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張喆EMBA網際網路教育

    高考分數一分一檔排名的名次是填報志願的重要參考,與往年全國高校在所屬省地實際招生安分數排名的位次接近者,就是可以填報的學校,理論上往上數50位次內的學校是可以選擇的衝刺學校,往下數50位次內學校是保底的學校,20-30位次可參考梯度,在填志願前一定要給所填學校負責招生的老師電話諮詢,老師一般都會給建議。

  • 2 # 中學生

    首先要了解志願填報的規則和誤區,科學填報志願

    以山東省2020年的新高考為例:

    一、政策認知

    1.普通類提前批、特殊型別批和常規批三個錄取批次招生類別如下:

    2.劃線辦法

    3.志願設定及填報

    4.普通類平行錄取辦法變化

    1個專業+1所院校=1個志願單位!

    考生每次可填報不超過96個專業平行志願!

    不設專業服從調劑,學生不會被調劑到不喜歡的專業!

    二、核心規則

    1.知高考分數、知批次線、知一分一段位次、知簡章(考後四知)!

    2.瞭解2020年高考志願批次設定!

    三、準備策略及建議

    1.高考志願填報的五個維度

    2.96個志願要不要填滿?

    對於大多數考生來說,比較中意的專業可能是6-10個,按照每個專業分別安排若干個志願衝、爭、穩、守、保、墊,滿打滿算也就能找出來60多個志願,剩下的志願怎麼辦?那要不要再找找其它的專業,湊足96個呢?就好像考生答題一樣,試卷沒填滿總是心裡不踏實。其實,大可不必!

    96個是志願填報的上限,不是必須要填到96個。根據分段人數做好合理填報,建議設定“衝”、“爭“、“穩”、“守”“保”“墊”6類。經驗不足的學生及家長,6層梯度要明顯,穩守保墊為主(保守)。定位準確的學生和家長,可在衝爭穩保上調整志願比例。(激進)

    3.等級梯度填報建議

  • 3 # 高考志願梁老師

      平行志願的梯度設計,是一個靈活性很強的問題。但其有一個共性的原則,就是考生所填報的多所院校按預估的投檔線要有高低之分,且按從高分到低分的順序排列。

      平行志願的“衝、穩、保”策略其實就是梯度設計的最好體現,其目的是為了防止屈分填報、滑檔兩種極端結果,即追求高考分數的利益最大化。衝是為了以相對低分擇一所好學校;穩是在衝失敗後尋找與自己成績匹配的學校;保則是在沖和穩均判斷失誤的情況下,防止滑檔的最後一道保險措施。

      至於平行志願之間的總梯度、兩個相鄰院校之間的梯度差多少分合理,這個是沒有定律的,考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把握。記住——我們選學校要以自己喜歡的、合適的為優先,適度兼顧梯度;而不是受限於梯度,完全由梯度值來決定學校。

     一、把控好志願院校間的總梯度

      志願院校間的總梯度,是指衝高、保底兩所院校之間的預估投檔線的分差。這個首先與第一所學校衝的高度相關,如第一所學校衝得越高,則考生本批次志願院校總梯度就要越大;如第一所學校選擇穩,則其總梯度就可以小些。

      從保障安全、防止滑檔的角度而言,我認為考生成績與最後一所保底學校的預估投檔線之間的分差才是決定安全性的重要因素。理論上說,所選擇的保底學校投檔線越低其保險的作用越大,那麼應該低到什麼程度才合理呢?我認為以考生的成績能錄取到保底學校的最高分專業為限。

      如上圖,我以一名600分的考生為例,草繪了一個志願院校的梯度圖。假設考生可填報6個院校志願,上圖中A、B、C、D、E、F按預估投檔線從高到低排序,其中保底的F校最高分專業與考生的成績比較匹配。這樣設計的合理性在於,越在前面的學校層次越高,越往後面的學校考生能擇到的專業越好,既保障了安全(防止滑檔),且無論被A、B、C、D、E、F哪一所學校錄取,考生都不會太吃虧(浪費分數)。

      對於保底學校的選擇,還有一些特殊情況(結合圖例講解):

      如果F校的錄取區間為560-590分之間,即案例中考生成績(600分)較大幅度超出了該校的預估錄取最高分,考生若被該校錄取屈分的可能性很大,一般不建議選此類學校保底。

      如果F校的錄取區間位於585-600分之間,這類學校通常招生人數少,因而錄取分數區間也較小,投檔線波動較大(且相對於本案例中考生600分的成績而言,585分的投檔線,即只有15分的保底幅度有些過小),難以發揮保底作用,一般也不建議選此類學校保底。

      如果F校錄取區間大,位於550-610分之間,這個情況是比較適合作為保底的。首先這類學校通常是招生人數多(如省內高校)、錄取分數區間很大,其投檔線相對於考生的成績而言較低,能充分起到保障安全的作用;其次,這些學校中也存在很多與考生成績相匹配的專業(如考生可選報570-600分之間的專業),可以避免屈分的風險。

      綜合以上,從保障安全的角度而言,考生最後一所保底學校的定位是決定保底作用大小的重要因素。那麼保底學校應該定位多低才安全合理呢?這並沒有統一的說法,我說其預估投檔線比個人成績低20分、30分、40分都會有人說我誤導(畢竟預估投檔線本身就會存在較大誤差)。而且這對於不同層次的考生而言,不能一概而論。如高分段(如650分以上)的考生,根據個人成績降20分選保底學校可能就差不多了;而中低分段考生,20分的保底幅度可能又不太夠。實際操作中,我們也不要拘泥於這個分值,我一般的做法是在考生成績不大幅超出保底院校的最高專業錄取線的前提下,其投檔線越低(如比考生成績低30、40分)保底作用越大。即既要發揮保底學校的保險作用,又要在被保底學校錄取時不過度屈分。

     二、靈活把握相鄰志願院校間的梯度分差

      確定了衝的高度及保的低度後,整個批次的志願梯度便確定了。相鄰院校間的梯度分差問題,同樣沒有定律,考生可以靈活把握。

      假如考生設定最後一所保底學校投檔線比自己的成績低30分,而A志願想衝高5分,則考生該批次的志願總梯度為35分。這35分的總梯度大概平均分攤到各志願院校間,如果考生只能填報6所院校,則院校間的梯度差平均為7分;如果考生可以填報16所院校,則院校間的梯度差平均為2-3分。

      實際操作中,我們不必拘泥於上述平均值,更無須固守梯度差的定律而捨棄自己喜好的學校。如A、B兩所學校的投檔線相差無幾但都很想讀,也是可以同時填報的(當然連續多所學校都在同一水平線上是不太合理的);還有些考生將全部志願院校明確分成衝、穩、保三個層次,同一層次內的院校間梯度差較小,三個層次間梯度分差較大,也是可以的;還有一些考生不願浪費考分,前面多所院校整體上梯度差相對小些,但為了保證安全最後一所保底院校與前一個志願的梯度差大一些,同樣也是可行的。

     三、設計平行志願梯度的注意事項

      1.最後一個保底學校是整批志願的最後一道保險,個人建議以不屈分填報為首選,即以能吃透該校全部專業為上限,選擇招生人數多、錄取分數區間大、投檔線相對較低的院校保底的安全性更高。

      2.把控好保底學校與自己成績有合理分差的前提下,相鄰院校間的梯度分差可靈活把握,以選擇自己喜歡或合適的院校為優先考慮(適度兼顧梯度分差),而不必完全從梯度分差上來選擇學校。

      3.壓線生沒有條件考慮梯度設計,整個批次志願院校都在一條水平線上也是正確的做法;如考生的成績僅小幅超出分數線,其志願的梯度較小也是無奈但正確的做法。

      關於平行志願的梯度設計,還有另一個層面的意思——院校內專業志願的梯度設計,限於時間和篇幅,留待後期繼續分享。

  • 4 # 趙老師高考課堂

    我是高考前哨站的趙德兵老師,作為一名從業多年的高考志願諮詢師,說一說我的看法和建議。

    我想對於大多數的家長和考生都是會糾結這個問題,而這個問題在我每次開辦現場講座的時候是最受家長們關注的問題之一,為什麼會形成這麼高的關注度,主要是由於我們家長不知道怎樣來設定這個梯度。

    志願填報時各個院校之間的分數梯度其實是自然形成的,作為家長和考生千萬不要過分的追求所謂的完美,只要你將衝穩保這個志願結構做出來,那麼你的志願結構也就順風順水的完成了。

    由於各個省市的志願組成結構是不同的,除了新高考地區以外,其他省份,同一個批次可以填報的院校個數是不同的,基本是處於5-20個院校之間。我們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願的時候可以將志願個數劃分成三個區間段來完成,分別對應相應的衝、穩、保區間。

    衝的院校選擇時一定要立足自己的需求,不是自己想要的專業千萬不要盲目去衝,這時我們的專業基本是在該院校的末流階段,服從調劑一定要選擇。

    穩的院校選擇時,一定要打在院校的平均分的上下,這樣能夠選報出我們需要的目標專業,總體上要以能夠南下三分之二左右的專業為宜。

    保的院校選擇時,一定要打在該院校的上部而非頂尖部位,這樣的選擇能夠確保拿下該院校的六分之五以上院校為宜。

    透過這樣的設定,在既符合個人需求的前提條件,有充分的考慮了自己的分數層次,你的院校之間的分數差,自然而然的也就形成,你要的梯度也就和明晰的呈現出來了。

  • 5 # 高考志願梁老師

      平行志願的梯度設計,是一個靈活性很強的問題。但其有一個共性的原則,就是考生所填報的多所院校按預估的投檔線要有高低之分,且按從高分到低分的順序排列。

      平行志願的“衝、穩、保”策略其實就是梯度設計的最好體現,其目的是為了防止屈分填報、滑檔兩種極端結果,即追求高考分數的利益最大化。衝是為了以相對低分擇一所好學校;穩是在衝失敗後尋找與自己成績匹配的學校;保則是在沖和穩均判斷失誤的情況下,防止滑檔的最後一道保險措施。

      至於平行志願之間的總梯度、兩個相鄰院校之間的梯度差多少分合理,這個是沒有定律的,考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把握。記住——我們選學校要以自己喜歡的、合適的為優先,適度兼顧梯度;而不是受限於梯度,完全由梯度值來決定學校。

     一、把控好志願院校間的總梯度

      志願院校間的總梯度,是指衝高、保底兩所院校之間的預估投檔線的分差。這個首先與第一所學校衝的高度相關,如第一所學校衝得越高,則考生本批次志願院校總梯度就要越大;如第一所學校選擇穩,則其總梯度就可以小些。

      從保障安全、防止滑檔的角度而言,我認為考生成績與最後一所保底學校的預估投檔線之間的分差才是決定安全性的重要因素。理論上說,所選擇的保底學校投檔線越低其保險的作用越大,那麼應該低到什麼程度才合理呢?我認為以考生的成績能錄取到保底學校的最高分專業為限。

      如上圖,我以一名600分的考生為例,草繪了一個志願院校的梯度圖。假設考生可填報6個院校志願,上圖中A、B、C、D、E、F按預估投檔線從高到低排序,其中保底的F校最高分專業與考生的成績比較匹配。這樣設計的合理性在於,越在前面的學校層次越高,越往後面的學校考生能擇到的專業越好,既保障了安全(防止滑檔),且無論被A、B、C、D、E、F哪一所學校錄取,考生都不會太吃虧(浪費分數)。

      對於保底學校的選擇,還有一些特殊情況(結合圖例講解):

      如果F校的錄取區間為560-590分之間,即案例中考生成績(600分)較大幅度超出了該校的預估錄取最高分,考生若被該校錄取屈分的可能性很大,一般不建議選此類學校保底。

      如果F校的錄取區間位於585-600分之間,這類學校通常招生人數少,因而錄取分數區間也較小,投檔線波動較大(且相對於本案例中考生600分的成績而言,585分的投檔線,即只有15分的保底幅度有些過小),難以發揮保底作用,一般也不建議選此類學校保底。

      如果F校錄取區間大,位於550-610分之間,這個情況是比較適合作為保底的。首先這類學校通常是招生人數多(如省內高校)、錄取分數區間很大,其投檔線相對於考生的成績而言較低,能充分起到保障安全的作用;其次,這些學校中也存在很多與考生成績相匹配的專業(如考生可選報570-600分之間的專業),可以避免屈分的風險。

      綜合以上,從保障安全的角度而言,考生最後一所保底學校的定位是決定保底作用大小的重要因素。那麼保底學校應該定位多低才安全合理呢?這並沒有統一的說法,我說其預估投檔線比個人成績低20分、30分、40分都會有人說我誤導(畢竟預估投檔線本身就會存在較大誤差)。而且這對於不同層次的考生而言,不能一概而論。如高分段(如650分以上)的考生,根據個人成績降20分選保底學校可能就差不多了;而中低分段考生,20分的保底幅度可能又不太夠。實際操作中,我們也不要拘泥於這個分值,我一般的做法是在考生成績不大幅超出保底院校的最高專業錄取線的前提下,其投檔線越低(如比考生成績低30、40分)保底作用越大。即既要發揮保底學校的保險作用,又要在被保底學校錄取時不過度屈分。

     二、靈活把握相鄰志願院校間的梯度分差

      確定了衝的高度及保的低度後,整個批次的志願梯度便確定了。相鄰院校間的梯度分差問題,同樣沒有定律,考生可以靈活把握。

      假如考生設定最後一所保底學校投檔線比自己的成績低30分,而A志願想衝高5分,則考生該批次的志願總梯度為35分。這35分的總梯度大概平均分攤到各志願院校間,如果考生只能填報6所院校,則院校間的梯度差平均為7分;如果考生可以填報16所院校,則院校間的梯度差平均為2-3分。

      實際操作中,我們不必拘泥於上述平均值,更無須固守梯度差的定律而捨棄自己喜好的學校。如A、B兩所學校的投檔線相差無幾但都很想讀,也是可以同時填報的(當然連續多所學校都在同一水平線上是不太合理的);還有些考生將全部志願院校明確分成衝、穩、保三個層次,同一層次內的院校間梯度差較小,三個層次間梯度分差較大,也是可以的;還有一些考生不願浪費考分,前面多所院校整體上梯度差相對小些,但為了保證安全最後一所保底院校與前一個志願的梯度差大一些,同樣也是可行的。

     三、設計平行志願梯度的注意事項

      1.最後一個保底學校是整批志願的最後一道保險,個人建議以不屈分填報為首選,即以能吃透該校全部專業為上限,選擇招生人數多、錄取分數區間大、投檔線相對較低的院校保底的安全性更高。

      2.把控好保底學校與自己成績有合理分差的前提下,相鄰院校間的梯度分差可靈活把握,以選擇自己喜歡或合適的院校為優先考慮(適度兼顧梯度分差),而不必完全從梯度分差上來選擇學校。

      3.壓線生沒有條件考慮梯度設計,整個批次志願院校都在一條水平線上也是正確的做法;如考生的成績僅小幅超出分數線,其志願的梯度較小也是無奈但正確的做法。

      關於平行志願的梯度設計,還有另一個層面的意思——院校內專業志願的梯度設計,限於時間和篇幅,留待後期繼續分享。

  • 6 # 趙老師高考課堂

    我是高考前哨站的趙德兵老師,作為一名從業多年的高考志願諮詢師,說一說我的看法和建議。

    我想對於大多數的家長和考生都是會糾結這個問題,而這個問題在我每次開辦現場講座的時候是最受家長們關注的問題之一,為什麼會形成這麼高的關注度,主要是由於我們家長不知道怎樣來設定這個梯度。

    志願填報時各個院校之間的分數梯度其實是自然形成的,作為家長和考生千萬不要過分的追求所謂的完美,只要你將衝穩保這個志願結構做出來,那麼你的志願結構也就順風順水的完成了。

    由於各個省市的志願組成結構是不同的,除了新高考地區以外,其他省份,同一個批次可以填報的院校個數是不同的,基本是處於5-20個院校之間。我們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願的時候可以將志願個數劃分成三個區間段來完成,分別對應相應的衝、穩、保區間。

    衝的院校選擇時一定要立足自己的需求,不是自己想要的專業千萬不要盲目去衝,這時我們的專業基本是在該院校的末流階段,服從調劑一定要選擇。

    穩的院校選擇時,一定要打在院校的平均分的上下,這樣能夠選報出我們需要的目標專業,總體上要以能夠南下三分之二左右的專業為宜。

    保的院校選擇時,一定要打在該院校的上部而非頂尖部位,這樣的選擇能夠確保拿下該院校的六分之五以上院校為宜。

    透過這樣的設定,在既符合個人需求的前提條件,有充分的考慮了自己的分數層次,你的院校之間的分數差,自然而然的也就形成,你要的梯度也就和明晰的呈現出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胖就一定是不健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