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醫數

    腰椎管狹窄症的特點與定義

    腰椎管狹窄症是一組慢性進行性脊髓及脊神經根疾病。通常腰椎管狹窄包括三個部分,即主椎管、神經椎管及椎間孔狹窄。凡是各種原因引起的骨質增生或纖維組織增生肥厚,導致腰椎管或神經根或椎間孔的狹窄而產生馬尾或神經根壓迫,出現症狀者,均為腰椎管狹窄症。

    這裡的慢性、進行性兩個定語指出了腰椎管狹窄症的自然史的特點。

    首先是慢性,它是一個慢性病,它是逐年積累的結果,提醒我們從年輕時就應該愛護脊椎,注重脊柱健康,另一個方面也告訴我們這種疾病需要長期的治療,尤其是生活方式的干預,如同高血壓一樣,我們不可能看一次病、吃一些藥就可以把高血壓就治癒了,這個道理同樣適合腰椎管狹窄症等慢性骨骼肌肉疾病。

    進行性則是指出這個病會逐漸加重,一旦椎管狹窄達到一定程度,人體的代償能力達到極限,則會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此時保守治療就難以成功,則需要考慮手術治療,這一點又和高血壓等內科疾病不一樣,腰椎管狹窄症是可以用外科方法治癒的疾病。

    腰椎管狹窄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原發性腰椎管狹窄又叫先天性椎管狹窄,是指由於生長髮育過程中發育不良所 造成的,其中包括椎弓根較短、兩側椎弓根間距短、即所謂兩側小關節向中央靠攏、椎板肥厚、椎體後緣或小關節的肥大或變異等。繼發性腰椎管狹窄是指後天因素所造成的,包括黃韌帶的肥厚與鬆弛,椎間盤突出、椎體脫位,上關節突及椎體後緣骨質增生等。

    因為有一些人有先天性的發育因素存在,本身的椎管發育就比較狹小,因此在有輕度的後天退變因素如椎間盤突出、韌帶的增厚、椎體後緣的骨贅、關節突的增生內聚等,就可以引起明顯的神經受壓。所以儘管腰椎管狹窄症多見於中老年人,但是在一些有發育性椎管狹窄的病人來說,它的發病年齡就可以提前,30-40多歲就可以出現症狀,甚至需要手術治療。

    腰椎管狹窄和腰椎間盤突出

    這兩種病症會有交叉嗎?

    有一部分腰椎管狹窄症的病人可以同時合併有椎間盤的突出,但此時椎間盤突出只是造成神經壓迫的部分原因而非全部原因;腰椎管狹窄的病人也可以沒有腰椎間盤突出,由其它因素也可以造成馬尾神經、神經根的壓迫造成相應症狀。

  • 2 # 阿卡醬醫生

    首先腰椎管狹窄多見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病理特點是椎體小關節,椎體和椎板的過度生長。腰椎管狹窄有獨特的臨床表現為多節段的神經根病變,典型的,病人出現神經系統跛行。臨床上常見一個80歲的老人訴走一段路時疼痛,停下休息後好轉。隨著病情發展,可行走的距離縮短。病人在彎腰時更舒服,所以時間長了,病人脊柱腰椎段正常前凸的曲線消失,病人在斜靠著柺杖或者助步器更舒服。如果狹窄很重,即使坐著病人仍不舒服。病人常感覺上山比下山容易,上山時脊柱屈曲,脊髓壓迫減少,下山時脊柱過伸可產生症狀。

    MRI是主要的診斷手段,常可顯示脊髓阻斷的情況和嚴重程度,特別是L3至L5節段。平片可以提供嚴重脊柱僵直的改變。病人如出現不能行走或者生活質量嚴重下降,特別是坐位不能緩解疼痛,可在脊柱相應節段進行廣泛的椎板切除術和椎間孔切開術。

  • 3 # 脊樑修理工

    什麼是腰椎管狹窄症?

    腰椎管狹窄症是指由於先天性椎管發育不良或者後天性各種原因引起的椎管容積變小,從而導致脊神經根和(或)馬尾神經受到壓迫從而出現一系列臨床症狀。早在1900年,曾有一名叫Sachs的外國醫生簡單描述過這種疾病,只至1956年,一名叫Dutch的醫生才系統地描述了腰椎管狹窄症的臨床表現。

    在發病率方面,男性和女性並無明顯區別,後天因素引起的腰椎管狹窄症更加多見,尤其在60歲以上的人群中。要明白腰椎管狹窄症出現的症狀,我們先要了解一下腰椎管的大體結構。

    腰椎的大體結構

    腰椎椎管是有骨性結構圍成的一個類似橢圓形的管道,前方的叫椎體,後側方的骨頭有椎弓根、小關節、椎板和棘突,在管道里透過的是一些重要的神經組織,這些神經上連大腦,往下每到一個節段又向兩側的小孔(我們稱為“椎間孔”)分出一些神經再往下走,形成支配雙下肢活動的神經。在這個管道里面,還有一些韌帶組織,比如椎體後方的後縱韌帶,後方的黃韌帶等。任何引起管道里神經受壓的因素只要超過神經耐受的程度就可能出現相應的表現,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腰椎管狹窄症的症狀。

    常見的引起狹窄的原因有:(1)先天性狹窄:見於先天性椎弓短小,使得骨性椎管橫截面積減小;(2)椎間盤向後方突出,使得椎管面積變小;(3)後方黃韌帶增生、肥厚、甚至形成骨化的致壓物;(4)小關節增生,使得神經走行的通道變得狹小,神經受到壓迫。

    腰椎管狹窄症的症狀間歇性跛行:表現為行走一段距離後出現一側或雙側腰痠、腿痛、麻木、無力,需要蹲下或者坐下休息一段時間後方能繼續行走,因存在“走走停停”的特點,所以稱為“間歇性跛行”。其主要是由於行走時椎管內的神經表面血管會充血擴張,使得椎管容積相對變小,加上椎管本身存在狹窄,導致神經缺血缺氧,從而出現上述的症狀;在蹲下休息後,神經充血消失,使得椎管容積相對擴大,症狀隨之消失。描述的症狀和醫生檢查發現不符合:主要表現為患者描述的症狀重,而醫生給患者做體檢時卻發現不了明顯的陽性體徵,這也跟上文說述神經間歇性充血擴張有關。只有在合併腰椎間盤突出等其他情況,造成神經根持續受壓時才可能出現明顯的陽性的表現。腰部後伸時疼痛加劇:腰部後伸會導致椎管內空間變小,加劇神經受壓的症狀,從而出現下肢麻木、疼痛加重。(這也間接提示我們,我們常用的腰椎鍛鍊方法,如小燕飛、四點支撐等,可能並不適合於腰椎管狹窄症的患者)。除上述三個特徵性表現外,還存在以下可能表現:腰部症狀:主要表現為無力、痠痛、容易疲勞。下肢疼痛症狀:這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相似,尤以步行時加重。下肢感覺、肌肉力量的變化:部分患者可出現下肢力量減弱,出現感覺功能障礙,如麻木、感覺減退或過敏等。總結

    腰椎管狹窄症是中老年人群中較為常見的脊柱疾病之一,其典型的症狀為間歇性跛行,症狀嚴重時會影響生活質量。瞭解和正確認識這一疾病有助於我們選擇合理的、正確的治療方法,以提高生活質量。

  • 4 # 骨科袁鋒

    腰椎部的疾病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腰椎間盤突出症,一種就是腰椎管狹窄症。

    所謂腰椎管狹窄症是指各種形式如骨性、纖維性增生等導致的椎管、神經管以及椎間孔的狹窄,及軟組織引起的椎管容積改變及硬膜囊本身的狹窄等引起的一系列腰腿痛及一系列神經系統症狀出現。稱為腰椎管狹窄症。其實從發病機制理解上來看腰椎間盤突出症其實也會導致椎管的相對狹窄。

    腰椎管狹窄症的主要症狀如下。

    第一,腰部疼痛。各種引起腰椎管狹窄症的腰椎部分的原發病,容易引起腰部本身的疼痛。

    第二,腿部痠痛或者麻木。腰椎管狹窄症會導致區域性的神經根受壓迫,從而引起下肢痠痛或者麻木。

    第三,壓迫馬尾而產生下肢運動、感覺和肛門膀胱的括約肌功能障礙。

    第四,間歇性跛行。當站立和行走時,出現腰腿痛或麻木無力,疼痛和跛行,甚至不能繼續行走,休息後症狀好轉。

    椎管狹窄症和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兩種獨立的疾病,但是兩者有互為關係,而且經常會兩種疾病同時發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絕大部分國家不承認同性婚姻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