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遊遊呦呦又又

    從世俗角度來說,家族中三兄弟分別為三國效力,若所效力的政權不猜忌的話,則不管哪個國最終統一天下,都可以保障家族可以延續發展。類似狡兔三窟。

    另一方面,可以說是:人各有志,各為其主。

    我認為是後者,前者純粹是世人小人角度猜測,諸葛亮當初躬耕於南陽,“不求聞達於諸侯”。

  • 2 # 勿忘我45014936

    這個腳踏三隻船的說法我覺得不合適,諸葛瑾是早就投靠了孫權的,那時候諸葛亮還沒有成名,後面才被劉備收入,至於諸葛亮為什麼沒去投奔孫權,對於諸葛亮來說第一孫權手下有能力的人太多了,周瑜,魯肅,等等,與其自己去不能自己去不能展示自己才能還會被排斥,因為諸葛亮那時候並不出名,只是一個農民罷了,在諸葛亮心裡要的是劉備這樣能讓他一展才華的人,如果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手下有龐統徐庶法正,你覺得諸葛亮會出山助劉備嗎?答案就和他不去孫權哪裡一樣,後面諸葛亮和諸葛瑾一個跟孫權一個跟劉備,在他們心裡都認為自己找到了適合自己主公,也都待遇不錯,甚至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格都做了都督,可像對待諸葛瑾是很不錯的。諸葛亮也一樣選擇劉備最後做了丞相,他們都選擇對了適合自己老闆,和公司,都認為自己公司是最有發展潛力,再說兩家公司還同盟了關係更密切,他們在不同公司也能促進公司的同盟,更不可能跳槽了,最後諸葛誕更說不上三隻船了,對於諸葛誕那時候來說,明眼人都會看出來蜀國和吳國要被吃掉,換去哪不是找死呢?那樣還不如在家裡種地!想出人頭地只有去魏國!諸葛誕有名氣的時候,諸葛亮和諸葛瑾也都不在了,所以也沒有一說三隻船的意思了,只是諸葛誕自己的看法罷了

  • 3 # 南浦魯生

    總的來說,應該是比較偶然的原因。

    先看諸葛亮和諸葛瑾兩兄弟。他們二人一個在蜀,一個在吳,可能主要和年齡相關,畢竟不同年齡遇到的是不同的時代和機遇。諸葛瑾兄弟父母早逝,叔父諸葛玄帶著諸葛亮和諸葛均在袁術手下效力,後依附劉表。就在這時,諸葛瑾的年齡應該是二十幾歲了,遂選擇出仕。孫策因父親亡故,不得已少年領兵也依附於袁術帳下,後主要的發展也在會稽、吳郡、廬江、豫章等幾郡,諸葛瑾投靠正得其時。而諸葛亮此時尚未學成,還在南陽躬耕。

    到了七八年後,諸葛亮準備出仕時,恰好劉備身處於荊州。對於l以劉表為首的荊襄文士集團,諸葛亮自然是看不上的,“每自比管仲、樂毅”,他是要在政治上一展拳腳的。徐庶的推薦,劉備的誠信相邀和“惟賢惟德,能服於人”的魅力就征服了諸葛亮了。

    至於為什麼兩兄弟不匯合在一個地方,主要是各自報答自己的知遇之恩,劉備對諸葛亮不用說了,孫權對諸葛瑾也是十分器重。這是一種漢代中華尚不缺少計程車大夫情懷,恥於做貳臣,尤其他們又都是漢司隸校尉諸葛豐這個名臣之後。

    諸葛誕雖然同為諸葛豐之後,但恐怕與諸葛兄弟的親戚關係要遠一些。諸葛亮兄弟少孤,不得不在叔父的照料下背井離鄉。而諸葛誕可能就是在家鄉琅琊陽都長大,這是曹魏的勢力範圍,出仕到魏國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是幾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