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鄧海春

    探求美食背後的故事,也是一件費工夫等事情。飲食,也是一種文化。我來談一談豆腐和土筍凍。

    普遍的說法認為,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所創。

    淮南王劉安是漢高祖之孫,一生好招致賓客方術之士,襲父封為“淮南王”,曾聚集數千才子共同編寫《淮南鴻烈》(即《淮南子》),宣揚自然天道觀。劉安好與八公(八位方士)精研煉丹之術,豆腐據說是在煉丹之閒無意中創成。因劉安當年煉丹地在安徽淮南八公山(北山)珍珠泉、因此也叫“八公山豆腐”。劉安是儒家的死敵。他活著時一直攻擊儒家為“俗世之學”,他死後孔廟祭器因此而絕不用豆腐。

    日本學者筱田統根據五代陶谷所著《清異錄》“為青陽丞,潔己勤民,肉味不給,日市豆腐數個”,認為豆腐起源於唐朝末期。

    元代江陰孫司業有詩《菽乳》雲:

    淮南信佳士,思仙築高臺。入老變童顏,鴻寶枕中開。異方營齋味,數度見琦瑰。傳羹傳世人,令我憶蓬萊。茹葷厭蔥韭,此物乃奇才。戎寂來南山,清漪浣浮埃。轉身一旋磨,流膏入盆罍。大釜氣浮浮,小眼湯洄洄。頃待晴浪翻,坐見雪峰皚。青鹽化液滷,絳蠟竄煙煤。霍霍磨昆吾,白玉大片裁。烹煎適吾口,不畏老齒摧。蒸豚亦何為,人乳聖所哀。萬錢同一飽,斯言匪俳詼。

    從這首詩中看出,當時豆腐的製作已與現時基本相同:先磨豆漿,後入鍋上灶煮,然後用青鹽點滷,使豆漿凝固。

    閩南地區饒有風味的食品“土筍凍”因用“土筍”凍成而得名。但“土筍”並不是筍,而是類似蚯蚓的海產,又稱“土蚯”。明朝官至太常典簿、辰州知府的屠本睃在《閩中海錯疏》中“泥筍”條記載“其形如筍而小,形醜而小,一名土筍。”

    相傳土筍凍的發明人是民族英雄鄭成功。清順治年間福建左布政使周亮工在《閩小記》中寫道:“予在閩常食土筍凍,味其鮮異,但聞其生在海濱,形類蚯蚓。”

    泉州、廈門、漳州海灘塗盛產土筍,它長在幹潮線附近泥中,退潮時可掘取。先將其腹部壓破,把泥漿去除洗滌乾淨,和清水熬透,冷卻成凍。漳、泉等地習用碗盤凍成大圓片,食時再用剪刀剪碎。廈門慣用小酒盞製成小圓凍塊,一塊恰合一口。廈門有專售土筍凍的小販,售凍時還用笛子吹小調以廣招徠。食時佐料有高階醬油、北醋、甜醬、辣醬、芥辣、沙茶、蒜泥、海蜇、蕎頭、芫荽、醋蘿蔔、辣椒、蕃茄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小豌豆赫爾南德斯這名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