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馮瑋

    英國著名二戰史專家利德爾·哈特在《戰爭革命》一書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程序同第一次世界大戰相比,其區別在於空間和速度,而不在於武器。”確實,就武器而言,除了臨近尾聲的原子彈,二戰和一戰沒有質的變化。但是在戰略戰術上,兩者卻有著極大的差異。二戰前期德國能“橫掃歐洲”,最主要的原因是發動“閃電戰”,使遭到攻擊的國家猝不及防。

    縱觀近代以來的軍事發展史,拿破倫崇尚的是快速機動的進攻戰,這一思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得以秉承。因為,一戰也是從機動戰開始的。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防禦得到了充分運用。回顧一戰的幾大戰役,防禦明顯強於進攻是一次大戰的顯著特徵,最突出的例證,就是作為一次大戰轉折點的凡爾登戰役。這一特徵無疑對二、三十年代世界軍事思想和軍事戰略的制定,產生了很大影響。不過,這種影響具有正反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是以協約國掌權的軍事領導人(勝利者)為代表,他們鑑於一戰的經驗,強調防禦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以德國的魯登道夫等思想敏銳的年輕的軍事家為代表,他們注意到一次大戰出現的新武器和新的軍事技術的出現所引起的作戰手段的變化,主張繼續沿著拿破倫強調的快速機動的戰略思路前進,提出了“坦克制勝論”和“空軍制勝論”等新的軍事理論。納粹德國的“閃電戰”戰略,就是沿著這一思路發展的軍事思想產物。

    20世紀30年代中期以後,納粹德國在擬定一系列擴張計劃和軍事指令時,閃電戰戰略已經初現輪廓,至1938年基本完成。閃電戰的主要作戰原則是三“S”原則。第一個“S”是“surprise”,即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發動全面而猛烈的突然襲擊;第二個“S”是“superiority”,即集中優勢兵力和武器打殲滅戰;第三個“S”是“speed”,即在空軍的掩護下,坦克和摩托化部隊實施高速度,大縱深的推進。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納粹德國正是採用了這種“閃電戰”戰略戰術,在戰爭初期取得了很大成功,使西方媒體驚呼“Blitzkrieg”(意為“閃電戰” )。

    1939年9月1日,德國實施“白色方案”對波蘭發動閃電戰,很快攻陷波蘭。10月9日,開始實施對西歐發動攻擊的“黃色方案”。為了保障側翼安全,擊破英國的海上封鎖,1940年4月9日,德國又實施了“威塞演習”,向丹麥和挪,很快佔領了這兩個小國。5月10日,德國對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發動了進攻,並同樣取得成功。與此同時,德軍越過馬奇諾防線,攻入法國境內,直撲英吉利海峽,將40萬英法聯軍壓縮在敦克爾刻海濱,迫使英法聯軍進行了著名的“敦克爾刻大撤退”。6月20日,剛上任的法國總理貝當正式宣佈向德國停戰投降。攻陷法國後,7月份,希特勒下令制定了佔領不列顛群島的“海獅計劃”,並從8月開始空襲英國。但是,英國在丘吉爾的領導下頑強抵抗,使希特勒的這一計劃最終落空。德國的進攻勢頭自此開始受挫。蘇聯取得1942年6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更使形勢朝著對德國不利的方向逆轉。

  • 2 # 撩車醜八怪

    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德國科技、軍事、工業等在一戰後得到了全面的發展。武器裝備更為先進。

    2.歐洲各國的綏靖政策,一直努力維持著的假和平,導致歐洲各國都疏於防備。

    3.德軍的閃電戰戰術在歐洲戰場上運用得當,讓勞民傷財的馬奇諾防線成為擺設。

    4.透過與蘇聯簽訂和平條約,從而避免了兩面作戰。

  • 3 # stud白丁

    1 德國的民族覺醒期,和對一戰的反彈

    2 德國工業的膨脹期,對資源和市場的渴求

    3 美國、英國、蘇聯三國,出於自身的考慮,分別對德國進行了資金、技術、能源的巨量的扶植

    4 天降奇才,合適的時機,來了一個合適的人

  • 4 # 雄鷹展翅長空

    1,一戰後歐美並未對德國進行徹底的打壓與清算。

    在一戰後德國不僅損失了八分之一的土地和十分之一的人口,喪失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還要支付鉅額的戰爭賠款:賠款總額為1320億金馬克。但德國儲存了大部分實力,並沒有傷及德國的脊樑骨:德國的人才和技術還在,工廠和基礎設施也沒有遭到多大的破壞,這是德國能夠崛起的基礎。另外德國儲存了10萬規模的軍隊。《凡爾賽條約》簽訂之後,法國元帥福熙說過:我們只是與德國休戰20年。美國主導的《道威斯計劃》實施後,以美國為主的大批外國資本源源不斷流入德國戰後,使得德國很快恢復了工業生產,經濟發展迅速,到三十年代已經重返經濟大國之列。

    2,1870-1920年代德國是世界科技中心,雖然從1920年代後世界科技中心向美國轉移,但一戰後的德國仍然處於世界先進科技大國的行列,這為一戰後德國的經濟、工業、軍事方面的崛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

    3,二戰前的德國是一個具有濃厚軍國主義傳統的國家。近代的德國是由普魯士王國發展而來,而普魯士王國的前身是普魯士公國,普魯士公國則是條頓騎士團世俗化的產物。有人說過:其他國家是“國家擁有一支軍隊”,普魯士則是“軍隊擁有一個國家”。普魯士透過自己的軍事擴張逐漸崛起,一步一步擴大自己的領土,直至近代德國的成立。一戰後德國雖然戰敗,德國軍國主義並沒有被清算,德國軍國主義者反而認為他們在一戰中並沒有在戰場上遭遇到真正的失敗,他們的失敗緣於國內,一戰結束之後德國軍國主義者普遍都有復仇主義心理。

    4,德國一直是僅次於俄國的歐洲第二人口大國,在英法綏靖政策的默許之下兼併了同文同種奧地利的德國自身實力進一步壯大。

    5,希特勒個人的作用。

    希特勒在1930年代在德國推行國家控制的資本主義和計劃經濟體制,使得德國迅速走出了1930年代的席捲全球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反而一舉成為歐洲第一經濟強國。

    獨攬大權後的希特勒驅使德國軍事界與工業界的天才組成了歐洲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軍隊,眼光獨到的率先大規模使用坦克與飛機為主戰突擊兵器的閃擊戰,將德國在機械方面的天份演繹到極致。

    二戰中德國軍隊以先進的戰爭理念及戰術、先進的武器、令人窒息的聲威、一往無前的氣概而名鎮整個歐洲。起初橫掃中西歐戰場,後來在東進的過程當中德國強大的軍事機器在寒冷遼闊的俄羅斯大平原出現最初的裂痕,最後在東西兩面夾攻當中遭遇到了最後、也是最為徹底的失敗。

  • 5 # 馬Dame

    首先我先告訴你二戰前期指的是1937至1941,這期間德意日羅保匈已結為軍事同盟,而同盟國還未形成統一,所以德軍可以各個擊破,再加上英法麻痺大意,甚至制定侵蘇戰爭計劃,因此沒有料到希特勒的回馬槍!最後一條就是希特勒的戰術運用得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富有的人是否有義務應向災區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