重的損失賠償責任。
(以上僅供參考)
-
3 # 焦點觀圈
經濟責任,是指經濟法律關係主體違反經濟法義務或經濟合同義務依法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其形式包括違約金、賠償金、罰款、沒收和某些行政處分。學說中又認為,經濟責任泛指一切具有經濟內容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以及某些刑事責任。
回覆列表
人身權利是每個人最重要的權利之一,包括健康權、自由權等,這些權利都受到法律的保護,任何人都不能侵犯他人的人身權利。侵權行為屬於一種對他人造成損失的違法行為,而人身侵權就是對他人身體造成一定傷害的一種侵權行為,中國對於人身侵權有相關的法律規定,對於造成人身侵權的行為人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對受害人進行賠償,也要及時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