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風情感及戒賭諮詢

    老司機來告訴你:

    要想成為一個好的人力資源從業者需要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包括國家政策法律法規、地方法規、企業制度)、過硬的心理素質、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風險控制能力、保密素質等等

  • 2 # 法律小非俠

    人力資源一般需要具備以下能力

    雖然對設計的分類沒有太深的瞭解,但一個設計師,假設你掌握的設計技能在同行業的水平與你掌握的HR技能在同行業的水平是相對一致的話,設計師普遍的薪資水平、在公司中的不可替代性,一般情況下會高於人力資源崗位。至少在我接觸的IT行業是如此。 so~少年啊,不要衝動啊,想清楚,真的喜歡這個行業,才來選擇。

    如果你是覺得自己設計學得不好,想轉來門檻較低的人力資源的話,這~也未嘗不可,我身邊就有這樣的同事,而且對辦活動做海報做影片很有幫助。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人力資源門檻低呢?大致因素:在公司內部同等級別崗位薪酬較低、企業需求少、專業性要求相對技術型崗位較低。更多公司,人力資源系統不夠完善,人事和行政混著做,打雜多年依然難以在專業上有所深入。而非人力資源科班出身的人,可能會去到這型別公司,從一切打雜做起,慢慢磨練成長(不排除學歷高面試優秀者直接進大公司)。那麼這兩三年,你用來鑽研設計技術會合適呢,還是鑽研人力資源會更合適呢?這要想清楚箇中利弊,放棄設計,是因為沒天賦還是一時氣餒?自己到底適不適合人力資源這個崗位?

    好啦你已經想清楚才來問的對不~那人力資源需要什麼樣的人來做,比較合適呢?

    考三級證也學過,人力資源有六大模組,

    人力資源規劃、招聘與配置、培訓與開發、績效管理、薪酬管理、勞動關係管理。在企業中,分為這幾個崗位:招聘、培訓、薪酬、績效、員工關係。我就著小小的經驗和學習,說下大致情況:

    1.招聘:招聘人員需要有鎮得住面試者的氣場、有洞察力和表達能力,要對行業有充分理解並不斷拓展招聘渠道,要積累行業人脈、懂得挖同行的人才,沒有招聘需求時要學會分析現有崗位,做好人才儲備。招聘相對來說壓力會比較大,以前覺得招聘有趣可以見識不同的人,但當自己每天打幾十個電話預約面試又在每天聽幾十個人講一些真真假假的東西的時候,才發現招聘也是有苦有樂的。我實習時在學校做過招聘會,一天面了100多個萌萌噠的學生後,自己也萌萌噠起來了…

    2.培訓:不同企業工作內容差別挺大,有些企業的培訓師是專門思考培訓計劃、做ppt海報和組織培訓的,講課交給業務端。有些企業的培訓師不僅上述都要做,還要非常懂業務,能直接上臺做精彩演講。有些介乎兩者之間,通用的知識自己講,專業知識交給業務,這也是普遍大型企業培訓人員的狀態。能力需求不同,發展也會不同。我沒做過培訓崗,有被分配過培訓任務。那會兒準備了很久,從主題、思路、內容、ppt製作,到練習演講、上臺講課,思考開場怎麼激發學員興趣、中間要抖幾個包袱調動情緒、問什麼問題增加參與感、最後怎麼昇華收尾控制時間…這裡頭學問太多,一場下來也是元氣大傷,不過經驗值和技能點就蹭蹭上升了。

    3.薪酬和績效:畢業後做了一年的績效和半年的薪酬,放在一起講。有個好公司有個好老大,對我績效和薪酬能力提升很快。為什麼選這個模組?在學校時專業課老師一直在強調,做人力資源,一定要做人力資源裡面的核心崗位,什麼是核心?掌握技術和機密的是核心。那麼就是薪酬績效了。雖然老師的話不一定準確,其他崗位照樣能說出核心的道道來,不過當時的我就聽老師話,苦背各套績效考核法、薪酬搭建法,如願以償成功應聘薪酬績效崗啦。能力要求:1)對數字敏感,能針對薪酬和績效資料做資料分析,判斷業務情況,發現業務問題;2)對各大考核方法、計算方法有理論上的學習瞭解(我想你這個證不能考了就算了,精華是裡面的內容,要理解要背);3)會用Excel函式,單純計算工資和獎金的話,就是Vlookup、If、Rank、Sumif、資料透視表等等,太多啦,找個影片系統學下吧。薪酬我當時只是做一個數據核算,算出人家工資多少就搞定了,沒有涉及買社保公積金的工作(這一塊又是大知識點,做事細緻待人不厭其煩的人很適合);績效中,經歷了前期的資料計算分析後,後期就是做績效方案、推績效方案了,把獎金分配規則給各員工安上時,相當於掌握了他們的薪資命脈,要讓大家如何配合,又是一個鬥智鬥勇的過程。那會兒主管帶著做了十幾套績效方案,天天討論天天改,成長非常快。

    4.員工關係:大一點的公司會有這型別崗位,企業文化崗、員工關係崗、怎麼說呢,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崗位。我的員工關係同事們的工作,有組織員工活動、塑造辦公環境、在節假日裡想出關懷員工的各種點子,在日常生活中與大家打成一片瞭解大家心聲、提高部門融入感等等。這個工作很有趣,經常思路迸發搞一堆好玩的事情,什麼踏青漂流啊、中秋燈謎會、聖誕節交換禮物、運動騎行…這些我們都搞過,非常開心。說這崗位見仁見智,也是因為我的兩個員工關係同事其實並不想長久從事這個模組,她們覺得不專業,做的事太雜,社會需求不大,以至於後來跳槽她們都選擇了非員工關係模組的。綜上,在我的理解下,這個崗位需要:組織策劃能力、親和力、有一顆愛公司的心、能主動關懷大家,技能上最好ppt、做影片、唱歌跳舞都要來一點(沒準年會節目都讓你導演)。有些老大很重視企業文化,很想對員工更好,那麼到這種企業做員工關係無疑如魚得水,方案推動快,得到支援多。有些老大,則把員工關係定位為與員工溝通的途徑,希望你去訪談回來彙報人員動態(打小報告?),或者很懂勞動法在發生糾紛的時候能搞的定憤怒的員工,沒準還要打官司,這HR戰力就嘩嘩提高了。(這些對各模組的理解,都是個人淺薄經驗和學習所得,還求指正)

    上面這一堆看完後,我相信作者也能根據自己的能力,匹配出相應模組了吧~我根據有限的資訊匹配一兩個吧:學設計的,PS、PPT、影片應該手到擒來?可以著重突出這些技能,應聘培訓組織,員工關係類工作,面試時自信滿滿:“我能為HR部門帶來最精美的PPT、最震撼的海報和最專業的影片製作技術,收了我吧!” 然後是組織策劃能力,辦過一些設計展覽嗎,或者在社團裡有組織過活動?那面試就接著吹這方面的能力,當你吹得越好越自信,越在體現著你有著做一個優秀講師的能力,人家就會覺得撿到寶啦巴不得馬上給你offer。

    或者你真討厭做設計了,不想碰各種軟體,木有問題,按照我上面的能力需求、崗位內容,配合你助理人力資源師的理論學習,把面試官能問到的問題全羅列一遍,如“你為什麼想做xx?”“你對人力資源的理解是什麼?”“你做xx的優勢在哪裡?”“招聘的渠道有哪些?”“績效考核的方法有哪些?” …太多了,基礎搞定搞進階:“如果你是招聘專員,我想應聘xx崗位,你會問我什麼問題”“請上機操作一下這個Excel表,我要得出xxxx的效果”“銷售人員的KPI你會定哪幾個方面”…

    應聘企業型別,和其他崗位的應聘差不多,外企準備英文簡歷和所有答案的英文回答,六級必須的吧,有個託業商務英語的證也不錯,口語好最重要。民營啊就像我在的挨踢行業,看能力,踏實肯幹接受加班是必須的;國企木有什麼瞭解,無法給你建議。行業選擇,你必須清楚意識到HR是一個很依賴平臺的崗位,老闆重不重視HR直接關係到職業生涯的成長。我當初找工作是以IT公司為主,其他大公司的HR崗也會去投。原因很簡單,薪酬高福利好呀…苦逼一點沒所謂,苦逼之後還能瀟灑大吃大喝去購物去旅遊,我會很快樂的。

    助理人力資源師的班,我也上過。講師有優秀的企業HR、和沒做過HR研究了十幾年HR的教授…如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看你的學習態度了。按照應試教育的上課習慣,可能沒聽到個道道,聽到了不少重點範圍,好吧拿著這些也能考過的,好好背誦啊。 再想系統學習,可以網上看影片,我記得那會兒有在優酷看一個人力資源影片,一姓張的講師,忘了叫啥了,每個模組講得詳詳細細,有時一兩個見解能讓你有醍醐灌頂的感覺,值得一看。具體是在優酷上搜“人力資源管理教程”,1-8系列,就不貼連結啦。你可以用這個惡補一下自己的人力資源知識,對面試很有用的。

    再者性格也很關鍵。你要面試的崗位很特殊,是人力資源。為什麼說它特殊呢,因為所有面試官將來都是你同事啊~他們面你的時候會更加的清楚想要什麼型別的人,他們團隊是怎麼一個氛圍,你跟他們聊不聊的來,適不適合這個團隊。面試官有更直觀的感覺,這造成的結果是,你的應聘可能不會那麼容易,誰都不想親手招個坑爹的做自己同事吧。怎麼破?表現出最真實的自己。不要偽裝,公司在挑你,你也在挑公司,不用刻意迎合。能力項做好後,你的性格特質符合公司要求,公司自然要你。偽裝出很熱情或者很冷靜而得到想要的崗位,風險是你可能發現這崗位很難做好(活潑好動坐不住的來天天分析資料試試,安靜內斂的天天搞活動做主持試試),戴上面具重新做人需要極強大的內心,如果做不到,那麼,做自己是更如魚得水的。

    最後是職業發展。管理線、專家顧問線,都挺好。以後發展成什麼樣,我這個出來一年半的職場菜鳥也答不上來。畢業一年多,走著走著掉坑裡,爬起來,走著走著又有機遇。感謝讓我苦逼工作、快樂成長、還讓我領略了一把政斗的前公司,磕磕碰碰走過來,只有保持信念、不斷學習、跟從內心才是靠譜的。

    最後的最後,願你做想做的事情。職場之路漫漫,共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未來實體經濟怎麼樣?感覺近幾年實體經濟在倒退,真的全是因為網路的衝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