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長地久也不久0504
-
2 # liu留一手
首先申明我是一個大三在讀三本學生,每年的學費12000,每月的生活費1000,每月還要從中節約253存到支付寶收取利息。
拿我舉例,我的生活費是家長每月定期打給我,幾乎我每天的消費這都訂好的,一個月下來吃的用的聚會消費的總共747塊,所以我就有剩下的253塊能存進支付寶收取利息。
其次我們再分析問題,家長給生活費的方式是按月或者按學期,在我看來家長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孩子不具備理財能力。
(2)家庭經濟不理想(土豪例外)。
最後我們再家長的角度看問題,家長這樣做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1)間接的幫孩子理財。
(2)培養孩子理財能力。
-
3 # 走過滄桑1962
我的做法是,將一年的生活費一次性的給他。孩子上大學了,已經是成年人了,要充分的相信他,做為父母不能事事多去操心,因為他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去獨立工作的。去應付社會上的一切,做父母的也不能完全代替他。
這也能鍛鍊孩子自主的生活能力,有計劃的安排費用,從這件事上開始其獨立的能力。所幸我的孩子沒給我失望。
-
4 # 秋實18164222281
我哥哥家的孩子今年二十一歲了,在河北保定上大學,是個三本學校。哥哥二個兒子,生活的很困難,可侄子卻愛花錢,攀比之風在學校裡很流行。學生們講究吃,穿,玩。誰用了品牌手機,誰家有錢,誰去哪裡旅遊……
少年不吃愁滋味!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呀?老哥打工,種地一年辛辛苦苦地收入二萬多一點,兒子的學費還是借的。因此,他只能一次寄三百,二百的。從內心,希望兒子能省一點。又怕兒子不夠花,還經常再給二百。怕餓著兒子。
鄰居家兒子二十一歲了,也在河北石家莊上大學。他家條件鉅富,但特別低調。也一次給五百,按月。不夠花,兒子可以再打電話要,他父母再接著給。生怕一下子給多了,兒子瞎花了,把家業罷了。
千頃房子萬頃地,不如養活好子弟。我的一個朋友告訴我,他的一個親戚有錢。兒子上大學,一個月給五萬。結果,這個兒子被慣壞了。上班了,父親給了一張銀行卡,隨便花。這樣,直到一天花了一萬多,還不行。最後,他爸急了,把這個兒子看起來了,由奢入儉難呀!不知道,這個兒子現在會節制花錢了麼!
父母是第一任老師,教會孩子節儉,有計劃地消費金錢。父母帶頭做表率,掙錢是能力,花錢則是一門藝術。不過分吝嗇,也不大手大腳,過日子細水長流從學生時代培養!
回覆列表
我覺得很多家長給生活費的時間都是按照家庭收入情況和教育理念決定的。
以前看過一個故事,開學沒幾天,一個上大學的男生給他表哥打求助,幫他勸勸爸媽,苦惱在學校這邊快過不下去了,生活費實在不夠,表哥把這個情況告訴了叔叔嬸嬸,才慢慢了解了情況,原來表弟大一剛進校的時候,叔叔嬸嬸不瞭解情況,於是沒有規定表弟的生活費。每次表弟的生活費不夠的時候,就向家裡要錢。他們也沒有太過在意,直到學期結束他們才發現原來表弟每個月要花費三四千元。於是這學期開始,他們將表弟的每月生活費限定為1000元,難怪表弟會叫苦連天。
表哥問表弟,為什麼覺得生活費不夠。
他抱怨上大學之前叔叔嬸嬸不給他零花錢,他總是感覺非常拮据,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上大學後有權利支配自己的生活費了,就控制不住自己,在淘寶上購買了許多不需要的東西。表弟從小到大都沒怎麼理過財,等到大學要獨立了,就出現了今天這種窘境。令我不禁感慨:財富管理教育多麼重要啊!
學校相當於一個小社會,孩子平常也需要一些交際。對孩子來說,如果同學們都可以自主消費,而自己卻囊中羞澀,是一件多麼尷尬的事情。有智慧家長可以教孩子學會記賬,合理安排好零花錢,讓孩子清楚認識每筆錢財的來龍去脈,對自己的消費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家長這麼做無非是想培養孩子對金錢的管理,獨立性,理性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