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廖花花

    昨天才剛過完中秋節,在中國中秋是傳統的團聚節日。只是在《紅樓夢》裡描寫的這兩次中秋,都有些傷感和悲涼。

    在《紅樓夢》裡,一共有兩次描寫中秋節的場景。第一次是在開篇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這一篇算是開啟了紅樓夢這樣一部長篇鉅著的序曲。大家都知道甄士隱和賈雨村這兩人物在整個紅樓夢裡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們具有了一定的象徵意義,即將“真事隱去,假語村言。” 書中在這一回裡面主要寫,兩個人共渡中秋,舉杯望月,相對豪飲。賈雨村稱興吟詩作賦,藉著酒興,跟甄士隱提起自己潦倒的生活和遠大的功名志向。而甄士隱聽他說完就表示,可以資助雨村奔赴功名,當下命家僮封了50兩白銀,還有兩套冬衣贈予雨村,賈雨村也很爽快收下,然後就急急的奔著功名而去。到後面賈雨村考中做官,第一次審案就遇到甄士隱被拐賣的女兒英憐(後來的香菱),卻礙於“護官符”而沒援手解救英憐。

    第二次提到中秋節,是在《紅樓夢》的第75回和76回,開夜宴異兆發悲音,賞中秋新詞得佳讖。凸碧堂品笛感悽清,凹晶館聯詩悲寂寞這兩回裡,賈母率領一眾家人僕婦一起中秋賞月,先是拜月,然後夜宴,接著大家坐在一起賞月。可以看出賈母是一個非常有情致的老人,她告訴大家說,賞月須得山上最好,於是眾人來到了位於小山上的凸碧山莊。除了賞月,在賈母的帶領下大家還一起玩了擊鼓傳花的遊戲,賞桂花,喝暖酒,聽笛聲。那笛聲嗚咽,悠揚揚吹出來,趁著清風明月,天空地淨,聽著一曲笛聲,令人煩心頓解,大家於是都肅然危坐,默默相賞。接下來的76回,那就寫得比較清雅。林黛玉和史湘雲兩位小姐偷偷離席,在離凸碧堂不遠的凹晶館一起聯詩。這一回產生了非常優美的詩句:“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詩)魂。”這兩位千金小姐,都有著讓人憐惜的身世,幼時喪父母,寄人籬下身世悽楚。即使是在賈母的百般疼愛之下,也依然無法像男兒一樣為自己的命運奮鬥。而紅樓一夢到這個回數已經開始明顯的即將走向大廈傾頽之時(74回抄檢大觀園,)中秋詩在這裡也像是一個預兆,清雅當中顯出無盡的悲涼。

  • 2 # 雲語紅樓

    後來二人一起飲酒賞月,賈雨村還做了那首著名的中秋詩:“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也正是這時候,甄士隱決定資助雨村進京趕考。

    第二次中秋節,書中並沒有明寫,只是在賈敬過生日的時候,寧國府請賈母邢王二夫人和眾人過去看戲,王夫人問尤氏秦可卿的病情時,尤氏說了這樣一段話:“他這個病得的也奇。上月中秋還跟著老太太,太太們頑了半夜,回家來好好的。到了二十後,一日比一日覺懶,也懶待吃東西,這將近有半個多月了。經期又有兩個月沒來。” 從這裡可以得出賈敬的生日應該是農曆的九月初,這個時候剛剛過了中秋節有半個多月。這一次的中秋節是暗寫。

    第三次中秋節,就到了第七十五回,回目就是“開夜宴異兆發悲音,賞中秋新詞得佳讖”。這一回中,作者對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禮儀風俗做了詳細的描寫。而且也非常詳細的寫了賈府這樣的貴胄之家,從老太太到老爺夫人小姐們都是怎麼過中秋的。

    這回關於中秋的話頭還是從老太太說起的:賈母點頭嘆道:“咱們別管人家的事,且商量咱們八月十五日賞月是正經。”王夫人笑道:“都已預備下了。不知老太太揀那裡好,只是園裡恐夜晚風冷。”賈母笑道:“多穿兩件衣服何妨,那裡正是賞月的地方,豈可倒不去的。”

    接著下面先寫了一個習俗:次日起來,就有人回 :“西瓜、月餅都全了,只待分派送人。”賈珍吩咐佩鳳道:“你請你奶奶看著送罷,我還有別的事呢。”佩鳳答應去了,回了尤氏,尤氏只得一一分派遣人送去。這裡說到寧國府預備了西瓜和月餅,就等著分派送人了。可見中秋節要送西瓜和月餅兩樣東西。接著從尤氏和佩鳳的一段對話中可以看出,寧國府因為還在賈敬的孝期裡,十五那日是不能過節的,不過可以提前一日過。“佩鳳又來說:‘爺問奶奶,今兒出門不出?說咱們是孝家,明兒十五過不得節,今兒晚上倒好,可以大家應個景兒,吃些瓜餅酒。’ ”

    寧國府雖然在孝期,但仍需要一些中秋的禮節要做的:“次日一早起來,乃是十五日,帶領眾子侄開祠堂,行朔望之禮。”

    榮國府這邊因為不是長房,所以不在祠堂裡祭拜,但仍舊還是要上香的:當下園之正門俱已大開,吊著羊角大燈。嘉蔭堂前月臺上,焚著斗香,秉著風燭,陳獻著瓜餅及各色果品。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裡面久候。真是月明燈綵,人氣香菸,晶豔氤氳,不可形狀。地下鋪著拜毯錦褥。賈母盥手上香,拜畢,於是大家皆拜過。

    祭拜過祖先以及天地神靈之後,便是吃酒賞月的輕鬆時刻了。賈母是個會生活的人,開口便說:“賞月在山上最好”。於是帶領兒子媳婦孫子孫女一大幫人上到了大觀園的凸碧山莊上。

    中秋賞月自然是一家子人都圍坐在一起,就連平日裡很少聚在一起的賈赦和賈政也在。這麼多人,總不能幹坐著看月亮吧,充滿了生活情趣的老太太自然有新鮮玩意兒。“賈母便命折一枝桂花來,命一媳婦在屏後擊鼓傳花。若花到誰手中,飲酒一杯,罰說笑話一個。” 也正是藉著這擊鼓傳花的小遊戲,作者在這裡夾寫了平日一本正經的賈政講笑話,也寫了賈赦借說笑話之機向賈母的偏心表示不滿和委屈。

    這是榮國府的中秋夜宴,可以說是闔府上下大團圓的一個家宴。緊接著,賈母便譴走了男人們,撤下了大席面,用小桌圍成小圈,只剩下媳婦和孫女們一起自在飲酒賞月。並且說:“如此好月,不可不聞笛。” 因命人將十番上女孩子傳來。賈母道:“音樂多了,反失雅緻,只用吹笛的遠遠的吹起來就夠了。”

    在這裡不得不讚嘆一下賈母對音樂的欣賞水平,也只有賈母才能帶領大家如此欣賞音樂。“這裡賈母仍帶眾人賞了一回桂花,又入席換暖酒來。正說著閒話,猛不防只聽那壁廂桂花樹下,嗚嗚咽咽,悠悠揚揚,吹出笛聲來。趁著這明月清風,天空地淨,真令人煩心頓解,萬慮齊除,都肅然危坐,默默相賞。”

    就在家宴完畢,老爺們都走了,只剩下賈母和女孩兒們自由玩耍的時候,林黛玉和史湘雲兩個悄悄的跑到凹晶館連詩去了。老太太有老太太的賞月法,小女孩有小女孩的賞法,用湘雲的原話來說:“這山上賞月雖好,終不及近水賞月更妙。”

    “二人遂在兩個湘妃竹墩上坐下。只見天上一輪皓月,池中一輪水月,上下爭輝,如置身於晶宮鮫室之內。微風一過,粼粼然池面皺碧鋪紋,真令人神清氣淨。” 看看這兩位公侯府的千金小姐是如何賞月的!有如此好的月色美景,又有遠處隱隱傳來的笛聲悠揚,這兩位紅樓中詩才最好的女子怎能沒有詩呢!所以,就有了二人後面的連詩,也有了那句最經典的“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

    都說《紅樓夢》是百科全書,紅學家周汝昌也說過一句話:“想要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特點,既有趣又便捷的辦法就是讀通《紅樓夢》。” 在這樣一部浩瀚鉅著中,傳統的節慶禮儀風俗自然是不能少的。雖然這歡笑熱鬧的場景總是時不時的讓人想起秦可卿的那句話:“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但好歹也算讓我們見識了一下像賈府這等豪門貴族,當年是如何過中秋節的。賈母和眾小姐們的高雅情趣,也多少能帶給我們這些俗人一些詩意,不至於渾渾噩噩的過一個毫無情致的中秋節!

  • 3 # 潤楊閬苑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又稱月夕、團圓節等,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小說《紅樓夢》對中秋節著墨較多,書中有三次提到中秋節,尤以第七十五、七十六回最為詳細。賈府過中秋節慶內容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個部分。

      其一是饋贈禮品。中國 禮儀之邦,逢年過節家族之間,親朋好友之間,上下級之間都要有禮品饋贈。七十五回裡有一段寧國府送月餅、西瓜的描述:“次日起來,就有人回,西瓜、月餅都預備全了,只待分派送人,賈珍吩咐佩鳳:你請你奶奶看著送罷,我還有別的事呢!佩鳳答應去了,回了尤氏。尤氏只得一一分派遣人送去。”第二天,即八月十五,賈珍夫妻至晚飯後方過榮府來,賈母告訴他:“昨日送來的月餅好,西瓜看著倒好,開啟卻也不怎麼樣。”賈珍笑道:"月餅是新來的一個專做點心的廚子,我試了試果然好,才敢做了孝敬。西瓜往年都還可以,不知今年怎麼就不好了。"從這段對話可以看出寧國府的禮品有一部分送到了榮國府。

    其二是開祠堂行朔望之禮,每個家族都有一個祠堂,只有族長才有權開祠堂。賈府的祠堂在寧國府,賈珍是族長,所以賈珍“次日一早起來,乃是十五日,帶領眾子侄開祠堂行朔望之禮" "此時月已上了,咱們且去上香。"說著,便起身扶著寶玉的肩,帶領眾人齊往園中來。

      其三是祭月。因寧國府賈敬去世,家人守孝三年未滿,不宜過節。賈府祭月是在大觀園內進行的。七十五回是這樣描述祭月過程的:月亮上來後,“園之正門俱已大開,掛著羊角大燈。嘉蔭堂前月臺上,焚著斗香,秉著風燭,陳獻著瓜果月餅等物。邢夫人等皆在裡面久候。真是月明燈綵,人氣香菸,晶豔氤氳,不可名狀。地下鋪著拜毯錦褥。賈母盥手上香拜畢,於是大家皆拜過。”

      其四是家宴、遊戲、賞月。祭月之後,賈母便說:"賞月在山上最好。"於是賈府的家宴設在山之高脊凸碧堂內“於廳前平臺上列下桌椅,又用一架大圍屏隔作兩間。凡桌椅形式皆是圓的,特取團圓之意。”大家邊賞月邊宴飲。在古代男女有別,家宴時,男人和長輩在一起,女子在後面單獨開席。邢、王夫人、尤氏與小姐們在圍屏後開宴。賈母與兒子孫子們在廳前飲宴,宴會的座次是有講究的“上面居中賈母坐下, 左垂首賈赦,賈珍,賈璉,賈蓉,右垂首賈政,寶玉,賈環,賈蘭,團團圍坐。”賈府的家宴 只坐了半壁,下面還有半壁餘空。賈母感嘆家裡人少不熱鬧,於是令人向圍屏後邢夫人等席上將迎春,探春,惜春三個請出來與大家一起宴飲。在賈府女孩子是尊貴的,所以一見到三春到來,作為哥哥和弟弟的賈璉寶玉等一齊出坐,先盡他姊妹坐了,然後在下方依次坐定。席上有月餅西瓜果品等類,還有珍饈美饌。賈府在十五這天除了賞月和家宴外還要有遊戲,《紅樓夢》裡的遊戲是擊鼓傳花,”賈母便命折一枝桂花來, 命一媳婦在屏後擊鼓傳花。若花到誰手中,飲酒一杯,罰說笑話一個。於是先從賈母起,次賈赦,一一接過“賈政,賈赦,各自講了一個笑話。寶玉、賈蘭、賈環各做一首詩……二更天時,賈母讓賈赦、賈政等去外頭陪相公們飲酒。

      賈赦等帶著子侄走後,賈母與邢、王二位夫人和尤氏與姑娘們在一起團團圍坐賞月, 第七十六回,主要描寫賞月、聽音樂的過程。酒飯過後,“賈母因見月至中天,比先越發精彩可愛,因說:‘如此好月,不可不聞笛’。因命人將十番上女孩來“。賈母道:"音樂多了,反失雅緻,只用吹笛的遠遠的吹起來就夠了。"不多時,“只聽那壁廂桂花樹下,嗚嗚咽咽,悠悠揚揚,吹出笛聲來,趁著這明月清風、天空地淨,真令人煩心頓解,萬慮齊除,都肅然危坐,默然相賞。”直至四更天大家方才散了。黛玉和湘雲來到凹晶館聯詩,聯了二十二韻,碰上了妙玉,妙玉接著聯了十三韻,題為<<右中秋夜大觀園即景聯句三十五韻>>。

      《紅樓夢》對中秋這一民俗的描寫非常詳實,有酒、有詩、有花、有月、有笛,讓後人歎為觀止。

  • 4 # 三聯中讀

    有人說《紅樓夢》是一本“民俗大百科”,之所以有此一論,是因為書中幾乎涵蓋了所有重要的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作為一個流傳至今的節日,象徵著華人民對闔家團圓、花好月圓的美好期盼,書中前後共提及中秋三次。第一次是中秋佳節,甄士隱邀請賈雨村到自己家中過節,賞月飲酒,閒話家常;第二次是秦可卿病後,王夫人問尤氏秦可卿的病情時簡單提到;第三次便是 《紅樓夢》第七十五回《開夜宴異兆發悲音 賞中秋新詞得佳讖》中,對賈府過中秋節的情形進行了詳細的描寫。

    到了八月十五的正日子,一大早,賈珍便帶領眾子侄開祠行朔望之禮。每逢重要的日子,華人都會開祠堂祭祖,既是追念先人,以示孝敬,更是企盼先人庇護。當然,要祭拜的不僅是祖先,還有神佛。書中這樣寫道,“當下園子正門俱已大開,掛著羊角燈。嘉蔭堂月臺上,焚著斗香,秉著燭,陳設著瓜果月餅等物。邢夫人等皆在裡面久候。真是月明燈綵,人氣香菸,晶豔氤氳,不可名狀。地下鋪著拜氈錦褥,賈母盥手上香拜畢,於是大家皆拜過。”賈府作為名門望族,對於祭祀一事自然頗為重視,場面也是隆重浩大的。

    當然,八月十五賞月也是重中之重。月亮升起來了,賈府一眾老少齊聚,賞月飲酒,為圖熱鬧,賈母命人折取一支桂花,擊鼓傳花,講笑話作樂。也是這一回,林黛玉與史湘雲在凹晶館聯詩,有了“冷月葬詩魂”的名句。

    賈府的節日向來隆重,熱鬧非凡,可這次的中秋節卻處處透著悲涼。本是月圓之夜,人卻並不團圓,這也是這個鼎盛之家氣數將盡的預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上學習,非常自覺的同學都面臨崩潰.如何讓孩子們繼續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