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以小窺大

    這是諸葛亮對孟獲發動了心理戰,當時為了徹底收服少數民族,對於少數民族的首領孟獲需要採取懷柔政策,讓他從真心歸順,徹底解除蜀國的後顧之憂。七擒七縱從心理上擊潰了孟獲,讓他對諸葛亮佩服的五體投地,完全放棄了抵抗的念頭,歸順了蜀國。

  • 2 # 林一Gerry

    在正式回答之前,我們先簡單回擼一下史實,因為七擒七縱原本的故事,和小說裡是不一樣的。

    在我們的習慣印象中,先是孟獲謀反,然後才有諸葛亮南征。七擒七縱,換來了孟獲的心服口服,真心歸降。但這,並不是事情的全部。

    諸葛亮此次南征,一開始的物件並不是孟獲,而是雍闓。夷陵之戰失敗以後,雍闓便在益州郡殺害太守謀反,後歸順吳國。

    不僅如此,雍闓還很懂統戰政策。他先煽動附近的郡縣,其中,願意響應他的包括了牂牁太守朱褒、越巂夷王高定;然後,他又專門派人去夷人部落中挑撥——他派出去的這個人,正是孟獲。

    而蜀漢這邊,諸葛亮直到幾年之後的建興三年,才算是騰出了手,正式出兵討伐雍闓。

    諸葛亮進兵後,很快便擊敗叛軍,雍闓以及高定被殺;同時,附近的郡縣也都被援軍平定。但是,叛軍卻並未歸順,而是在孟獲的帶領下繼續反叛。

    孟獲“素為夷漢所服”,在當地很有威望,這正是雍闓派他去“誘扇諸夷”的原因。果然,孟獲的煽動能力無與倫比,在雍闓被殺以後,自己便拉大旗作虎皮,佔著山頭唱起了歌。

    面對新情況,諸葛亮準備換一個思路,以新方法來對付孟獲:對雍闓等人,諸葛亮毫不猶豫,手起刀落;但對孟獲,卻抗拒從寬

    在把孟獲抓住以後,諸葛亮很大方地帶著他參觀了軍營,然後笑眯眯的問,軍容如何?

    孟獲相當桀驁,回答說:以前我是不知虛實,才會被你所敗;如今我既然看到了你是如何行軍佈陣的,打贏你只是分分鐘的事!

    諸葛亮於是揮了揮手讓他回去:不服來戰。

    接下來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諸葛亮連續抓了孟獲七次,抓到孟獲的厚臉皮終於撐不下去了,願意歸順投降。而且,孟獲還表示:南人不復反矣! 諸葛亮順利達成“攻心為上”的效果,帶兵北歸。

    乍看上去,這就是一個簡單的、讓人心服口服的故事。這種故事在歷史中相當多,這不是第一個,只不過是最有名的那一個罷了。

    但這裡卻有一個問題:邊疆夷族的叛亂,果真就如此簡單嗎?捉了放,放了捉,就真的能用真心打動對方,換來一世的忠誠嗎?談個戀愛都沒這麼easy。

    更何況,這是邊疆平叛。如果事情真的這麼簡單,那麼自三國以來,哪還會有這麼多的邊疆動亂呢?諸葛亮已經寫了一份優秀案例在先,後世的人只要照做就好了呀!

    因此,這個邏輯不可能會是這個故事的真相。

    所以接下來,我們不妨通過幾個問題,來分析一下諸葛亮的做法到底深奧厲害在何處。

    首先,諸葛亮為什麼不殺孟獲?

    雖說馬謖建議要攻“心”為上,但這個“攻”的物件,並不見得非得是孟獲。透過梳理前因後果,我們可以看到,雍闓才是始作俑者;其他的首領,還包括牂牁太守朱褒以及越巂夷王高定等人。

    但這幾個人都被毫不留情的給殺了,諸葛亮一點也沒有在意什麼“攻心為上”。反倒是對於孟獲這個後來的反叛者,諸葛亮處處手下留情,幾次三番地加以籠絡。

    為什麼?

    答案其實史書中已有記載:(孟)獲素為夷漢所服”。孟獲在當地,很得擁護。這既是雍闓派他去“誘扇諸夷”的原因,也是諸葛亮願意一再容忍的背景。

    所謂“攻心為上”,並不是說要打動每一個夷人,讓他們在心中感念王化,永不叛亂——這根本做不到,能夠深入基層做民族統戰工作的革命幹部,直到20世紀才被髮明出來。

    因此,要籠絡的,是那些有在夷人當中有影響力的人,讓他們對朝廷效忠。然後,再透過他們的影響力,去安撫當地的百姓,接受朝廷的統治。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孟獲出現以後,諸葛亮的“攻心”戰才真正有了實施的可能。只要能收服孟獲,那麼透過他,安撫夷人的事就順理成章。

    否則,在當地如果沒有孟獲這樣有權威能服眾的人物存在,夷人各自為政,那麼諸葛亮難道還派人一個一個的去做思想政治工作嗎?

    從這個角度來看,孟獲簡直就是諸葛亮的寶貝。

    至於雍闓、朱褒、高定等人,他們沒有孟獲這樣的影響力,那麼在諸葛亮面前,他們沒有被籠絡的需要,自然也就沒有活著的意義了。

    而既然孟獲這個權重極高的影響因素已經出現,那麼接下來,就是如何降服的問題了——請注意,是降服,不是打敗。

    諸葛亮採用的辦法,是反覆的打敗、俘虜、釋放。 這樣做,目的何在呢?

    其實就是要告訴孟獲,你那點能力,是沒有跟我相對抗的資本的。先後七次,就是要讓你明白,我們兩人的PK結果並不受運氣因素的干擾,而完完全全是真正的實力對比。

    當天時地利人和都是孟獲的優勢專案,但卻還是一次次的被諸葛亮打敗,諸葛亮就是要憑藉先後七次的勝利,最終達到讓孟獲“畏威”的效果。

    就問你服不服?

    孟獲說,服服服,我服,真服。

    諸葛亮說,好。

    ——以上,這就是一般理解中,七擒七縱的全部。

    但實際上,諸葛亮還有後手。接下來,他又做了第三件事:“亮即其渠率而用之”,“亮於是悉收其俊傑孟獲等以為官屬”。

    打服了以後,諸葛亮沒有趕盡殺絕。該誰的部眾,依然還是誰的,並沒有派人取代。而且對於孟獲等一眾人等,諸葛亮還賜予了他們官爵。

    讓夷人“畏威”只是前提,不是全部。接下來諸葛亮做的,是把這些有影響力的頭頭腦腦們,都納入體制內。

    為什麼? 因為這樣的話,像孟獲一樣的人,就能享受到體制的好處了。

    你可以站在孟獲的角度來想一下,他最初可能只是因為某種原因而反叛,但諸葛亮把他扔在地上摩擦了七次的行為,已經分分鐘教他重新做人:反叛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這種時候,諸葛亮沒有窮追猛打,反而還給他封了官,讓他依然在自己的地盤上作威作福,並且,朝廷還定期給他俸祿。換做是你,你還會繼續反叛嗎?

    歸降難到不是更好的選擇嗎!

    想通了這一層,孟獲只會是急吼吼的願意歸順諸葛亮。因為他害怕,害怕諸葛亮找到另外一個有影響力而又願意受降的人來取代他。到時候,他就成下一個雍闓了。

    至此,諸葛亮的政策組合拳依然沒有完,還剩下最後一個步驟。

    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後,收穫的這片土地雖不至於是不毛之地,但也基本上都很貧瘠荒涼。當地人的生活水平跟中原漢人比起來,自然也遠遠不如。

    那麼,諸葛亮是不是要在當地發展生產,促進繁榮,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質量,把落後的邊疆地區變成蜀漢的新江南呢?

    不,諸葛亮並沒有如此做,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出其金、銀、丹、漆、耕牛、戰馬以給軍國之用”,把當地的產出用來充實蜀漢的軍需,並用當地人組建了一支蜀漢精兵。

    這個邏輯又是什麼呢?

    答案可能有點腹黑:並不是說你解決了孟獲,就能把反叛全部解決掉的。更為關鍵的決定因素,在於當地的夷人有沒有反叛的能力

    因此,諸葛亮的方法是抽光當地的勞力和財物,不給下一個想要反叛的人留下積攢實力的可能。 幾項政策落實下來,諸葛亮順利地實現了自己的目的。

    理清楚上面這些事情後,你就會發現,諸葛亮對於南中反叛的平定,並不是簡單的七擒七縱,而是一系列相當複雜的政策的組合。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後世的人面對如此完美的經驗,卻依然達不成一樣的結果。

    強大的軍事威懾力; 收服有影響力的人,並將其納入體制,讓他享受到甚至比反叛更好的生活; 抽光當地可以用以反叛的人力和資源, 這就是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的“攻心”之計。

    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諸葛亮之所以能成功,並不僅僅是因為做到了以上這幾條。

    在戰前,他還有大量的準備工作。 雍闓已經反叛數年,但諸葛亮卻並未第一時間平叛,而是一直等到內部局面已經安定,外部與吳國已經達成盟約,確認有了足夠的精力和時間之後,他才開始和孟獲來玩這種捉迷藏的遊戲。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張劇照:孔武有力的孟獲和溫文儒雅的諸葛亮出現在同一個畫面內。看上去,孟獲滿身橫肉,諸葛亮弱不禁風。但現實卻是,諸葛亮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便把孟獲玩得團團轉。

    這種反差,還是劉邦說得好:“吾寧鬥智,不鬥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澆10公分厚隔層,這樣會不會超筋?12mm的鋼筋,雙向雙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