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好237972320
-
2 # 憤怒野虎
印度不斷加強軍備,窮兵黷武,只是迎合國內高漲的民族主義及其擴張思想。1.印度立國之初,就夢想並接受大英帝國在南亞的利益。當初,總理尼赫魯就是在國內這種氛圍下擴張,“吞併”其東北部阿薩姆邦等地,並出兵佔領葡萄牙領地果阿。2.在六十年代初,獲得果阿對葡萄牙戰爭勝利後,印度舉國情緒高漲,尼赫魯實行了其“光輝政策”的擴張之道,先後與中國進行邊境衝突,失敗後。轉而與巴基斯坦又發生戰爭。3.印度不斷擴充軍備,除了威嚇周邊小國外,還想控制印度洋,把印度洋變成印度的洋。當然,對待周邊小國還有威嚇作用,若遇到大國,多是動動嘴上功夫,處理方法還得看情況的。
-
3 # 薺菜糰子
印度歷史上沒有形成中國一樣的大一統王朝,近代更是遍佈大大小小的土邦主。英國把印度整合在一起,為獨立後的的印度所繼承。但印度內部民族林立教派紛紜。為了建立內部的國家認同,最好的辦法就是樹立一個強大的假想敵,以外敵促團結。巴基斯坦是印度的宿敵,但作為外敵不夠強大,威脅不了印度的生死存亡,提供不了足夠的向心力,美蘇倒是夠強,但蘇聯太遠,美國如今只摟錢不搶地,對印度都構不成立竿見影的威脅。只有中國是印度最適當的假想敵。中國不但足夠強大,而且印度承英印當局的遺澤霸佔了中國的藏南等領土,中國與印度有翻臉的潛在理由,而且確實曾經越境懲罰了印度,把印軍精銳打得屁滾尿流,讓印度引以為恥,寢食難安。另外,印度仿效美蘇,奉行地方霸權主義,頻頻出兵對周邊國家橫加干涉,也是為了培養國民大國的自豪感,增進國家認同。為此印度武力驅逐葡萄牙人,出兵斯里蘭卡,出兵馬爾地夫,發動印巴戰爭肢解東巴。吞併錫金,控制不丹。除了在中國面前撞的頭破血流,在斯里蘭卡徒勞無功尷尬收場,其它行動大部分比較成功。讓阿三老百姓建立起戰無不勝的“迷之自信”。
當然印度政府還是清醒的。中印邊境鬥爭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覬覦西藏、邊境蠶食、退保贓物。最早是印度心懷不軌、甚至容留達賴收容藏獨,對鯨吞西藏存有野心,見西藏大定無隙可乘就改為大肆越界蠶食,開槍開炮殺害我邊防戰士,結果被我軍發動反擊打得落花流水屁滾尿流。後來印度賊心不死,又試探挑起邊界衝突,中印爆發了炮戰,以及有限交火,越界印軍遭到嚴懲。經過武鬥印方充分了解了中國的決心和實力,明白自己討不了好去,從此絕了武鬥的念頭,開始耍賴皮。就像這次洞朗對峙,阿三知道中國有不開第一槍的傳統,不再拿槍動武,而是搞起“和平抗議”裝可憐!印度明白美國遏制重壓下的中國不願意和印度開撕,那樣得不償失。只要印度不動武,中國也不會輕易動武。但中印戰爭阿三丟盔棄甲屁滾尿流的慘敗,解放軍兵鋒直指新德里的危局,始終讓印度心有餘悸,所以如何防禦中國的進攻成了阿三心頭揮之不去的夢魘,也是其窮兵黷武的動因之一。
總之,一方面為了樹立假想敵,為促進內部團結提供向心力,另一方面做賊心虛,怕合法主人收回失地。再者,透過軍事行動培養國民自豪感,增進國家認同。以上三個因素決定了印度必須窮兵黷武,建立自以為強大的武裝,以實現自己的野心。
基於印度的這種態度,在中美問題解決之前,中印問題不可能有結果。中印之間的明爭暗鬥將成為常態。但印度並沒有戰爭的決心,中國也沒有開戰的動機,中印和中美,都將維持鬥而不破的狀態。這場大國博弈的馬拉松,目前還是以經濟競爭為基礎。維持穩定,謀求發展,富國強兵,才能笑到最後。武力解決中印問題在目前是不可能的。除非透過軍備競賽把印度拖垮在這場馬拉松的路上。在印度倒向美國的現狀下,對印度不要有什麼友好幻想。適當保持邊境軍事壓力,讓印度繼續窮兵黷武,把更多的錢投入軍備,從而沒錢搞基建,沒錢發展民生,中國才能佔據優勢。
-
4 # 小丑君
印度野心很大,民生須求也大,經濟亂象複雜,國家戰略一時找不到方向。又不願學習中國大環境任同。間直不知從何發展。今後不認識亞洲大環境苦日子還在後頭,下場的結論是,被西方勢力利用,危害本地區安全。說印度怎麼說也說不好。
回覆列表
印度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那種“落後就要捱打”的經歷,恐怕想起來就痛。獨立後的印度要作“有聲有色”的大國,不久,印度就開始覬覦中國的藏南,1962年爆發了中印邊界戰爭,此役,羽翼還未豐滿的印軍,被解放軍痛擊。此役過後,印軍大量購進蘇式武器武裝軍隊,以求得裝備上的優勢。印度傳統上以中國、巴基斯坦為敵人,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衝突中,印軍完全肢解了巴基斯坦。冷戰結束後,印度隨著軍事力量的增強,為鞏固其在次大陸既得利益和霸主地位,實現其爭當世界軍事強國和一流大國的目標,推行“地區性有限威懾”的軍事戰略,把印度洋作為未來軍事擴張的重點,大力發展海軍、空軍、導彈及核武器。據此,海軍確立了以沿海防禦一區域控制一遠洋進攻的發展思路,明確提出發展一支大型遠洋艦隊,力求建立對印度洋的控制,變印度洋為“印度湖”,以達成對印度洋地區小國實現海洋控制和對大國海軍實行海洋威懾。為此,印度不斷提高海軍軍費比例,其軍費保持著7%至8%的年增長速度,使印度成為全球第一大軍火採購國。因為與中國有領土爭端,印度出於對華人民解放軍的恐懼,長期維持著一支龐大的陸軍,兵力規模在世界名列前茅。印度做為一個“唯武器論者”,總是要買最好的,把大量金錢用在買、買、買上。而不去發展本國的國防工業,其實這個國家的軍備發展是畸形的,它只能威懾小國,如果和另外一個軍事大國較量,它的垢病就會顯露出來!印度這頭“大象”何時不再橫衝直撞,能真正安靜下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