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由國度6

    其實每個人說的話都是從他自己的角度闡述的,如果你看得角度不一樣或者已經扭曲了,那就是誤解,那就是以自己的狹隘去設定別人所要表達的意思,正像一個人從山上看你,那叫俯視,你在從你的視角看過去,那已經是仰視了,悲劇就在這裡發生的,世人都喜歡從自己的角度去解讀問題,都認為自己是對的,儘管他不知道,那只是從他自己有限的視角看過去的,但那不能代表他就是對的,可能還自鳴得意,以為自己發現了新大陸,其實他只是在汪洋大海里抓住了一根稻草罷了。肯定不等同於,無友不如己者,孔子一方面強調“仁”,一方面又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再者說了,孔子的境界那麼高,在那個時代又有幾個人可以跟他齊名呢?如果按世俗的理解,孔子又會有幾個朋友?他又為什麼會有弟子三千呢?無友又是怎樣一種程度呢?不如己者的界定標準又是什麼呢?孔子強調的重點應是:遠離負能量的人

  • 2 # 手機使用者65403077797

    這句話的意思應該理解為:不一定朋友不如自己!其實論語中還有一句是“ 勿友不如己者”。這句話才是你理解的意思(不與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 3 # 蓋世神算

    這句話包含在“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不憚改”文段裡。

    (網路圖片)

    注意“君子”貫穿全文。“主忠信”與“不憚改”形成對比。

    整個段落意思:君子,不莊重就沒威嚴,嘻嘻哈哈唯唯諾諾就使人失去信任——這裡指的是怎樣樹立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忠誠和沉穩形象;不要親近那些不如你自己的人,但自己有錯時就要一絲不苟不厭其煩地改正。

    “學則不固”去解釋“主忠信”,這裡的“學”是學步聽從與漫不經心的樣子。“學”有不莊重自降形象嘻嘻哈哈的草率。

    前頭強調塑造莊重形象要穩重不自輕,後面強調不要因為維護莊重形象,而憚改過錯。

    題主所問,確實是“不要與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的意思。

  • 4 # 淡漠千里1

    這句話出自論語.學而篇。“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重:〈動〉重視、尊重、崇尚

    威:畏也,畏:敬服也

    忠:盡己之性謂之忠

    信:誠也,誠:真也、實也,性也

    友:〈動〉相好、親近、喜歡

    如:遵從、依照、順隨,率也

    不如已者:泛指違背自己天性的各種事物。《中庸》:率性之謂道,如已者,率性也。

    譯文:

    孔子說:君子不懂得敬重(人的天性),也就是不曉得該敬畏什麼。那麼,做學問就不會觸及根本,自然也就不牢靠。所以凡事都要以“忠、信”為根本標準,所言所行皆不可違背自己的本性(良知),一旦出現了(違背本性的情況)就要堅決改正,不可以存有任何畏難情緒!

    孔子之學皆以天理、人性為依歸,切記!切記!孔子並不會讓人只跟比自己強的人交朋友,也不會讓人不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 5 # 無知先生

    如果說“無友不如己者”的意思是“不與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那孔子、孟子、老子、莊子這些聖賢們可以說這一輩子都沒有朋友了?

    如果交朋友只能交比我們好的,那麼大學校長只能與教育部長交朋友,部長只能跟中央領導做朋友,中央領導只能跟主席做朋友,當了主席只能跟上帝做朋友了?“無友不如己者”嘛!假如孔子是這樣講,那孔子就是個勢利小人了,而不配當聖人了!

    所以說這句話如果這樣去理解絕對是錯的!

    而且下面的“過則勿憚改”又怎麼說呢?又怎麼上下文連線起來呢?

    所以中國傳統文化就是這樣被某些不懂裝懂的磚家們給糟蹋了。

    此句出自《論語 學而》: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

    前半句“君子不重則不威”講的是君子自身需要自律自重,是君子自身的學習態度;

    那麼後半句“無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講的是君子怎麼對待別人了。

    這句話其實是說:不要看不起任何一個人,不要認為任何一個人不如自己。

    上一句是自重,下一句是尊重他人。

    當看到他人身上有比自己好的、優秀的地方,那就是說明自身沒做好。

    沒做好怎麼樣?那就“過則勿憚改”,及時改正。

    所以根據上下文,根據整個《論語》精神,這句話是非常清楚的,上面教你尊重自己,下面教你尊重別人。這才是真學問、真精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在社會中怎樣做人才能稱作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