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關瑞華甲狀腺專家

      針對上面的問題,我的觀點是這樣的:如果是甲狀腺全切或次全切,對碘攝入沒有太大要求;建議正常飲食,但少吃或不吃含碘鹽,少吃或不吃含碘高的紫菜、海帶、海藻等植物性海產品,不服用含碘的營養素補充劑。

      如果還殘留甲狀腺組織,如何吃含碘食物,就要分成以下幾種情況來判斷了:

      甲狀腺結節如果伴有甲亢

      別吃含碘高的食物,食鹽選擇無碘鹽。甲狀腺功能控制到正常水平以後,可以偶爾吃點帶魚、小黃魚等含碘低的海產品。

      甲狀腺結節如果伴有甲減

      最好查個尿碘,如果尿碘很高需要低碘飲食,少吃海產品;如果尿碘較低,可以適當攝入含碘豐富的食物。

      甲狀腺結節是非常常見的,約 70% 的人都有這個問題。缺碘或者碘過量,都會引起甲狀腺結節,其他的發病原因還包括情緒、吸菸、遺傳等因素。

      即使發生甲狀腺結節,一般也不需要禁碘,別吃太多含碘食物即可。也可以檢查一下尿碘,看看體內的碘營養狀況如何。

  • 2 # 康愛線上

    分化型甲狀腺癌(DTC)的甲狀腺切除術式主要包括:全/次全甲狀腺切除術和甲狀腺腺葉+峽部切除術。甲狀腺全切術是切除所有的甲狀腺組織,無肉眼可見的甲狀腺組織殘存,此種手術方式可以為DTC患者帶來一些好處:

    ①可以一次性治療多灶性病變;

    ②有利於術後監控腫瘤的復發和轉移;

    ④減少腫瘤復發和再次手術的機率,同時避免再次手術導致的嚴重併發症;

    ⑤準確評估患者的術後分期和危險度分層。

    但是全切除術後,將不可避免地導致發生永久性甲減,需要長期口服藥物補充甲狀腺激素。並且這種術式對外科醫生專業技術要求較高,術後甲狀旁腺功能受損和/或喉返神經損傷的機率較大。

    目前全切術應嚴格掌握適應症,包括:

    ①童年期有頭頸部放射線照射史或放射性塵埃接觸史;

    ②原發灶最大直徑>100px;

    ④不良的病理亞型,如:PTC的高細胞型、柱狀細胞型、瀰漫硬化型、實體亞型,濾泡狀甲癌的廣泛浸潤型,低分化型甲狀腺癌;

    ⑤已有遠處轉移,需行術後131I治療;

    ⑥伴有雙側頸部淋巴結轉移;

    ⑦伴有腺外侵犯(如氣管、食管、頸動脈或縱隔侵犯等)。全/次全甲狀腺切除術的相對適應證是:腫瘤最大直徑介於1-100px之間,伴有甲狀腺癌高危因素或合併對側甲狀腺結節。全切術後長期口服甲狀腺素片,維持基礎需求量。至於含碘食物,因為甲狀腺已全部切除,正常飲食即可。但是建議既不過食高碘食物,也不過食低碘食物。

  • 3 # 北京醫院甲狀腺李醫生

    1 :甲狀腺切了,碘就沒用了

    吃or不吃,關係不大

    迄今為止,人們尚未發現碘獨立的生理作用;碘要發揮作用,必須是透過甲狀腺激素來完成的。

    甲狀腺利用碘合成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這個工廠沒有了,即使擁有再多碘(原料),也無法生產出甲狀腺激素(商品),於是碘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

    所以,甲狀腺切除後,需要長期服藥來補充甲狀腺激素 。

    多餘的原料,因為無法被利用和儲存,會被身體代謝掉,最後成為“垃圾”被排出體外。

    一句話,切除了甲狀腺,碘就沒用了,正常飲食中的碘可以放心攝入 。

    2:攝入太多仍有風險!!

    可能影響甲狀腺癌預後

    甲狀腺切除後,碘這個對身體來說可有可無的元素,吃與不吃都沒有多大關係了。

    但,可吃可不吃並不代表可以無限制的吃,碘攝入太多仍然會有風險。

  • 4 # 周翔大夫

    碘本身不能獨立影響人體生長髮育和生理功能,而是參與合成甲狀腺激素,透過甲狀腺激素行使各項生理功能。因此甲狀腺全部切除後,人體對於碘幾乎沒有需求,不用刻意攝入含碘食物。但也不用刻意排斥,甲狀腺切除後,人體攝入的碘由小腸吸收入血,無法被利用和儲存,多餘的碘會被腎臟排出體外。

    需要注意的是,甲狀腺全切後,碘可以食用,但不宜過量。世界衛生組織等幾個國際組織建議正常人每日攝碘1000微克以下,碘攝入過高會有高碘性甲亢的危險。雖然甲狀腺全切後高碘攝入的後果目前並沒有研究資料證實但是根據正常人高碘性甲亢的發病機制可以推測,甲狀腺全切後高碘攝入可能會增加殘存的少量甲狀腺的不良活動,這對於甲狀腺癌的預後是一個不安全因素。

    因此,對於甲狀腺全切者,建議正常飲食,少吃或不吃含碘鹽以及含碘高的紫菜、海帶、海藻等植物性海產品;每週吃一次動物性海產品,用以補充鋅、歐米伽3脂肪酸等必需營養物質。不建議服用含碘的營養素補充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聽說按穴位能緩解痛經的疼痛,是按哪個穴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