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平日婆婆帶孩子,週末自己帶,週末自己帶孩子的時候生過2次大病,婆婆就認為我不靠譜,禁止孩子外出旅遊,禁止孩子外出吃飯,禁止孩子玩的時間過長,甚至覺得帶孩子認識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中午一起吃飯都沒有必要。我是真的帶孩子縱玩過度了麼?在我看來,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我已經虧欠孩子很多了,婆婆不讓孩子報任何興趣班,怕孩子生病。不讓孩子出遠門旅遊,怕孩子生病!因為和小朋友出去玩生病過,婆婆就認為在幼兒園交朋友就行了,沒必要出去!我也試著站在她的立場考慮問題,按著她的路子,孩子是否也能成長的很好呢?可是我覺得這些其他孩子最基本的社會活動我們都不能參與,我覺得我對孩子的成長虧欠太多。我還怎麼辦?
8
回覆列表
  • 1 # 河北有個劉老師

    謝邀請,先說兩點,一是問題比較長,二是問題比較多。所以首先要冷靜對待,其次合理分析,第三改變自己。作為一個教育者很同情你,幫你把問題分析一下: 問題一婆媳關係不夠融洽;問題二孩子體格不好,易生病;問題三對孩子成長有困惑。孩子在上幼兒園,抓住孩子成長關鍵期,是非常重要的。不妨按順序反過來給你提以下建議:

    一、培養孩子的最好方法是陪伴,不能只寄希望於輔導班、興趣班。家庭的溫暖和美的感受是孩子成長的最好土壤,比如全家一起聚餐、郊遊、運動。把學習當成孩子成長的一小部分,《弟子規》裡說,有餘力,則學文。有什麼比孩子身心愉悅更重要的呢?創造好的家庭氛圍是教育好孩子的首要條件。

    二、認真分析孩子身體狀況,比如飲食習慣、生活習慣,身體素質。平時設計營養餐,制定鍛鍊計劃,提高免疫力。孩子大點兒病就少了。因為具體情況不瞭解,可以去諮詢醫生,或營養師。

    三、關於婆媳關係,我給你的建議是首先要尊重長輩,特別是婆媳之間,絕不能簡單對待。婆媳能融洽和諧相處的,雙方或者一方有大智慧,能善解人意,能互相理解和包容。對於管理孩子出發點和目標,婆婆也好兒媳也好都應該是一樣的,分歧在於方式方法,這就涉及到一個求同存異的問題。雙方協調達成一致,而不是相互猜忌,敞開心扉的溝通是非常必要的,以退為進才是上策。多商量,多討論,建立彼此信任,達成一致,分歧自然消失。建議你有時間學學《弟子規》,愉悅身心,和諧家庭,學透了,您的問題就都不成問題了。

  • 2 # Louisa綠漪

    我想當你和婆婆的培養上有分歧的時候,你會有擔心,焦慮,也有不知所措。

    其實每個人對培養孩子這件事的看法和做法都是不一樣的,這跟每個人的價值觀和信念有關係,而價值觀和信念跟過往的生活經歷有關,你和婆婆的價值觀和信念肯定是不一樣的,所以在培養孩子的問題上有分歧也是正常的。而對於孩子的影響最大的始終是父母,想想我們自己的經歷,是不是父母對我們的影響是最大的?從身份角色來說,孩子的主要引導者是父母,而不是奶奶。

    那麼如何處理呢?

    首先是感謝。婆婆幫忙帶孩子,這並非她的職責,而是基於對孩子的愛和支援,看見這份愛,對她表示感謝。

    其次是理解和尊重不同,婆婆有她的理念,但是不管如何,她的出發點都是對孫子的愛,你改變不了她,只能改變自己。

    第三,拿回自己作為父母的身份,做自己該做的,儘可能自己多點時間陪伴孩子,學習一些科學的方法,自己先用起來,當老人家看到有效果的時候有可能也會效仿,但是不強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吃飯用左手拿筷吃好呢,還是右手拿筷吃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