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冉浩

    事實上,自恐龍時代以來,陸地上最大的動物都是食草動物,不論是長脖子的蜥腳類恐龍,還是滅絕的巨犀,還是今天徜徉在陸地上的象、犀牛、河馬和長頸鹿,它們都是素食的動物。

    這要從幾個角度來解讀這件事情。

    首先,食草動物的生存以防禦為主,它們不需要過於靈巧的身體,也不需要透過搏殺獲取獵物,在這種情況下,跑路能力毫無疑問稱為非常實用的演化策略之一,而另一種演化策略則是增大體型,較大的體型是非常顯著的防禦策略。通常來講,儘管食肉動物具有較強的戰鬥力,但在一個地質時期,興盛的往往是同一個類群,如中生代的恐龍,現代的哺乳動物,儘管有的食肉有的吃草,但本質上都是哺乳動物,基本生理構造類似,這就使得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之間的戰鬥力差距不是天壤之別。這時候,體重往往就會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這好比哪怕一個世界級的輕量級拳手很可能也無法戰勝一個業餘的重量級拳手……因此,較大的體型實際上可以作為一種安全保障。

    另一方面,要從能量流動的角度上來解讀——要維持一個較大的體型,需要足夠的能量,或者說,需要獲得足夠的食物。植物,是生態系統的第一個營養級,它們直接從Sunny攝取能量,擁有生態系統最龐大的營養和能量,直接以植物為食更容易獲取足夠的營養——儘管植物並不容易消化,但是勝在量多、取食容易。

    而一個肉食動物,它如果維持較大的體型,那就必須捕殺足夠的獵物獲取食物,然而,獵物的捕殺談何容易?而且食肉動物獲取的能量是這樣傳遞的:植物==》植食性動物==》肉食性動物,中間在傳遞的時候,能量經過了消耗,植食性動物的總能量遠遠小於植物,能傳遞給肉食性動物的能量就更少,要想支撐起大於植食性動物的體型太難了。而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隨著體型的增大,身體的靈活性將大為下降,這將影響捕獵的成功率。

    肉食性動物必須做出一個平衡:體型大小和營養供應、身體靈活性的平衡,因此,陸地最大的肉食動物的體型不會超過最大的植食性動物。

    至於海洋,情況略有不同,那裡沒有高等植物,以藻類等為主,幾乎同樣的原因,以濾食浮游生物為主的藍鯨和鯨鯊才得以成為各自類群中的最大個體者,它們雖然稱不上素食主義者,但是隻是食物的“收集者”,不算真正意義上的掠食者。

  • 2 # 電信小夥

    2,塊頭足夠大。小樣,想吃我 沒門

    第二,從食肉動物來講,食肉動物獲取獵物。如果長的太大 哪裡能吃的飽,最最重要的一點。假如食肉動物比食草動物龐大。那豈不是把食草動物吃滅絕了。

    其實,存在即合理嘛。

  • 3 # 科學閏土

    最大的陸地動物都是植物食用者,十大陸地動物如非洲象,亞洲象,白犀牛,河馬,印度野牛,長頸鹿,海象,黑犀牛,河水牛都是食草動物。現存的唯一能打敗這些體型的動物都是鯨魚。

    體型大對於食草動物有生存優勢而對食肉動物則是生存劣勢

    陸地上有很多植物來源,而且相對容易更替,吃完了還會長,如果一種動物一旦適應了食草,食物來源就立馬豐富了。而且一旦超過了一定的體型,基本上就沒有食肉動物會捕食它們,而避免了被捕食。

    而對於食肉動物來說,體型對它們的影響相反:體型太大會導致敏捷下降,而且可能更容易被獵物發現使它無法捕捉獵物。因此,在一定規模的增量之後,肉食動物捕食者的回報會遞減:即永遠找到足夠獵物來恢復和超過它們投入到狩獵的能量。由於這些原因,食肉動物在各自的生態系統中保持了對它們最有益的尺寸。由於鯨魚主要食物來源是磷蝦,不需要敏捷性進行捕食,因而體型才更大Cope法則:在進化中,世系傾向於增加體型

    更大的體型導致適應性增加,原因有很多,較大的生物更容易發現並躲避或擊退捕食者,尋找食物,繁殖,殺死競爭者,在暫時困難時期存活下來,並抵抗快速的氣候變化。也可能受益於更好的熱效率、更高的智力和更長的壽命。

    缺點:更大的生物體需要更多的食物和水,壽命長意味著對母體依賴的時間更長,而在宏觀進化的尺度上限制了世系在適應環境變化時快速進化的能力。

    動物界中符合Cope法則的動物進化物種非常普遍,如馬的進化(下圖)

    Cope法則的增長限制

    如果不受約束,體型越來越大的進化趨勢將產生巨大生物。因此,有一些因素限制這一過程,例如:

    在某種程度上,隨著體型變得更大,物種可能會變得更容易滅絕

    昆蟲必須足夠小,才可以讓氧氣擴散到身體的各個部位鳥類足夠輕才能飛行長頸鹿的脖子長度受到它們心臟產生的血壓限制競爭因素,規模的變化必然伴隨著生態位的變化,例如,超過21千克的陸地食肉動物幾乎總是捕食比自己更大、而不是更小的生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生想考警校(一本)是不是必須考到985的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