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風高揚

    計算機博士去高校,這個題目每個人的看法都可能不同。個人覺得,到企業可能更能發揮你的特長,更有成就感。我覺得可以提供一下幾條思路供參考。

    1、自己想選擇什麼樣的事業。如果留在高校,那麼相對來說工作比較輕鬆,主要的可能是提出科研專案爭取科研經費,然後帶一幫研究生搞出一些轉化不成實際成果的所謂科研成果來。當然有些還是可以轉化為實際的產品。到企業可能會承受相對比較大的壓力,包括專案前景判斷、開發教育成本利潤、市場是否有前景等等,甚至還有團隊的招聘、培訓等等。但是當你完成一項成果,而又給公司帶來實際的利潤,社會上使用你的成果後又改善了某些東西,你會發現成就感更高。

    2、自己想選擇什麼樣的生活。高校的待遇其實還是不錯的,中產以上的生活,而且生活工作壓力小,不用長期東奔西跑,有休息日,還可以利用假期到處旅遊,今日西藏,明日塞班,日子相對愜意。但是到企業就有可能完全不一樣了,到不同的企業,就有不同的生活。待遇一般的,可能就一箇中產;待遇好的,那可能幹一年吃一輩子一飛沖天;也有可能每日循規蹈矩兩點一線上下班,也有可能一年365天除了春節,根本就沒有休息日,有錢都沒地消費。作為博士,有可能你的話一言九鼎,有可能在各種勾心鬥角中敗下陣來,可能會體驗各種各樣的生活,讓你人生豐富多彩。

    3、受尊敬感不一樣。在高校遍地都是博士,也不缺你一個博士。所以大家看博士都習慣了,無所謂了。而到企業可能就不一樣了,當然科研單位那些先不談。一個企業有幾個博士的話,那企業還是比較牛逼的。所以在企業更能受到尊敬,而且更能受到單位的尊敬,但前提是有真材實料,要能服人。特別是搞技術的人有一個臭脾氣,能力不如自己的,學歷再高可能都沒鳥用,扶牆都不會服你。

    怎麼選擇要自己權衡,別人的話只能作為參考,最重要的就是自己選擇什麼樣的事業和生活。能讀完博士的,起碼都是經歷過過五關斬六將的,智商都高,但要把智商轉化為真槍實彈的能力,就要看自己的努力還有一點兒運氣了。

  • 2 # AEIC學術

    一般來說,博士畢業有三條路:

    到研究所去做學術

    高校教書企業當工程師

    企業與高校相比,肯定要更加殘酷,對於喜歡穩定和自由,想專心做學術的博士來講,企業不算是一個好的去處,尤其是那些對自己的學科真正喜愛,有心鑽研,而不是從找工作出發的人。

    在這裡我分享一個真實事例,主人公是南開大學的計算機博士,“畢業放棄學術去企業:從天之驕子墜落成天生白痴”,這是他對入職企業時發出的最深感慨。以下為原文:

    進入企業後,我很快就從天之驕子變成了天生白痴。我不再有發揮的空間。我要做的就是把一件件分解成碎片的一個個資料變成現實,他們管這叫做KPI。

    不管你是博士、碩士還是本科,你在這裡就是一顆顆流水線上的螺絲釘。

    公司與實驗室的區別就是嚴格的流程,你完全沒有發揮的空間,尤其是初入職場的菜鳥。你過往的一切都是過去,對於現在的你來說,它不代表任何東西。它的價值在你辦完手續入職的那一天就結束了。

    其實,抱怨歸抱怨,我知道公司沒有錯,公司天生只是一個賺錢的機器,它要的是你按照它的戰略、它的目標、它的行事。降低成本、提升利潤、迴避風險,做公司,其實沒那麼那麼複雜,就這三件事。

    可這三件事,分解成一個一個的小細節,一樣一樣的流程。無數個細節就組合成了一架無比複雜的的機器,而你我就是機器上一個個的小零件,小螺絲釘。確保這架巨大的機器運轉正常就是所謂的管理。

    而我要調整的就是調適自己的心態。因為你進入了一個團隊,進入了一個集體,你要做的就是適應它的規章制度,適應它的文化,而不是自怨自艾。因為社會自有其執行的規則,老子把它稱為“道”。

    而對於走入職場的我們來說,要不你就去適應這套規則,要不你就離開。

    而我選擇了離開。

    因為我更喜歡實驗室的罈罈罐罐,我更喜歡那挑逗的小火苗,看著那紅紅綠綠的有機的、無機的混合在一起,變成截然不同的另外的東西、新的材料、新的寶貝,那裡面有我的事業。

    轉了一圈,我才發現,那才是我真正喜歡的東西。

    社會沒錯,企業沒錯,是我錯了。我要做的就是找到我的路。

    每一個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路。如果你為了你不喜歡的委曲求全,那你的人生一定全是憋屈。

  • 3 # IT人劉俊明

    對於很多博士研究生來說,在讀博之前往往就明確了科研這條路,但是計算機專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除了可以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做創新之外,在企業做創新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目前在網際網路大廠發展,既能夠獲得高附加值的工作崗位,可以儘快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又能夠有大量的產業資源做支撐,實際上現在很多大資料、人工智慧領域的創新,都依賴於大算力和大資料,這一點在近些年有非常明顯的體現。

    現在很多計算機專業的老師都在積極尋求新的創新出路,因為在網際網路企業創新團隊的壓力下,很多傳統的創新方式已經被封住了,有的老師甚至認為目前網際網路大廠藉助大算力和大資料的優勢,已經把在高校做創新的老師們推到了牆角,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比較形象的比喻。

    雖然一些高校的科研團隊憑藉自身的積累,在橫向課題上會有一席之地,但是要想擴充套件自己的科研邊界,難度已經越來越大了,相信這一點對於目前在讀的博士研究生來說,已經有了一定的體會。

    從當前大的創新發展趨勢來看,新技術與產業場景的結合是一個大的方向,而在這方面,網際網路公司同樣具有一定的優勢,這也是目前很多導師積極尋求與網際網路公司合作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果說早期的網際網路公司大部分都在做應用,創新的主陣地還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但是隨著消費網際網路進入到存量時代,以及網際網路公司自身資源整合能力的不斷提升,未來網際網路公司將逐漸走創新發展的道路,這一點已經成為了網際網路大廠的共識。

    從這個角度來看,目前我更建議博士研究生到產業領域發展,從大的角度來說,這會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從個人發展的角度來說,目前網際網路大廠的創新環境確實比較不錯,對於個人的成長也有比較明顯的助力。

    最後,如果有計算機領域的相關問題,可以向我發起諮詢。

  • 4 # 三原色yyds

    這個問題我有不同看法。計算機相關專業去高校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手裡恰有一例。

    W博士是三年前我從國外招回來的,本科和我還是校友。雖然算是應屆博士,但我爭取給了他有的博士畢業十年都不一定拿到的年薪,費了大勁特殊申請的。但我絕對沒有徇私,他是我見過最優秀的博士,而事實也證明了我的眼光不差。

    他在入職半年內就得到了集團Quattroporte級別的領導賞識,又過半年火速升技術總監,再半年升所長。再一年,他帶進來的技術方向孵化公司了,他直接可以擔任新公司的技術副總。

    但這個時候他重新選擇了回學校當老師,學校新成立的學院,直接聘他副教授,院長助理,另外一次性安家費(具體不透露了),年薪比在企業至少低30%。但是憑他的能力,加上拿專案賺錢,年薪絕對不會低於在企業。

    所以你看,機會在牛人手裡是用來放棄的。人家這才叫選擇。高校有高校的好處,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而且在學校能夠真正踏實做技術深度研究。加上他在企業的經驗,完全可以繼續和企業合作專案。

    祈禱不要被他看到這篇,哈哈。

  • 5 # 高校人才真經

    在高校從事人才招聘工作多年,對計算機專業優秀人才難招博士的問題也是經常遇到。其實不光是計算機專業,還有一些應用型專業博士,在行業高速發展的時期,都是希望先到企業工作,比如金融、電力、石油。之前也和一些相關人士聊過,我認為,選擇企業工作也是值得尊重的。

    首先當然是工資待遇了。只要這些行業不衰敗,在企業的工資待遇就會遠遠高於高校教師,在谷歌、微軟、BAT等等公司自不用說,哪怕是二三線的公司透過一兩年的積累,也能拿到相當於教授的工資。同樣,在前幾年的電力行業、石油行業,一進公司的起薪就比高校教師高出一大截。舉個例,儘管這些年石油不景氣,但如果一個海外博士能在國外進入石油企業工作,其工資收入可以相當於牙醫、律師,達到中產階級的最上層。

    其次,這些專業都是應用型專業,其前沿通常都在企業而不在高校。不可否認,高校在基礎理論,比如說某些演算法、原理上有所建樹,但真正引領行業方向、把科技轉化為效益的,還是企業。同時,很多企業本身就具有很強的研究能力,有自己的研究院,有博士後工作站等,其下面的專家並不遜於高校教授。博士去企業從事研發工作,可能在研究方向和內容上有所侷限,但並不會荒廢自己的專業。

    最後,在未來的發展中,有企業工作經歷的人如果願意,是可以選擇去高校工作的。目前,大部分985、211大學對招聘企業人才比較謹慎,通常採用合作的方式,但一些省屬工程院校,是很歡迎企業人才的,特別是有行業認證、有專利、有專案經驗、有企業人脈的人才。

    所以說,對計算機專業(或其他應用型專業)博士來說,到一個具有科研能力、有較好行業前景的企業做一些本專業相關的工作,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風又綠江南岸”表達了詩人什麼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