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悲酥清風105897451
-
2 # 古姿觀察
這個假設與真實的歷史其實相差不大,真實的歷史是德意日三國於1940年9月27日簽署《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形成柏林-羅馬-東京三國軸心,這麼一個軍事政治聯盟。其還有一系列的僕從國,主要有匈牙利、羅馬尼亞、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克羅埃西亞。合作國有芬蘭、泰國、西班牙,還有一些個偽政權不提也罷。這範圍比問題所列還要大。這裡最糾結的就是土耳其,土耳其沒有參戰,屬於中立國,充當一個利益輸送國的地位,與同盟國和軸心國做生意。土耳其是聰明,首先土耳其經歷了一戰的歷史教訓,充當中立國有利於儲存自身;其次實力不濟,沒有足夠的力量加入任何一方以獲得足夠的地位;最後,地理位置尷尬,加入軸心,北面為打了11戰爭輸多勝少的蘇俄,南面是英法的中東殖民地,且都是有世仇的阿拉伯人,如要開戰,結果會敗得很慘;而加入同盟國又忌憚臨近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還有德軍在巴爾幹的軍事存在。最後在局勢出現一邊倒的情況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加入反法西斯陣營,對軸心國宣戰。總結,這些軸心國在美國參戰前也不可能打敗英、蘇,歷史早已給出了答案,而且答案的內容比問題還要全面。
圖片來自百度圖片,1為軸心國及僕從國分佈圖,2為土耳其國旗,感謝提供。
-
3 # 貓爪鋒利
基本不可能。我主要從地緣實力角度分析。 對於這種情況,其實就是德國主導下的統一歐洲(歐洲聯盟),加上基本佔領了遠東邊緣地帶的日本,對佔領絕大部分心臟地帶的陸權帝國----蘇聯,與佔據海權(至少半個世界海權)的英美的挑戰。 根據麥金德的陸權觀點,佔領東歐平原的蘇聯可以控制心臟地帶,主宰世界島,根據馬漢的海權觀點,擁有全球海洋貿易點,殖民地,控制關鍵水道的英美可以控制全球貿易運輸,從而控制他國的經濟命脈。而斯皮克曼的邊緣地帶理論又修正了傳統陸權論並補充了邊緣地區的作用----整合西歐或遠東的邊緣地帶,即可挑戰美國(其實也包括當時蘇聯)的霸權。我們由此基本可以得出以下觀點,美國(新大陸中心)實力強於一個邊緣地帶(被完全整合後),但一個邊緣地帶有實力與美國進行長期對抗,西邊緣地帶略強於東邊緣地帶(上個世紀歐洲還是比亞洲強),心臟地帶的實力略大於一個邊緣地帶,小於美國(但注意蘇聯沒有完全佔領心臟地帶)。 現在就事論事,德國及其直接佔領區加上義大利,西班牙,土耳其,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基本勉強實現了統一整個Continental的力量,根據斯皮克曼觀點,可以單挑蘇聯霸權(注意,是力量均勢),日本雖然當時基本佔領了遠東邊緣地區,但完全沒有實現整合,自身陷入與中國的持久作戰當中,就算與中國突然停戰,只能算佔領半個邊緣地區,不足以對抗美蘇。英國當時實力不及美國,心臟地帶,東西兩個邊緣地帶,但由於其佔領諸多殖民地(尤其是印度),並擁有海權,其實力水平應強於半個邊緣地帶,也就是日本。綜上,以實力論證,歐德與蘇俄基本平手(在戰場上德國佔優,實力上德國稍遜),短期誰也吞不掉誰,英國的介入會打破歐洲實力平衡,但德國尚能堅持(畢竟英國實力分散嚴重,有效利用是一個問題),基本在歐洲短期德國挑個蘇英還是平手,不會太落下風。亞洲這邊,日本可以從遠東發起進攻,打破歐洲僵局,但難以有效改變力量態勢,短期無法決勝。隨後英國實力緩慢聚集並爆發出來,美國參戰,軸心國就會輸掉戰爭。 當然,實際情況當然不會這樣,這只是從實力純理論上分析,中日戰爭不可能停止,日本在遠東邊緣區也沒發現石油,蘇聯日本幾乎不會動,美國日本則是打定了。在這一點上,在美國參戰前更難以徹底擊敗英蘇。
-
4 # 風雨中的梅雲
就算假設,那也是不可能。英國,英吉利海峽就是一道天然的屏障。蘇聯,地大物博,戰略資源豐富。勇猛好戰。就拿戰爭來說,侵略者在最開始的時候,趁著對方不注意,或許會或多或少的沾點便宜。擔當被侵略者甦醒過來後,侵略者的頹廢之勢也就逐漸的顯露了出來。再加上地院地理,政治等等等等的其他因素。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軍會越打越窮。直至被英國和蘇聯打敗的。
-
5 # 阿爾法軍事
基本是不可能的。世界歷史的舞臺,本身就是群雄紛爭的局面。二戰期間,德國、日本、義大利,當然這是我們目前公認的三大法西斯國家。然而,在歷史上,除了這三個國家外,還有幾個國家,實行的也是法西斯主義。
這些國家雖然沒有像其他三個法西斯國家那樣,挑起戰爭,但是他們屬於牆頭草,見風使舵那種型別。比如西班牙,就是比較典型的代表。我們知道,二戰最終是以法西斯國家的投降而宣告結束的。
假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參戰前,德日意西土奧羅保就組成聯盟,那麼他們究竟能不能將英國和蘇聯打敗呢。很顯然是不可以的。日本雖然和他們結成同盟,可是日本已經深陷中國戰場,根本沒有更多精力去顧及他們。而這就相當於是德意西土奧羅保這幾個國家組成聯盟,對抗英國和蘇聯,可是你還忘了一個法國。
二戰期間,義大利是三個法西斯國家中最先投降,這個國家的軍隊戰鬥力不行,國家實力也不強。而除了德國,其他幾個都是小國家,然而英國和法國可都是實力強悍的國家,另外蘇聯地大物博,有較長的縱深,所以一旦盟軍發動對蘇聯的進攻,他們也將出現進攻乏力,補給線不足的問題。
因為這樣組成的聯盟,很顯然沒有蘇聯的聯盟龐大,蘇聯解體後行成了現在的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摩爾達維亞、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塔吉克。你一旦比較起來,你會發現,這簡直就是沒法比。
所以,即使美國參戰前,他們結成同盟,他們依然不能打敗英國和蘇聯。畢竟美國不是來改變戰爭的命運,而是來加速戰爭的程序的。
-
6 # 辰州觀海
難啊!
德意日三國,算是假設條件的三巨頭,先說日本,其實日本的實力,放到歐洲,是被人打的水平,也就欺負欺負亞洲國家的條件。
至於納粹德國,希特勒瞎指揮,對納粹德國的潰敗,是有點兒責任的。
而即便納粹德國能籠絡住義大利西班牙匈牙利等國,單獨依靠這些力量,和蘇聯拼消耗戰,也夠嗆能拼過,最終,也無非是更多的力量,被託在蘇聯,消耗在蘇聯。
孤軍深入蘇聯,戰線太長,支援不起啊!
-
7 # 縹緲孤鴻影45
如果日本不偷襲珍珠港,美國應該不會參戰,雖然英美是父子關係,並且很想參戰幫助英國,但想並不等於做,與軸心國開戰將會受到多麼巨大的損失,主動帶領國家和人民去蹈地雷,我想沒有任何一國政府會這樣幹,正是邱吉爾知道美國很想參戰,所以才敢於對德國極為強硬,希特勒之所以對英國比較軟,也有忌憚美國的意思。
美國也不是必然會加入二戰,雖然希特勒儘量避免美國參戰,但日本偷襲了珍珠港,從某種意義上,美華人確實感到高興,因為可以名正言順幫英國了,這涉及到日本的國策,"南進"還是"北進",如果按照假設,即美國不參戰的話,那就意味著日本將會"北進",即與德國東西合擊蘇聯,那樣蘇聯可就危險了。
我們知道,希特勒距離他的成功只差半步,也就是非常接近攻克莫斯科了,其士兵都看到了紅場上的紅旗了,但此後連一米都攻不進去,可謂功虧一簣,如果這個時候日本人去稍微幫一下,不但蘇聯不敢調遠東的兵前去增援,甚至還可以派兵去助攻莫斯科,那樣蘇聯必敗,可正是在這時,德國進攻莫斯科最關鍵時刻,日本卻向美國開戰了,這個訊息又讓紅色間諜佐爾格得到,並及時通知了蘇聯,斯大林據此認定日本不會進攻蘇聯了,這才敢調兵去援助莫斯科,正是這支援兵決定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只要日本再晚幾天襲擊珍珠港,可能德軍已把莫斯科打下來了,那樣蘇聯人的所有抵抗都會停止,就象希特勒在歐洲別的國家的情況一樣,只會殘留一些零星的抵抗,希特勒的夢想就完全實現了,或者進一步說,日本北進,助攻莫斯科,就會更塊獲勝,然後把日本海軍調到歐洲,那麼打敗英國一點問題也沒有,一旦如此,久拖不絕的侵華戰爭在德國的大力援助下也必將取得勝利,那樣日本和德國就會分治歐亞,美國也必將乖乖地退出亞太,回到美洲去,也許一開始軸心國就是這麼盤算的,可後來執行的走了樣也說不定,
二戰中軸心國確實就是題中所述的這些國家,只是西班牙沒有加入,土耳其保持了中立,其他國家都參加了進攻蘇聯的戰爭,只不過戰鬥力太差,有還不如沒有,如果再加上土耳其和西班牙,未必就比沒有強,土耳其人打仗是可以的,與蘇聯也是世仇,只是土耳其與德國也是世仇,所以只能中立,真要出兵,必將奪回來大量自己的土地,蘇聯就更危險了,正是南部基鋪方向的決戰消耗了希特勒一個多月的時間,否則也不會冬天才打到莫斯科,這次戰役雖然俘虜了六十多萬蘇軍,但失去了時間是得不償失,如有土耳其相助,土軍離此又近,不至於花那麼多時間,提前半個月進攻莫斯科,勝負之數,或可改寫。
-
8 # 鐵男春秋
二戰時德國和日本軍事實力很強大,海陸空都備有各種各樣的先進武器。再加上義大利、西班牙、土耳其、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軸心國組成,絕對在美國參戰前打敗英國和蘇聯,這不是空話!
英國被德國打得只有招架沒有還手之力,但德國沒有拿下英國之前轉身去攻打人囗眾多的蘇聯,那不是自掘墳墓嗎?德日合作的話,英國早就被吃掉了。
如果日德合作的話,蘇聯早就亡國了。
單德國就讓英蘇兩國都很吃力,如果再加上日本等其他軸心國的合作,英蘇早被打趴在地上了。
但是義大利在二戰時的表現吊兒郎當、拖泥帶水,犯了很多致命錯誤,給希特勒的印象很不好。
西班牙的佛朗哥並不配合希特勒,進攻蘇聯時只派一小股民兵去支援,用處不大,讓希特勒暴跳如雷、火冒三丈,等拿下蘇聯凱旋歸來再收拾佛朗哥。
其他軸心國工業很落後,根本折騰不起一次大決戰!
回覆列表
美國的參戰取決於英國,如果德國登上英倫三島急了眼的美國肯定找藉口宣戰,因為英國欠美國太多的債了,如果英國亡國等於被賴賬,更況且一旦英國本土被佔領等於美國登陸歐洲的最後一個支點被破壞從此和歐洲說拜拜了。登陸英國的前提是有強大的海軍但是德國加上西班牙海軍加起來也對英國本土艦隊沒有優勢,登陸英國相當困難沒有制海權登陸部隊保障不了後勤。而德國想打敗蘇聯的關鍵在於工業產能,武器產量,其實當時德國佔領的國家總工業能力全部加起來不必美國少,但是由於德國的種族主義政策和對佔領區的掠奪高壓政策,這些工業能力一直沒有被利用,德軍在進入蘇聯後對歡迎並視他們為解放者的民族也殘酷掠奪,最後很不得人心,蘇聯太大了幾百萬德軍加上僕從國軍隊撒進去光後勤保障就是大問題。想打敗蘇聯可以放棄極端種族主義,用懷柔政策挽回佔領區人心,然後整合歐洲工業,擴大武器產能武裝土耳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西班牙這些武器裝備落後的國家。完成德國國防軍的機械化。進入蘇聯後扶持並友善的對待波羅的海三華人民,烏克蘭人和其他少數民族,當時因為斯大林的大清洗很多少數民族仇視蘇聯,支援少數民族獨立,利用他們來給德軍保護後勤線使德軍節省兵力。利用德軍的先進戰法,以圍殲蘇軍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俘虜的蘇軍戰俘在其中徵調對斯大林不滿的人組建偽軍和蘇軍打仗以瓦解蘇軍士氣,這樣集結上述幾國軸心國軍隊完全可以迅速打敗蘇聯,然後集中主力強攻英倫三島,但是很難保證美國在英國戰敗前不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