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海悠遊閭春暉

    原因之一:權力體制,整個五代十國的政治體制並不是其時的創造,而是幾乎照搬延續了自唐朝中期以來的政治體制,中央政府缺乏權威和執行手段,其與各藩鎮節度使、節度使與所屬州以及牙內諸軍的關係,都顯得錯綜複雜,類似利益共同體。當外部存在強大勢力威脅時,其內部相對顯得團結對外;而一旦外患不顯,其內部立刻就會出現衝突、叛逆。

    原因之二:政治領袖,自唐末農民大起義以來,本已存在的藩鎮節度使割據勢力更加坐大,諸如河朔三鎮之類的軍閥世家勢力繼續延續到了五代。而更多的則是借鎮壓農民起義、甚至本身就是農民軍的叛徒的新興軍閥勢力的出現,例如朱溫、李克用、王建、李茂貞、秦宗權、時溥、楊行密、王潮等,他們的政治目標短淺,且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使得殘唐五代階段的戰爭具有明顯的殘酷、血腥和卑劣性,而勝利者一方也因此而缺乏社會威望,在本集團內部更缺乏部下的效忠度,因而領袖人物死亡或戰役失利後,立刻土崩瓦解、不可收拾的局面屢屢出現。

    原因之三:社會人心,晚唐以來的歷次農民起義,雖然沒有徹底葬送李唐王朝。但是其對唐王朝的社會基礎,及世家大族和鄉村士紳的打擊是空前的,(參見最近出版的一部漢學新著《中古中國門閥大族的消亡》),其結果就是大眾百姓的精神萎靡、信仰破滅,整個社會呈現出逐利沆瀣的黑暗,這從另一個層面助長了五代時期層出不窮的無恥叛逆,這是其與之前的幾個亂世時期的典型不同。

    至於,五代後期出現的契丹軍隊入侵而掀起的華夷之辨的民族矛盾,雖也是社會動盪的原因之一,但與前三個相比,算不得根本原因。

  • 2 # 兔子的背影

    說這個問題前,我先說說我對李隆基的看法 :執政期間有“開元盛世”也有“安史之亂”,具有成為千古一帝的潛質(自小經歷世事多磨難),但最終淫靡奢逸(楊貴妃)、寵信權臣(李林甫)弄臣(楊國忠)、宦官干政(高士力),特別好大喜功、主動詢問戰士過分嘉獎有功將領,改府兵為募兵制,出現邊將專軍、尾大不掉的局面。我認為其過大於功,至此唐演變分裂已逐漸昭顯。另有兩條加速情況發展:一是唐後期無視均田制,土地兼併嚴重,窮苦人沒有活路;二是科舉制淪為上層階級世襲制的的工具,無正直官員監管,公平蕩然無存,有能力之人無法進入廟堂,只能揭竿而起。黃巢起義是導火索,白馬驛之禍才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 3 # 遷安飛弟

    首先感謝你邀請我回答問題。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分裂的年代。群雄逐鹿,根本原因是唐朝治下。禮崩樂塊。唐好藩鎮,君王公子分治亦可,倘若外姓,定離心離德,各圖私利,唐開元以後更甚,唐朝本來就是多民族的國家,華夷並舉,失去重心。李唐是比較開放的。對統治上是包容,融合。,最根本也最符合歷史的原因就是本著正本碩,康天道,順民治,開元以後的君王以及宋太祖太宗以後。皆不出名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武則天是因為袁天罡和李淳風的預言才萌發了稱帝的念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