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理之家

    我曾經自己搜題抽出時間測了一下,準不準不知道,但是我還是蠻高高興的,因為我測的是150,哈哈哈。

    測試成績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個人認為測試結果只能代表你做的題所得分數,並不能真正代表一個人的智商。沒有一個測試能保證完全涵蓋了各方面的內容,也就無法保證一個人各方面的能力。

    再說,智商並不等於智力,智商只是一個相對資料,一個人的智力才是最重要的。智商也不是智力的唯一評定標準。

    智商測試就當成是玩遊戲就好沒必要那麼在意,也沒有那麼有必要。一個人的心態和實際行動才是最重要的,它們可以改變或提升個人的先天條件。

  • 2 # 奇蹟雜貨店

    首先來了解下智力的構成

    對於智力的構成,不同心理學家有不同的看法。

    桑代克認為人的能力是由許許多多彼此獨立的成分構成的。

    斯皮爾曼提出,能力是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構成的,一般能力簡稱G因素,是決定一個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特殊能力簡稱S因素,保證人們完成特殊的作業或者活動。

    加德納認為人的能力是由8種相對獨立的智力構成。包括言語智力,邏輯-數學智力,空間智力,音樂智力,運動智力,人際智力,自知智力,自然智力。

    瑟斯頓認為人有7種基本智力,包括語詞理解,語詞流暢,數字運算,空間關係,聯想記憶,知覺速度和一般推理。

    吉爾福特則認為智力可以分為三個維度,即內容,操作和產品,智力活動的內容就是智力活動的物件,操作就是進行的過程,產品就是操作得到的結果。

    斯滕伯格認為智力包括三個亞理論,智力成分亞理論,智力情景亞理論和智力經驗亞理論。

    當然,還有後續研究的情緒智力,也就是常說的“情商”。

    以上說明什麼呢?說明大家對智力的定義各異,但是都表明智力不是單一的定義

    接著說一下智力測驗

    為什麼要先說這些智力理論呢?

    因為根據不同的理論會有不同的智力測驗。例如基於斯皮爾曼的比內智力量表,基於能力的結構理論的韋氏量表,基於二因素理論的瑞文測驗,基於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的文化公平測驗等等。

    智力測驗都是有理論依據的,根據理論做出來並且通行的智力測驗是經過了大量被試的檢驗,是可以相信的

  • 3 # 琴琴小溪

    智力測驗和學校考試都是在測試某一種能力,只是測試的能力水平不同,我們也使用不同的概念來描述各自的結果。我們相信智商得分能夠預測學校考試的得分,事實上,智商高低導致學校考試分數高低。用來測試兒童智力的言語類比問題或是數學難題需要能力的方式和學校考試需要能力的方式是一樣的,不瞭解詞彙或沒有解決類似的問題的技巧,你是不可能做好所謂的智力測驗的。智力測驗和學校考試的主要不同不在於它們測試的內容,而是它們測量的切入點。智力測驗經常在兒童學習生涯的早期實施,而各種有關學習成績的考試,是在後來才開始的。然而,所有的各種評價從心理上說是一樣的。在某種程度上它們都測試你知道什麼以及你能在多大的程度上使用它。智力測驗和其他型別的考試不同的是智力測驗用來的目的(預測性作用),而不是它們測量的內容,二者沒有什麼質的區別。

    簡單地說,這兩種測試是各自分離發展的,而且是在不同的人群中使用的。起源於阿爾弗萊德∀比奈兒童測試的智商測試關注非常低層次的成績,主要被看作是預測性的。早期的成績測驗研究用於成人,它們關注非常高層次的成績,被看作是成就的測量。

    在西方學生學習生涯裡,智力測驗比各種學校考試來的更早,但不是智商測驗測量的東西更重要。學校考試也完全可以用來預測智力測驗的得分 有時它們就是這樣。透過使用詞彙、閱讀理解、語言類比、解答數學問題等的智力測驗都部分地測試學習成績。甚至抽象推理測驗也測量處理幾何符號的成績,它是西方學校培養的一種技能。事實上,如果我們考察智力測驗的內容,很容易發現它們在測量被試學生幾年前就應該取得的學習成績。傳統智力模式沒有提出智力測驗和其他形式考試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無疑是存在的。傳統智力模式認為智力測驗測得的智力導致了以後學習的成功或失敗,而事實上所測智力僅僅在學習成功或失敗之先而已。

    智力測驗和學校考試一樣既測量外顯的知識,也測量內隱的知識:有關學科的知識和有關怎樣參加測試的知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手想問問什麼貓黏人,不嬌氣不好動,也不會瞎叫喚影響睡眠休息?怎麼樣才能領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