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枰

    既然是歷史問題,就應該有歷史的嚴謹性。首先,我想反問提問者,正史哪部分記載了乾隆不以農為本了?

    中國五千年的古代史,兩千年的封建史,就是一步農業發展史。歷代帝王遵循著民以食為天.重農抑商.民貴君輕等等治國理念。即使以騎射定天下的滿清也不例外。因為他們知道,那時國家富強的根本就是發展農業。乾隆是有些自大,但還沒狂妄到認為權術可以駕馭王道的地步。

    最後,少看點電視劇,裡邊演古代的基本都是胡演。真喜歡歷史的,看一些正劇,比較接近歷史。估計你看看《雍正王朝》《天下糧倉》就不會問這麼沒水平的問題了。

  • 2 # 錦衣衛指揮同知

    沒有。乾隆是生的好,換個人在那個時間段,照樣能達到那樣的高度。稍微有腦子的的人都知道,這些歷史到底是怎麼回事,我不鼓勵明吹,但也不看好清粉,這種問題,可以去從各個方面來了解兩個人,兩個朝代,全面的,公正的做出自己的評價。

  • 3 # 洞察舊機

    乾隆是中國近代史中國遭受欺辱的始作俑者,他為什麼卻在民間受到好評?主要原因,他推翻了他爹雍正的所有利國利民的政策,給了貪官汙吏重新貪汙腐敗的大好時代,所以清朝貪官越多寫他英明神武的史書就越多,反觀他爹雍正,正好與他乾隆相反。由此看來,他有什麼資格嘲笑朱元璋!!!

  • 4 # 曾園

    乾隆應該沒有嘲笑過朱元璋。

    乾隆在《古稀說》一文中說,“元、明二祖,為創業之君,禮樂政刑有未遑焉。”這是他對明太祖僅有的一點負面看法:創業之君事情太多,禮樂政刑這些方面沒有時間顧及。專門拿出元世祖和明太祖來說,不是挑刺,乾隆最瞧得起的是這兩位。

    奇怪了,乾隆瞧得起的為何不是秦皇漢武?

    這是滿族皇帝的既定國策。抬高元世祖無非是說非漢族皇帝治理中國更好,抬朱元璋無非是說清朝與明朝不是敵人。

    順治元年,清兵入關,五月多爾袞“遣大學士馮銓,祭故明太祖及諸帝”。順治二年五月,多鐸平江南,二十七日就“謁明陵,命靈谷寺僧修理”。可見國策早已制定,非常清晰。

    好戲還在後頭,康熙二十三年,南巡至金陵,往孝陵(埋葬朱元璋的陵墓)拜祭。“上由甬道旁行(皇帝不走中間,旁行,表示極尊重),諭扈從諸臣皆於門外下馬。上行三跪九叩頭禮。”態度之恭敬,令江南“父老從者數萬人,皆感泣”。

    明末清初,很多遺民去孝陵舉辦活動,提醒人民反清復明。康熙此舉表明,他尊重明朝。明朝亡於流寇,滿清入關,是拯救萬民於水火。

    拜謁完畢,康熙在大教場“親射,右發五矢皆中,左發五矢四中”,左右開弓。據說“士民觀者以數萬計,皆踴躍歡呼”。可見宣傳效果非常好。有文有武,文能繼承了明朝江山與禮樂,武能平定天下安撫百姓。

    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康熙歸途中經過山東曲阜,親詣孔廟參謁。同樣行九叩禮。將朱元璋和孔子相提並論,這是罕見的。

    康熙帝第三次南巡祭拜孝陵時,親書“治隆唐宋”四字。再次重申這個看法。

    乾隆六次南巡均至明孝陵“拈香奠酒”。躬行三跪九叩之大禮。

    乾隆皇帝有《題明陵用庚子韻》:

    “金川不守景隆城,叩馬壯哉御史楹。先謁陵乎先即位,楊榮卻異姓連情。”

    此詩諷刺明朝奸臣,表彰明朝功臣。表明自己在做明朝皇帝想做沒能做的事情。

    乾隆在《謁明太祖陵》再次說明這個道理:

    “嬗謝都關天運乘,攘除非自本朝興。代為翦逆當方革,豈是困危致允升。”

    說清兵入關大包大攬代明朝皇帝趕走了李自成。

    所以,乾隆尊重朱元璋是國策,絕對不會嘲笑朱元璋。當然,在《古稀說》中他是認為自己的治國水平是很高的,至少不亞於朱元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籃球在進攻區域聯防上,有哪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