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小生讀史
-
2 # 歪弎格料肆
這話應該反過來說,劉備真的選對了諸葛亮嗎?諸葛亮一個被後世嚴重誇大的人物,劉備託孤那時是真的無人可選了,只能在矬子裡面挑個高的了。
-
3 # 小桔子成長樹
分怎麼說。
如果按才幹選擇主人,劉備對外的標籤是仁厚,但曹操才是帝王之才。
但是曹操本人很有謀略,且喜聽眾家之言,所以不會獨寵哪個謀士。因為曹操聽得進話,所以他手底下謀士眾多,頂尖的謀士並不比諸葛亮差,但沒人被寵的言聽計從,親密無間。劉備雖然雄才大略不及曹操,但是對諸葛亮會很寵,三顧茅廬就是一個成功的試探。如果單從這方面來講,諸葛亮是成功的。
-
4 # 1小舟1
選對了,三國鼎立,就是三個大型跨國公司,吳國和魏國已經初具規模,形成了完整的人事構架,新人很難出頭。特別是規模較大的魏國,曹操手下謀士如雲,不會重視一個新人。但是蜀國不一樣,正是創業初期,加入就是元老,劉備三顧茅廬,對諸葛亮非常重視,這個起點非常高,加強諸葛亮的才華,在劉備陣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也成為蜀國的締造者之一。
-
5 # 衝動是魔鬼151
生米都已經煮成熟飯了,問這有意義嗎?三顧茅廬就是追求的時候,出山了也就出嫁了。古代人的愛情不就是慢慢日久生情。 同樣的,你問孫尚香愛劉備還是愛陸遜?
-
6 # 南浦清江萬里橋
當然是成功的,他不但成就了劉備的帝王大業,也成就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做到了君子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
7 # 文殳子
諸葛亮出山投奔劉皇叔,是自己基於個人判斷主動做出的最優投資選擇,也被後來證明是最正確的選擇,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當時曹操、孫權主客觀上都難以提供這種條件;二是劉備的身份、聲名和舉措符合諸葛亮的選擇,並非一無是處;三是劉備充分信任和授權,讓諸葛亮一展所長,成就君臣關係表率。
一、曹操、孫權等軍閥難以為諸葛亮提供發展空間官渡之戰後,曹操徹底擊敗袁紹、成為北方最大軍閥只是時間問題,僅次於曹操的軍閥包括孫權、劉表、馬超、劉璋,漢獻帝被曹操挾持,漢朝逐漸有名無實。諸葛亮雖然躬耕南陽,隱居臥龍崗,但對天下大勢瞭然於胸,對自身才能也是相當自負。
因此,要用用排除法選未來明主的話主要從兩個方面,一是要忠誠於漢室,這點是尚未出山的諸葛亮十分堅持的,所以曹操雖然勢力最大,確是第一個被排除的;二是要有進取心,而不是獨守一隅,漢室後裔劉表、劉璋雖然有先天優勢,但長期依託地利毫無進取之心,對漢賊曹操沒有旗幟鮮明的反對,諸葛亮是相當不認同,自然也不會真心投靠;三是要團隊背景要簡單,排除了劉表、劉璋,那就只剩孫權一派了,孫權雖然地盤不小,但內部關係太過複雜,有江東本土派、有孫堅孫策的老資格派,有孫權自己提拔的少壯派,加上自己兄長諸葛瑾也在,自己過去立足難度較大,也會與諸葛瑾形成競爭,難以全身心投入事業。
基於以上考慮,諸葛亮雖然很有才華,但一直保持隱居狀態,並未貿然投身當時的諸侯。
二、劉備雖然落魄,但仍符合諸葛亮心中的諸多優勢劉備前半生,高光點在來到許都後,在曹操保薦下獲朝廷正式封賜的豫州牧,但卻沒有什麼實權,雖然靠欺詐手段短暫獲得了徐州的幾萬兵力,但很快被擊敗,並趕到荊州,從此寄身劉表處。作為曾經的知名人士,沒有地盤、沒有軍隊,沒有希望。
而在這些表面現象之下,劉備仍然有屬於自己的優勢,而這恰恰是諸葛亮期望的。一是劉備也是漢室後裔,得到漢獻帝的“衣帶詔”,成為反曹扶漢陣營的堅定分子,這些是劉表、劉璋這些所無法企及的;二是劉備的仁德之名,義救孔融、三讓徐州等既往事例給他留下美名,到了荊州後劉備也刻意利用自己皇親身份拉攏人心,諸葛亮好友徐庶投奔劉備,名士司馬徽也將諸葛亮、龐統推薦給他,都讓諸葛亮有個先入為主的好印象;三是劉備在得知諸葛亮才能後,毅然三次前去請諸葛亮出山,做足了姿態、給足了面子,也進行了深入交流,就劉備事業的戰略方向達成基本一致,隨後劉備將諸葛亮委以重任,關係比作“如魚得水”,連兄弟關羽、張飛都嫉妒,足見劉備用心用情。
三、劉備給諸葛亮充分的信任和空間,終讓諸葛亮成神隨著曹操南征荊州,劉備事業如枯木逢春,在混亂之中迎來了新的機遇,最終稱王稱帝,諸葛亮作為得力謀士,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獲得了對應榮耀和地位。荊州投降後,劉備派諸葛亮作為全權代表,前去和孫權締結盟約,隨後孫劉聯手抗曹,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不久諸葛亮建議下,劉備派兵拿下荊南四郡,諸葛亮被授予軍師中郎將之職,開啟了了事業騰飛的節奏;數年後,劉備又聽取諸葛亮建議,率軍前去西川,諸葛亮被留下統帥大本營,隨後又率兵西向支援劉備,成功拿下西川,被授予軍師將軍;漢中之戰時,諸葛亮全力支援出兵,並在後方做好兵員、糧草的支援;關羽被殺、荊州被奪乃至夷陵大敗後,劉備永安託孤,將蜀漢大業和嗣子劉禪託付諸葛亮,成為古代君臣佳話,諸葛亮隨後也不負所托,為漢室續命數十年。
綜上,諸葛亮憑自己的判斷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而最終結果也證明,投奔劉備是諸葛亮做出最對的選擇。
-
8 # 腫麼大企鵝
我覺得吧是諸葛亮只能選擇劉備
首先曹操的話
從個人情感上來看,早年間曹操在徐州屠城,而諸葛亮祖籍在徐州,這就是沒法解開的疙瘩。
以曹老闆屠徐州的規模來看,諸葛亮早期的發小親朋很可能都領盒飯了,這麼一個毀童年的老闆,我要是諸葛亮也不選。
而且以曹老闆的脾氣,就算諸葛亮投了老曹,他也不太敢用,你殺了他鄰居,殺了他發小,你屠了他家鄉,然後用用他做謀士,這不開玩笑呢嗎?
其次,以當時曹老闆的實力來講,可以說已經過了創業初期的積累階段了,已經算是上市成功了,你來了也不能給你原始股,還得從小員工開始熬,而且公司裡面已經有一大堆大佬,估計沒個幾十年是出不了頭的,以司馬懿為例子。
所以曹老闆被pass了
再說老孫
東吳集團雖然還沒有上市,還破產過一回,耐不住人家員工老實,哥哥牛,二輪創業成功,雖然Quattroporte中途掛了,換了老孫,但人家積累本錢厚實啊,老爹時期的程普,韓當等第一波叔叔級員工還沒退休,第二波孫老大爆種收的周瑜,張昭等一眾在職員工,還沒上位。
就諸葛亮老哥一個怎麼融入進去,又得等多少年,才能熬到Quattroporte的位置。
再說自己老哥諸葛瑾已經在東吳混了,自己再去,明顯不符合世家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裡的打算。
老孫pass
然後再看看當時還存活的幾個公司
劉表的荊州公司
實力可以,資金雄厚,但問題這代理董事長的問題一直沒定下來,是最大的硬傷。
強如袁老闆,都已經上市的公司,就因為繼承人問題,都破產了。
所以劉表pass
然後下來是劉璋,一個把自己分公司老總逼成自己對手的人,諸葛亮表示自己還是才能有限,帶不動這麼坑的隊友。
所以劉璋pass
再接下來是張魯
一個面對劉璋這樣腦殘,還是打不過去的老闆,我要是亮哥真是沒心情在他手底下幹活。
張魯pass
馬騰,韓遂
這倆貨一直在羌族稱王,雖然說是涼州大佬,都有羌族的血統,以亮哥的脾氣,是不屑以其為老大的。
馬騰,韓遂pass
公孫度pass
遼東太遠
東漢不適合外地出差
最後就到老劉了
老劉雖然沒資金,沒場地
但不得不說老劉會包裝
一箇中山靖王之後
徹底做死了老劉的皇族身份
手裡還有一批專業能力不錯的員工
如關張
差的就是一個CEO
OK
-
9 # 小林探歷史
有人說要是諸葛亮選擇曹操也許能夠一統天下,而不是三分天下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這個世界上人才很多,但是確實缺少一個發現人才的伯樂。
當年的淮陰侯韓信被譽為漢初三傑之一,為西漢的開國功臣,西漢的疆土有一大半都是韓信打下來的。
可是當時韓信看重是具有雄厚實力的項羽,就去投靠項羽,還把自己寫的書給項羽看,企圖得到項羽的重用,項羽當時人才眾多,根本就不缺韓信,於是給了韓信一個執戟郎的職位,一個看守大帳的看門兵。
韓信當了幾年的執戟郎,他覺得項羽不重視他,他就投靠劉邦。
劉邦當時偏安一隅,人才不多,尤其是缺乏一位統兵的大元帥,可是剛開始劉邦也不想任命一位不熟悉出任大元帥,於是就封韓信為治粟都尉。
韓信也是感到劉邦這裡也是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於是就趁著夜色要離開,蕭何很是看重韓信的才華,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
這才有了戰無不克,攻無不勝的兵仙。
曹操手下人才眾多。
曹操當時幾乎統一北方,北方的人才大多投靠了曹操,根本就不缺乏人才。
諸葛亮的名氣當時確實很大。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三國志諸葛亮傳》
諸葛亮被譽為臥龍先生,得之可以獲得天下。
可是這只是水鏡先生一家所言,只是在小範圍流傳,大範圍都是不知道諸葛亮的才華。
即使諸葛亮去 投靠曹操也許只是一個普通的參謀,不能獲得高位。
劉備人才很少
劉備的勢力沒有曹操大,人才也是區區幾人,對於人才劉備是求賢若渴,對於諸葛亮這樣一位大賢人,劉備志在必得,所以有了劉備的三顧茅廬的典故。
從機率學的角度來說,諸葛亮去劉備這邊遠大於去曹操這邊,因為去劉備這邊一定受到重用,而去曹操這邊只是有機率受到重用,或許就埋沒了。
諸葛亮的志向是管仲樂毅這樣的人物,去曹操那邊大機率不會有這種機會,也許一輩子這是一位小的參謀,對於諸葛亮這樣一位有著抱負的人士不能接受的一件事。
總結諸葛亮選擇劉備是必然的情況,能夠讓諸葛亮發揮他最大的才能,實現他的遠大理想和抱負,而在曹操那裡,由於曹操本身也是一位有著才華的人,他不會完全信任諸葛亮,不會給他極大的權力和信任,也就不讓諸葛亮有著展示才華的機會。
就像當年的兵仙韓信,雖然有著極大的軍事才能,但是他不受劉邦的信任,軍權被劉邦牢牢掌控,而且當年劉邦出兵匈奴都是不讓韓信參戰,也就有了白登城之圍。
信任是一個人實現才華的基礎,作為一位領導不信任你,即使你有很多的才華,有著擎天之能,也只能當一顆螺絲釘默默無聞。
-
10 # 寒星針
想到一句話,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相比之下,劉備是諸葛亮最好的選擇了。諸葛亮隨叔父諸葛玄避禍荊州,叔父去世時諸葛亮16歲剛成年,雖然與劉表有著拐彎抹角的親戚關係,可他一無家族臂助,二無聲名人望,劉表憑啥用他?一個窮親戚而已,想見劉表還得被懷疑是來打秋風。
年紀輕,家族落拓,沒名氣,這三條缺點適用於其他各家勢力。都是依靠世家大族支援立足的,官職機會當然優先給他們,平民百姓很難有出頭機會。曹操也一樣,他下“求賢令”時,諸葛亮已是劉備的左膀右臂。眼睛上翻,鼻孔朝上的袁氏兄弟就更不用說了,非世家子弟不用。
從他哥哥諸葛瑾的經歷來看,諸葛亮要是也按部就班的熬資歷,估計得晚幾年才能放光彩。而諸葛瑾還是借弟弟的光才得到重用,這樣看選劉備還真是選對人了。
-
11 # 喜時
沒有選對,只是諸葛亮選擇了一個擁有共同理想的人。
劉備仍皇族後裔,雖落魄到織鞋販履的地步,但面對日薄西山的漢室江山,卻抱著力挽狂瀾的雄心壯志,“興復漢室”成了他終生的目標。諸葛亮以布衣自稱,但也有一顆“興復漢室”的心。在《隆中對》裡,劉備闡述了欲信大義於天下的理想後,諸葛亮給出了方略,還說了一句話:“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由此,不難看出,諸葛亮願隨劉備,只是他們心中有一個共同的理想罷了。所以,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說:“雖得其主,不得其時。”從另一個層面來說,水鏡先生是看到了他們的理想最終只是理想,難以變成現實。
自諸葛亮出山,劉備打天下的班底算是齊全了,從零開始,一步步踐行《隆中對》的方略,劉備奪得三分之一的江山,開創了“蜀漢政權”,成為一方霸主,諸葛亮功不可沒。雖然,兩人都留下了千古功名,但理想都未實現,無不令人唏噓。
-
12 # jipingliang
諸葛亮真的選對了劉備了嗎?
我認為選對了。
古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今人講,人生一世,最大的榮耀莫過於充分完美地體現了人生價值。
通俗的講,在有限生命的人生舞臺上,盡情完美地展現自已最輝煌故事,而且結局完美。
按老百姓的話說:“不白活一回。”
諸葛亮作為一個俱有經天緯之才,胸有大志,腹有良謀的知識分子,自比管仲,樂毅。
但能不能盡情地施展自已平生的才華。必須要有一個平臺,必須要有一個欣賞他,信賴他,對他放手,放心,放權的老闆。人世間有大才,有大智而懷才不遇者比比皆是;被埋沒,被扼殺,被屈才,沒有英雄用武之地者屢見不鮮。
當然,諸葛亮和大多數年輕人不同。大多數年輕人入職,是自己找公司,找老闆,遞簡歷,面試進場。
而諸葛亮入職,是老闆不辭辛苦“三顧茅廬”請出的。可渭是閃亮登揚。
一入職場,立刻受到重用,拜為軍師。
“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出使東吳,結成“孫劉聯盟”。
赤壁大戰,奪佔荊州,計取益州,攻取漢中,建立蜀漢王朝。諸葛亮拜為丞相。
劉備兵敗“夷陵大戰”,病逝白帝城。劉備又全權託孤,讓劉禪拜諸葛亮為“相父”。
諸葛亮整動內部,鼓勵農耕,恢復經濟,隨後又出兵平叛。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七擒孟獲。
後來又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最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病逝五丈原前線。
雖然“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悲壯動人,驚天動地。但謝幕非常完美。
諸葛亮和劉備這一君臣搭擋堪稱精典,和諧,完美。
雖然劉備最終沒有完成“復興漢室,一統江山”的大業。但在諸葛亮的扶佐下,從“一身孤窮,寄人籬下”到擁有三分天下,成為蜀漢帝王。劉備的一生也充分體現了他人生輝煌。
雖然諸葛亮也沒有完成“北伐中原,復興漢室”的目標。但他也沒有辜負劉備的知遇之恩。
在劉備為自己搭建的平臺上,盡情施展才能,盡情發揮智慧,出將入相,從軍師,丞相到統兵大元帥。從文到武,從政到軍,盡情表演。
修身,持家,治國,平天下。立言,立功,立名。自比管仲樂毅。諸葛亮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實現了自己崇高的理想。可謂人生圓滿,功名蓋世,人生精彩華麗。
劉備誠心拜請諸葛亮。諸葛亮甘心扶佐劉備。是他們人生際遇的緣分,相扶相成,共創輝煌。
回覆列表
小生認為,諸葛亮選擇劉備是正確的。因為諸葛亮實現了心中的抱負,把自己的才能發揮的淋漓盡致。
大家有沒有想過,諸葛亮為什麼一開始不去投靠曹操,或者投靠孫權?而是選擇了落魄的劉備呢?
當然,劉備三顧茅廬,自然是表達了自己的求賢之心和足夠的誠意,諸葛亮也很受感動,但這絕不是諸葛亮出山的真正原因。在我想來,諸葛亮是要找一個能夠,完全施展自己的抱負,一展平生所學的這麼一個集團。
而在當時,曹操基本上已經統一了北方,身邊謀士大將如雲,就算這個時候諸葛亮去投奔曹操,曹操可能會因為他很有才能而重用他,但你想,這個時候的曹操正是志得意滿的時候,頗有一舉統一全國的態勢,身邊文臣武將基本成型。
所以說,曹操很可能會重用諸葛亮,但絕不會把一個國家都交給他處理,頂多做一個頂尖的謀士,或者說是一個治國大臣。但這都不是諸葛亮所要的結果。
再說東吳,這個時候東吳已立三世,藉著長江之險獨霸江東。而此時的孫權身邊也是不乏文臣武將的,投奔孫權的結果也只能是跟投奔曹操類似,與其這樣,還不如投奔曹操,因為曹操的勢力最大,最有可能統一全國。
所以諸葛亮就把目光投在了劉備身上,為什麼會選擇劉備呢?
首先劉備是皇族後裔,稱“劉皇叔”,而且素有大志,有著匡扶漢室的正統名義。而且劉備禮賢下士,素有品德,名聲特別好,諸葛亮也感恩劉備的“三顧茅廬”之恩。最重要的是諸葛亮看準了劉備身邊缺乏大才,一旦自己進入這個集團,必能施展一身平生所學。
所以諸葛亮選擇了劉備。
結果與諸葛亮所料不差,劉備得了諸葛亮之後,自己都說是如魚得水,很信任諸葛亮,為此還跟關羽,張飛鬧得不愉快。
直到白帝城託孤,劉備將軍國大事全權委託給諸葛亮,諸葛亮這才能夠一展平生所學,將蜀國治理的井井有條,實現了心中的抱負。
諸葛亮的心中還有一點遺憾,那就是沒有匡扶漢室,但他心裡也很清楚,以當時的國力根本無法與魏國和吳國抗衡,只能是以進為退,頻頻發動戰爭,目的是在外顯示自己國家的戰鬥力,不至於被動挨打
所以說諸葛亮選擇劉備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