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父母世界
-
2 # 素年今時
小時候喜歡整理名人名言,記得很清的一句是,即使跌倒100次,我也要第101次的站起來。
的確現在有好多孩子甚至大人抗挫折能力太差,一點不如意考試失利就想不開。這樣的孩子就是從小太順利沒有經受過挫折,而當挫折來臨時對他們來說就是致命的打擊。
新聞裡總是看到某個孩子因為考不好或發生口角而自殺的事。每次聞之,不禁感嘆,現在的孩子怎麼了,怎麼一點抗挫折能力都沒有。
所以說挫折教育必須從小抓起,當孩子還小時,作為父母的就要學會放手,跌倒了,自己爬起來,磕著碰著了,告訴孩子沒事,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這點小痛算什麼,都是暫時的,痛過後就好了。挫折教育太晚成效就越低了。
人生苦難重重,而正因為人生並不總是一帆風順,所以我們應更加珍惜人生中的每一次成長和嘗試。正因為有了失敗,成功才會顯得彌足珍貴,正因為有了失敗,才能汲取更多的經驗。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苦難是人生的一部分,如果缺少了,人生就是不完整的,甚至不完美的。失敗增加了我們的閱歷,磨鍊了我們的心志,即使挫折來臨,也能一笑而過。
在學習和生活中,作為父母要學會放手,不要事事包辦,生活就是一個大舞臺,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學會面對挫折,抵抗挫折,戰勝挫折!在孩子遇到問題後,不要一味批評指責,作為父母要有同理心,能和孩子共情,理解孩子,要知道父母越是打擊,孩子越可能一蹶不振失去信心。
生活中有很多勵志的故事,小時候印象很深的就是張海迪的故事,她躺在床上,由於不能動,只能藉助鏡子看反射過來的書。愛迪生髮明燈泡的故事,正因為他失敗了1000多次,才有我們今日的光明啊!等等!這樣的故事很多,可以多給孩子講講,人家遭受那麼大的苦難失敗都可以挺過去,而我們不過是一個下棋失利就大發脾氣,要知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吧。
作為父母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態度,給孩子灌輸一個積極樂觀的態度,因為擁有樂觀自信的心態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孩子更容易面對挫折,不至於被挫折打敗。
孩子啊,你願意做挫折的奴隸還是勇敢甩掉它呢!
-
3 # 不變的都是藉口
每次看見大街上走過的那些精神病人,我都會跟自己說,絕不能像“溫室裡的花朵”那樣養著孩子,要把他拿出來,讓他經歷風吹日曬才行。 一天,兒子回來沮喪地跟我說:“媽媽,我當選為學習委員了”。我說:“挺好的啊!我兒子不錯嘛”!可兒子說:“為什麼不是班長呢?”對於一個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應該是一件非常值得高興的事。可兒子卻因為當選的不是他心目中的班長,而滿臉挫敗感。我問兒子:“你覺得當選班長的那位同學是不是各方面都比你好一點呢?”兒子說:“學習成績有時候我好有時候她好,就是上課的時候我有時候比較喜歡說話!”我說:“那你覺得是你當班長好還是她當好。”兒子說:“現在她當好,以後我會比她當得更好!”今年新學期開學了,兒子也如願地當上了他的班長。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做家長的只需要稍微的引導一下小孩,他一般都會自己想清楚的。
-
4 # z奕l
在過去我們老一輩的教育中,多是“打是親,罵是愛”、“棍棒底下出孝子”式的教育,造就了許多叛逆的孩子;現在八零後、九零後的年輕父母又信奉起“鼓勵式”、“讚賞式”教育,使得許多的孩子經受不起任何的挫折。於是,如何在挫折教育以及在不傷害孩子自尊心兩者間平衡就成了困擾許多家長的問題。這裡說的挫折教育,並不提倡家長們刻意給孩子製造挫折來教育孩子,而是請家長們在孩子遇到問題和挫折時,鼓勵他們自己先來解決。
在孩子小的時候,可以透過講故事的形式來告訴孩子,我們的一生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碰到各種各樣的是,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面對大一些的孩子,我們可以如朋友般分享生活個和工作中遇到的不如意以及我們的態度和解決方式,讓孩子們瞭解世界真實的樣子。
在孩子遇見挫折而不知所措是,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給他一個擁抱,告訴他無論怎樣,我們都會愛他。然後,讓孩子調整心態,嘗試去解決問題。家長們可以幫助孩子來分析事情,但請不要過分干預。
-
5 # 教育秀秀看
隨著孩子們長大,很多寶爸寶媽應該都發現了,我們孩子的行為越來越古怪,在與人的相處中很容易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緒,完全束手無策。
題目中的寶寶很顯然是“玻璃心”般的寶寶,敏感、脆弱、抗挫折能力差、不能夠接受失敗。這樣的孩子往往是家長在教養的過程中過於遷就、溺愛、替辦、包辦,從而使孩子失去了體驗戰勝困難的機會,而進入幼兒園後,孩子與家長分離後就需要獨自去面對時,就會出現不能接受批評和不完美的情況。還有一種可能,是父母在教養的過程中過分的誇獎孩子的完美、最棒、永遠第一,使得孩子誤認為無論在什麼情況下,自己都應該得到“第一”,以至於孩子不能夠接受下棋輸掉這件事。
調整方案:
第一,減少溺愛,減少包辦,讓孩子獨立去做事情,必要時再進過詢問後再去幫助完成。
第二,當孩子做到時,要及時給予孩子鼓勵與表揚,當然這個表揚一定要具體化,比如,你拼樂高拼的好(並不代表所有的都好)。
第三,讓孩子感受失敗,慢慢學會接受自己的不足,當孩子有情緒時,要允許孩子哭,等情緒平定後,再與孩子溝通並鼓勵其可以面對和可以透過努力去爭取。
第四,可以設定特定的場景去讓孩子在失敗中體驗感受。
小鷹學會翱翔天際是因為鷹媽媽能夠忍心將孩子扔出巣中讓他們在自我求生中激發出飛行的能力,我們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時候也應該要有“放手精神”。並且誇獎孩子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誇獎。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孩子自尊心特別強,從來不接受失敗,有次我們玩下棋,看著自己快輸了,會接著把棋子都弄亂,有時候輸了,會透過哭爆發出來。但心裡又特別敏感,在學校裡面針對於一件事去說,他總覺得老師再說他,束手無策,該怎麼去教育孩子?
回覆列表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刻意尋找所謂的挫折機會,而是放開你的手,讓孩子有機會面對生活中最真實的問題,並幫助他學會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樂觀面對挫折。
3歲的陽陽最近一不如意就會哭鼻子:搭的積木房子倒了,立刻氣急敗壞地大哭。喝湯灑到衣服上,沒人埋怨他,他也要哭半天。跟小朋友比賽玩遊戲,沒拿第一就哭著說再也不玩了??這心理脆弱的小孩,難免讓媽媽感到焦慮:孩子怎麼那麼經不起挫折?怎麼就沒有那種不怕困難、百折不撓的執著精神呢?
其實,很多父母都有跟陽陽媽媽一樣的隱憂:孩子身強體健,頭腦聰明,可偏偏性格脆弱。物質條件越來越優厚,而吃苦耐苦的意志力卻越來越薄弱。聽多了鼓勵和誇獎,卻受不了一丁點兒的批評。眾星捧月、以自我為中心慣了,在被忽視和冷落的時候,表現失常……
為了強壯孩子的內心,增加他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智性,而“挫折教育”也隨之成為最時髦的教育詞彙之一。可是,究竟什麼是挫折教育?為什麼有些孩子經歷了所謂的“挫折教育”之後卻沒有任何長進,甚至有些倒退的現象?難道是我們誤解了挫折教育的內涵和意義嗎?
躲在父母羽翼下的孩子,永遠遇不到問題,也沒有學習解決問題的機會,但這並不意味著挫折越多越好。事實上,只要父母願意放手,自然發生在孩子生活中的困難已經足夠了。對父母來說,最常見的誤區是,一方面,在孩子正常的成長過程中,遮風擋雨,排除萬難。另一方面,為了鍛鍊孩子強壯的心靈而另闢蹊徑,刻意尋找所謂的挫折。
生活中,永遠不缺的就是問題和困難,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在探索世界的最初幾年時間裡,小寶寶要遭遇數不清的挫折,抓不住自己最喜歡的那個球球,不能用積木搭一個完整的房子,在跑步比賽中得不到名次,不受其他小朋友的歡迎……而即使在最小的挫折——摔跤中,孩子也能學會一些什麼。如果你在孩子摔跤前“及時”而“明智”地制止了他,那麼他將來可能要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瞭解什麼叫作摔跤的疼痛,怎樣在遇到坎坷時聰明地躲開。
所以,能給孩子最好的挫折教育,不是刻意尋找所謂的挫折機會,再將事先想好的道理灌輸給他,而是放開你的手,讓孩子有機會面對生活中最真實的問題,並幫助他學會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技巧。
挫折教育與賞識教育並不對立
彤彤的媽媽一直贊同“賞識教育”,從來都給孩子正面的鼓勵。但是,最近發現,小傢伙上幼兒園後,特別經不起批評,老師批評兩句,就委屈地大哭。姥姥說,這都是彤彤媽媽平時表揚的太多,給慣的。彤彤媽媽對自己的“賞識教育”也產生了疑惑。
這種情況非常多見,當過多的表揚、稱讚和欣賞成為孩子抗挫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時,父母開始反思:我是否要像過去的父輩那樣,對孩子嚴厲一點?也許批評多一點可以讓他的心靈不那麼脆弱?
其實,真正的“賞識教育”與“挫折教育”並不衝突。“賞識教育”教你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點滴進步,去發現孩子的優點,而“挫折教育”則提醒你,賞識也要“實事求是”,要針對具體的事件和行為,而不是一味地盲目誇獎。孩子經不起批評,不是“賞識教育”不對,而是“賞識”的方法不對,過於空泛的表揚,會讓孩子一點點變得無法接受別人對他的任何批評,一遇到難辦的問題,便習慣性地退縮。所以,父母要切記的是,對孩子的鼓勵和讚揚,要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表揚,才是有效的,可以增加孩子自信心,讓他更有勇氣、有信心面對各種挫折。
遇到挫折時,跟他在一起
不必刻意給孩子找苦吃,只需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體驗,而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我們該怎麼做?
無論孩子遇到什麼困難,或者處於什麼樣的挫折情境,都要讓他知道,父母的愛都是無條件地在觸手可及的地方。作為父母我們需要知道,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他需要的是方法和建議,而不是指令性的要求。當孩子被困難打敗的時候,他需要的是對結果的客觀分析。理解孩子受挫的情緒,肯定他難過的心情,表示你的支援,和他一起共同分析失敗的原因,討論解決的辦法,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建立抗擊挫敗的自信和樂觀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