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感覺自己很傻,總是在友誼裡成為受傷的、犧牲的人,有沒有什麼技巧能讓我在真誠的同時,還能夠保護自己?
10
回覆列表
  • 1 # 學業生涯規劃師

    總感覺這個問題,很傻很天真。

    筆者也曾經有過這樣的年紀,有過這樣的想法,為何受傷害的人是我?當筆者試圖透過閱讀書籍和文章,想透過技巧來解決問題的時候,發現並沒有什麼有用的技巧,而且就好像一個學了許多皮毛招式的人,面對出招的對手,卻不知道該用哪招兒才能自保,反而延誤時機,變得越來越懷疑自己,變得內向和害羞。

    依靠技巧害死人。

    理享要問,人際交往,為什麼要保護自己?其實還是能力不夠、話語權不夠、安全感不夠,才會怕受到傷害。

    這種傷害源於不自信,當然也源於能力的低下,可以想見,我們和朋友以及家人交往時,不需要考慮自我保護的問題,只有面對外人,比如領導、同事、社會人士,涉及到利益、發展、權益,存在可能的衝突與損失時,我們才會懷疑自己。

    理享認為,與其學習小技巧,不如做好自己,讓自己變強,說話言之有物、有理有據,將話題控制在自己熟悉和了解的範圍內,才能夠更好的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否則單純依靠技巧,反而容易讓人感覺不真誠、油滑,反而失去了彼此的信任。

    當然有些小技巧也是必須的,比如說話婉轉,直抒胸臆當然是好事,可是別把話說滿、說死,也是很有必要的,凡事給別人留點兒情面,也就是給自己留條退路。

  • 2 # 博士100066756

    與人相處,以誠相待,心換心,情換情,滴水之恩,湧泉相報,與人為善,不存害人之心,吃虧是福,人在世上走,到處是朋友!

  • 3 # 手機使用者5448412494

    我認為在運用所說的黃金法則之前必須看對方是誰。有的人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這樣當然適用。有的人習慣了自我,即使你付出了很多來敬他,他會將其視為理所當然,依然我行我素,事事只考慮自己,更有甚者,你敬他一尺,他佔你一丈,把你當傻冒,這樣的人還敬他幹什麼。

  • 4 # 銷售職場之家

    以下這些人際交往的技巧常識,都是我在吃虧後總結出來的。我因為不懂這些技巧常識而吃過的虧主要有:

    a. 被人在背後負面評價。

    b. 被一些朋友疏遠,再聊已覺尷尬。

    我希望看到這個答案的朋友,能從中學到一些常識技巧,並應用在自己的社交生活中,避免遭遇我曾經歷的社交窘境。哪怕只有一部分知友能記住並應用這些常識技巧,或只能記住並應用其中一部分,我寫這個答案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1. 怎樣才能讓別人相信你是 “對事不對人” ?

    當我們在給予他人的作品差評或中評時,我們往往喜歡先說一句 “我這是對事不對人噢” 或 類似的話。彷彿我們說出這句話後,別人就會客觀理性地對待我們之後要給出的差評或中評。可現實往往事與願違。在大多數人看來,對於自己作品的評價就是對於自己的評價。否定我的作品,就是否定我這個人。也許這些人冷靜下來後可能會意識到我們的評價的確是對事不對人,但在接到負面評價的那一刻,很少有人能心平氣和。

    針對這個問題,我現在踐行一個解決方案---不單獨評價一個人作品,而是去對比眼前的作品和這個人曾經的作品。比如,當我覺得一個合作伙伴設計的一個按鈕與整個頁面不太搭時,我不會單單評價這個按鈕的設計,我會說,我覺得你之前為C頁面設計的C1按鈕,和為D頁面設計的D1按鈕都和整個頁面非常契合,我都非常喜歡,但是現在這個E頁面的E1按鈕我覺得跟整體不太搭,要不你再改一下?

    基於我的經驗,這種評價方式對他人的情緒衝擊往往比較小,也不容易讓人覺得你是透過否定他的作品在否定他這個人。當然,有的人也許會問,如果第一次評價一個人的作品,沒有參照物怎麼辦?我也經常遇到這種情況,我會拿這個作品與他的其相關他閃光點去進行對比。比如,選擇字型的品味對比選擇配圖的品味,或對於挑顏色的品味等。

    2. 我們問了一個具體問題後,別人的回答的回答卻很抽象,我們應該怎麼辦?

    這種情況下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不要再追問了,因為對方十有八九是不想告訴你。我來簡單分析一下對方的內心想法。

    張同學問李同學:“你上學期平均分多少呀?”

    李同學心想,我上學期門門都上了90分,GPA 4.0,但是這個張同學好像沒一門上80分。我如果直接說了,會不會讓他感覺不痛快,覺得我在炫耀?就算真的要說,用什麼語氣說比較好?哎,好麻煩,不說算了。但他都問了我總不能不回答。看來,我只能泛泛而答了。於是,李同學就回答:“還不錯吧。”這時,機智的張同學應該就此打住,而不是追問:“不錯是多少呀?”

    3. 怎樣向他人尋求幫助,他人才會更願意幫我們?

    a. 讓別人知道你已經做了許久的前期資料搜尋。實在是有個點搞不懂,解決不了,才尋求幫助。

    b. 具體描述你的問題,以及你所需要的幫助。如果對方意識到他需要像剝洋蔥一樣,一次又一次和你對話,才能瞭解你的意圖以及提供幫助的難度,那麼他幫助你的意願就會大大下降。

    c. 如果對方沒有時間或精力尋求幫助,可以詢問對方是否有其他渠道可以獲得幫助,比如某個論壇,某個網站,或者某個人。

    本條建議尤其適合應用在向不太熟的人尋求幫助時。

    4. 我們真的有很多朋友嗎?

    其實我們認識的許多人最終都不會成為我們的朋友。因為友誼的建立需要信任,而信任往往需要兩個人互相不斷解決對方的痛點才能逐漸建立。考慮到我們有限的精力和時間,我們能擁有的真正的朋友往往不會太多(所以一定要珍惜友誼)。茫茫人海,為什麼範晨同學與李冰冰同學成為朋友,而不是和章新宇同學成為朋友?這就是緣分,也是友誼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

    這個道理之於社交生活的意義就是,不要隨便認為別人是你的朋友,更不要隨便要求別人以朋友的標準來對待自己。如果我們在與一個萍水相逢的人相處時,始終生活在 “對方是我的朋友” 的幻覺中,很容易既讓自己內心受挫,也讓對方覺得自己 “想太多” 。

    5. 和別人說話時目光不時遊移,別人會怎麼想?

    我就這個問題問過許多人,各個年齡層,各個職業的都有。大部分人都告訴我,如果別人說話時目光遊移,他們會覺得對方心不在焉。所以,為了給對方起碼的尊重,我們在說話時最好看著別人的眼睛(當然,要把握好度不要直勾勾地看)。

    我曾經對這點不是特別重視,總以為自己即便目光不時遊移,對方也不太可能察覺。但後來我發現他人目光遊移真的很容易察覺。大家可以專門訓練幾次。我大概注意過三次之後,就能做到看著別人的眼睛說話了。這也許是很小的一個社交細節,但如果我們做不好,很容易讓對方覺得我們不真誠。

  • 5 # 師幼匯

    不要隨便給人家承諾。

    如果承諾的話是指100%可以做到的,你可以不承諾,可能面子上抹不開。我有一個規矩:第一我不借人錢,親戚朋友只有一個例外,你們生了大病我都會幫助的,我承諾做到的都能做到,我說不借的就不借。清晰的承諾可以減少你的麻煩,也可以讓其他人知道怎麼和你打交道。

    接近不知道或不喜歡的知識或人士。

    在這個不知道里面,你可能會發現這些人事其實才是我非常喜歡的。有時你還要接觸一些不喜歡的人和知識——中學,高中包括到大學是我們人生最開放的時候,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小學到大學的時候我們學到很多知識是不得不學的。等到我們工作以後,老得快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只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從而變得十分偏執。所以如果你選10本書,你選三本你不喜歡的書,七本是你喜歡的。如果你能這樣堅持,你將對未來保持開放心態。

    在沒事的時候聯絡老朋友

    大家打招呼,說有事來找我,而社交的規矩是沒事情的時候找人才能積累情感與彼此的粘合度,有事找人是用人,沒事找人是情感投資。我們要更多在沒有事情的時候給人電話、吃飯、聚會與旅行。

    交朋友要分親疏

    人性複雜,與朋友交際,也要深思慎交,分出親疏。根據常情,大凡成為朋友者,有的是趣味、性格相投,有的是抱負所質相仿,有的是文化層次相近,有的是人格清高、心靈相通等等。無論你是什麼原因的朋友,經過一段時間有交往後,你應有所選擇,應該有親有疏。比如,有的朋友情感誠摯、冰清玉潔,自然可以真誠深交;但也有的是出於某種功利目的而投向你的,一量利益達不至或者當你窮困潦倒對他已無利用價值時,他便離你而去像章這樣的朋友是不可深交的。更有甚者,更應該抑或保持一定的距離為好。

    不要將朋友理想化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儘管朋友跟你氣質相仿、興趣相近、性恪相投、但朋友畢竟是個活生生的人,跟你總會有些不同之處,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足,總會有自己不願人知的秘密。

    所以,跟朋友交際,不要過於將朋友理想化,不可把朋友的一切言行都以“我”為參照物首先,要容忍朋友的缺點,所以,你一旦發現朋友的缺點,要抱著“將軍額上跑馬,宰相肚裡能撐船”的寬宏氣度,容忍朋友的缺點,並選擇合適的時機和方法善意地幫助他克服缺點。其次,要讓朋友保留“自我”。你與朋友交際,不可強求朋友必須是你的“翻版”。要讓朋友擁有自己的愛好、自己的個性。如果你主觀武斷、獨斷專行地要求朋友的愛好,跟你一樣,那麼,朋友將會離你而去。再次,要尊重朋友的隱私。不要讓朋友事事都該禹你報告,似乎朋友有事不跟你通氣,就是對你不忠,就不夠朋友。

    你若如此專橫,用如此理想化地標準去要求朋友,朋友也會對你怨而生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木納的男人,在戀愛中應該怎樣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