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桑博嚴選
-
2 # 學前丹丹的育兒經
偏食本質是飲食習慣問題。
孩子飲食習慣的培養,與以下幾點因素相關:
1.父母的飲食習慣
孩子的飲食習慣受父母飲食習慣的影響是很深的。如果父母飲食習慣不好,那孩子看到眼裡記在心理,有樣學樣,那孩子的飲食習慣基本也會出問題。
比如:
父母本身是偏食的,那孩子很可能也是偏食的;
父母飲食不規律,那孩子很可能也是飲食不規律的;
2.孩子接觸食物的豐富度
孩子從小接觸食物的豐富程度,也會影響孩子的飲食習慣。
有研究發現,小的時候接觸的食物越多,品嚐過的食物閱讀,那孩子出現偏食挑食的機率會小很多。
而且從小接觸食物很豐富的孩子,長大對人事的接納程度也會更高。
父母有意識的讓孩子從小接觸多樣的食物,這點對本身有偏食挑食習慣的家長來說,特別重要。
如果家長有偏食挑食的習慣,再給孩子準備食物時,很可能就不會準備自己不喜歡的,
比如家長自己不喜歡綠葉蔬菜,可能平時家裡吃綠葉蔬菜的機會就少,孩子接觸綠葉蔬菜的機會就少,那孩子喜歡吃綠葉蔬菜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
在孩子未養成飲食偏好之前,一定要讓孩子多品嚐不同食物,品嚐同一食物不同的烹飪口味。
這就類似於給孩子從小建立一個豐富的“食物庫”和“味道庫”。當孩子有自主選擇食物能力的時候,他能從自己的記憶裡找到“食物庫”和“味道庫”似曾相似的感覺,大腦馬上告訴他,這個可以吃,挺好吃的,你吃吧,那孩子吃起來,毫無壓力。
“食物庫”與“味道庫”越豐富,孩子偏食挑食的機率也會大大降低。
3.食物本身的原因
食物本身也會影響孩子的選擇,有些孩子偏食,就是因為食物本身,沒有其他的理由。
比如:
有些食物有特殊氣味,孩子就是不喜歡這個味道,那肯定不願意吃,類似香菜、胡蘿蔔就是有特殊氣味的。
有些食物孩子不吃,是孩子敏銳的知道,這個食物吃下去,自己會過敏,那他肯定不吃。我們要相信孩子的敏感性。
有些食物的本身的特徵讓孩子感到害怕,類似木耳會抖動,烏黑烏黑的,孩子看到就害怕,怎麼可能去吃。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家長飲食觀的建立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對孩子飲食習慣的影響是最大的。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家長要有正確的飲食觀。
比如:
一種新的食物出現在孩子的餐桌上,孩子本能拒絕,那父母可以要求孩子一定要嘗一口,這是規則,不可改變,吃一口後,不喜歡以後可以不吃。
家長要清楚,一種食物,烹飪方法會影響孩子的選擇,雞蛋孩子煮的不吃,但可能蒸的孩子就吃。一種食物孩子不吃,隔段時間換一種烹飪方式給孩子重新嘗試。
孩子沒必要吃每一種食物。我們不可能要求每一個人吃世界上的每一種食物,孩子也一樣。只要營養金字塔上,孩子在每一類食物裡有喜歡吃的,就可以。不吃菠菜的孩子喜歡吃生菜,有何不可。
2.讓食物與孩子產生聯絡
孩子有飲食問題,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和吃的食物之間沒有聯絡。食物除了吃這一環節,其他環節和他沒關係,孩子要愛上食物都難。
一個孩子,如果今天的食物是他從小就看著長大的,自己摘的,自己參與了食物成長的過程、食物的準備的過程,怎麼可能會不喜歡這種食物。
而我們現在有太多的食物,呈現在孩子面前的,永遠是破碎的狀態,要孩子愛上也很難。
3.把進餐的權利給孩子
這一點直接影響孩子吃不吃的問題,我們身邊有太多把孩子吃飯權利剝奪的案例了。
餵飯,真的是中國養育界很特殊的現象。絕大部分孩子小時候都有被餵飯的經歷,有些甚至被喂到很大。
孩子自主吃飯的權利被剝奪,吃飯就不是孩子的事情了,那是家長的事情,孩子當然會反抗了。
4.注重進餐環境的創設
現在的孩子不缺吃,不缺穿,生活中物質極度豐富的年代,吃的飽已經不是問題,但很多家長還一直停留在強迫孩子吃的飽上,跟不上孩子進化的節奏。
現在的孩子,從小就要求吃的好,吃的有精神享受,一定要重視飲食環境的創設。
比如:
進餐的物質環境美觀
進餐的心理環境輕鬆愉悅
進餐的食物賞心悅目
這一切,都會幫助良好進餐。
-
3 # 新生兒科李莉莉醫生
大部分小孩子因為自身口味原因會出現挑食偏食現象,這是很正常的。有可能是小孩子缺乏微量元素導致的,缺鋅是最關鍵的原因。可以注意寶寶的補鋅,給寶寶服用葡萄糖酸鋅口服液。如果還出現挑食的現象不妨可以用下面這種方法:孩子不吃就不給孩子吃其他的,等到孩子真的餓的時候他什麼都會吃。
回覆列表
孩子挑食除了有時候要誘哄他們吃一點,重要的還是要讓孩子覺得好吃。
這方面也要家長們多用心學學擺盤、做一些簡單可愛的造型吸引孩子。孩子的口味和大人存在一定區別,不妨單獨為他們準備一些菜式。
還有孩子如果不吃蔬菜的話,可以試試給孩子做餃子、混沌這些餡料多的食物。
餡料就要精心搭配了,把一些營養豐富的肉、蛋、魚等等,混合一些孩子不愛吃但是有營養需求的蔬菜一起做,口味控制好,讓孩子願意吃。葷素搭配,這樣也能補全孩子營養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