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姿觀察
-
2 # 肇英
東普魯士哪裡去了?
東普魯士地區,現在分屬波蘭、立陶宛、俄羅斯三國。
然而我所關注的不是這些,而是題主所說的“傳統領土”。請問,東普魯士真的能算作“德國的傳統領土”麼?
當然,東普魯士地區的確曾經是德國的領土(倘使從普魯士王國的視角來看,甚至可以算核心領土)。然而歷史上的多數時間,它卻是並不屬於德國的。因為,如果我們將神聖羅馬帝國視為近現代德國主要前身的話,東普魯士明顯不在神羅體系內;而如果我們將普魯士(公國或王國)視為近現代德國另一個主要前身的話,歷史上普魯士作為完全獨立國家的時間,恐怕並不夠長到冠以“傳統”二字吧(按照筆者個人看法)?
在十三世紀之前,生活在普魯士地區的是古普魯士人(波羅的人的一支)。當他們在普魯士十字軍戰爭(北方十字軍戰爭的一部分)中被條頓騎士團逐漸征服之後,普魯士地區成為了條頓騎士團的領地,而條頓騎士團名義上是羅馬教宗的封臣。
十五世紀裡,條頓騎士團幾次大敗於波蘭、立陶宛聯軍,最終不得不向波蘭王國割讓西普魯士地區,並向其稱臣,成為波蘭的附庸。
再到1525年,時任條頓騎士團總團長的勃蘭登堡-安斯巴赫的阿爾布雷希特徹底切斷了同羅馬教廷的聯絡,改宗新教路德宗,將東普魯士地區的條頓騎士團領地世俗化為普魯士公國,成為波蘭國王旗下的普魯士公爵。
1618年,因第二代普魯士公爵阿爾布雷希特·腓特烈無嗣,普魯士公爵由其長女安娜的丈夫勃蘭登堡選帝侯約翰·西吉斯蒙德繼承,普魯士公國因此同勃蘭登堡選帝侯國(勃蘭登堡邊境伯國)結成共主邦聯。然而,雖然兩塊領地有著同一個統治者,卻又分屬不同國家(普魯士公國此時是波蘭-立陶宛聯邦的附庸,勃蘭登堡選帝侯國卻是神聖羅馬帝國的諸侯)。
十七世紀中,普魯士公國透過比得哥什條約(1657年)與奧利瓦條約(1660年),成功地從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宗主權之下獨立了出來,並最終在1701年(嚴格意義上也可以說是1772年)轉化為普魯士王國。(具體可參見我在【請解釋一下什麼是“在普魯士的國王”?】問題下的回答)
然而此期間,勃蘭登堡選帝侯國一直都是同普魯士並列的共主邦聯成員國,只不過勃蘭登堡在神聖羅馬帝國的體系內,而普魯士則是一個獨立國家。直到1806年神羅解體後,勃蘭登堡選帝侯國作為“勃蘭登堡州”併入普魯士王國,兩國的聯合統治才告一段落。
而之後,隨著普魯士王國在1815年加入新組建的德意志邦聯,以及以普魯士王國為主先後於1867年組建北德意志邦聯,1871年組建德意志帝國,東普魯士地區才真正成為了近現代德國的一部分。
回覆列表
東普魯士於1871年併入德意志帝國,與德國本土連結,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德國割讓了西普魯士的大部分土地還有波森省給予波蘭,後部分領土舉行公投回歸魏瑪共和國。二戰之後該地為蘇軍佔領並併入蘇聯領土,蘇聯將此地的德華人驅離,並且將原來的政府所在柯尼斯堡改名為加里寧格勒沿用至今,蘇聯解體後,由於波羅的海三國獨立,該地與俄羅斯本土分離成為俄羅斯的一塊飛地,是俄羅斯在波羅的海地區的重要戰略支點,是俄羅斯對抗北約的前沿哨所。
圖片來自百度圖片,圖為加里寧格勒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