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客來上影

    敦刻爾克:回家是最遠的行軍,活著是最大的勝利!

    戰爭從來不好看,且看大撤退的戰爭與人性。

    隨著中國產電影保護月的結束,國外電影蜂擁而至,備受矚目的諾蘭來了。在爆火中國產電影《戰狼2》的退熱之時,勢必又要讓電影熱潮爆發。但還沒與《敦刻爾克》見面,兩大陣營的粉絲已經開撕。如果就電影而論,各粉絲都沒錯,如果跳出電影,那大家都太過!

    好了,讓電影迴歸於電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場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陣地丟了,可以在打回來,武器丟了,可以再造,可人死了就不能復生,更何況是戰爭經驗豐富計程車兵,那可是勝利基石!幾十萬盟軍部隊,被困敦刻爾克,堅持是必死無疑,過了大海才有生機。軍民大團結,在敵軍的轟炸中,經過九天九夜的的艱苦奮鬥,完成生命奇蹟的大撤退。

    有人會問,幾十萬的部隊被困,為何敵軍沒有派裝甲部隊上,而是讓空軍轟炸,讓其有喘息機會?有說法說是空軍要搶功勞;有說法是怕英國,不敢趕盡殺絕;有說法說敵軍當時地圖過時。不管原因如何都是人類幸運!

  • 2 # 世界真的很大

    這是明顯的在黑哈羅德·亞歷山大,而且黑得有點不顧事實。哈羅德·亞歷山大擔任英軍中東戰區總司令時,參與指揮的阿拉曼戰役、北非戰役、西西里戰役,英軍都大獲全勝,重創德軍。雖然這些勝利不能都算在他一個人頭上,有些戰役是他接任之前就計劃好了的,但是他和蒙哥馬利能夠根據戰場的實際情況,反對丘吉爾的主張,堅持一切都準備好之後才開打,確保了戰役的勝利。哈羅德是一名穩健的將軍,蒙哥馬利擔任他的副手時,兩人合作良好。他從未逃跑。

    敦刻爾克大撤退,被稱為“英國的榮耀”。雖然丟了無數輜重武器,對戰時的英國不能不說是絕大損失,但能保住英國幾十萬英國士兵,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勝利。可以設想的是,如果沒有這20多萬大軍,1944年的諾曼底登陸和盟軍最後的反攻,一定會是另外的樣子。有人甚至認為,歐洲的光復和德國失敗,就是從敦刻爾克開始的。

    在二者只能選一的情況下,當然只能選世間萬事萬物中最寶貴的人。所以因敦刻爾克大撤退,將“逃跑名將”安在哈羅德身上,不妥。何況,哈羅德的部隊,只是英國遠征軍的一部份。當時英法聯軍的最高指揮官是戈特勳爵,所以敦刻爾克撤退,哈羅德並不是總指揮。目標和任務是丘吉爾定下的,“發電機行動”計劃,是英國海軍艦隊副司令伯倫特·拉姆齊牽頭制定,併成立了一個16人的小組負責指揮的。

    敦刻爾克大撤退,共撤出33.8萬聯軍士兵,其中英軍22.5萬人,法軍和比利時軍隊12.3萬人。4萬來不及撤退的法軍被俘,另有少量法軍自行逃了出去。陣亡的2.8萬人中,各國士兵都有。從這個數字看,也不能說英華人丟下法華人不管,把他們扔給德華人。英法兩國有世仇,法華人黑英華人,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但就敦刻爾克撤退而言,我個人覺得英華人無可厚非。畢竟全民動員、冒著被德軍飛機轟炸的危險和大西洋的巨浪前來援救的,是男女老少英華人開著他們形形色色的近萬艘民船商船。

    1942年3月,因緬甸形勢告急,哈羅德急急被調往仰光,負責指揮對日軍事行動。但因為兵力不足,準備不足,剛剛上任的哈羅德為儲存實力,不得不宣佈撤退。對哈羅德的爭議、謾罵、便是因為這場戰役,這種爭議和謾罵主要來自華人,因為認為他出賣了華人,致使中國遠征軍在滇緬戰場損失嚴重。他是不是真的出賣了華人,或者對那場戰役的評價,各人可以有各人的看法。但畢竟戰場形勢,不是多年以後我們在和平條件下可以任意評論、任意取外號的。不同立場的人,只能做出他能做的選擇。戰場上,根據形勢變化決定進攻還是撤退,都很正常,與逃跑有本質的不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鍛鍊小腿前群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