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看有些人買了幾十只基金,看都看不過來,有些人又只買了一隻,有時候大盤漲基金跌又老吐槽,買基金應該買幾隻比較合適?
6
回覆列表
  • 1 # 南方基金

    關於這個問題,著名基金評級機構晨星曾做一個投資實驗:

    有基金數量1到30只不等的多個組合,分別計算每個組合5年的基金業績波動程度。

    結果發現,只有1只基金的組合波動率最大,每增加一隻基金就可以明顯改善波動程度,但是當組合增加到7只基金以後,波動程度和基金增加就沒有必然聯絡了。

    也就是說晨星認為7只基金是較為適宜的。

    另一家機構好買基金研究中心則表示,5-10只是適宜的配置數量。

    關於最佳的持倉標的數,目前並沒有統一的標準。

    透過對比各類市場上的基金組合,控制在10只以內是較為合適的,當然如果有精力有能力,多增加幾隻也無妨。

    如何配置組合裡的基金?

    確定了基金數量,那組合裡配置什麼樣的基金才能分散風險,避免重蹈陽陽的覆轍呢?

    往期我們曾說到,股票、債券、現金類資產由於彼此之間相關性低,較適合組合配置。

    所以今天我們就分別從基金型別的角度來聊聊。

    01

    首先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建議持有2-3只即可。這類基金的波動性較低,主要作為組合中固定收益資產。

    貨幣基金各家都是主投定期存款和銀行存單,純債基金也不像偏股基金風格多樣。

    同類型的基金,收益率相差可能不超過年化1%~2%,所以沒有必要太分散投資。

    只需選擇2到3只成立時間長、中長期排名處於前1/4的即可。

    02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偏股型基金。

    據統計市場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總數超3800只,大體上南南認為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投資全行業的,無明確的投資範圍限制的基金;一類是有明確行業主題或風格的基金。

    還記得我們曾聊過的“核心-衛星”策略嗎?

    核心資產,顧名思義是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對組合的安全和收益是決定性的,佔比較大。

    通常我們選擇投資全行業的基金,2到3只長期持有。

    被動基金可以選擇跟蹤寬基指數的ETF,比如滬深300和中證500。

    主動型基金選擇的標準是,基金經理投資年限較長,經歷了過牛熊轉換的市場環境,且長期業績排名前1/4。

    這類基金短期來看業績可能不夠突出,但長期來看一定是優秀並且可持續的。

    衛星資產,則是投資一些特定行業主題基金,如證券、銀行、資訊板塊等,以及一些具有明顯風格特徵的基金,比如成長、價值風格等。

    現階段A股市場更多以結構性行情為主,各個板塊的表現此消彼長具有一定輪動性,在某一時間段某一板塊可能會極強。

    持有這類基金,可以更積極主動地爭取超額收益。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這類基金波動性相對偏高,因此在整體基金組合中配置比例建議不要過高,最好控制在30%以內,同樣2到3只即可。

    03

    最後可以適當投資1-2只QDII基金。

    這類基金投資海外市場,涵蓋了海外的股票、債券、房產、原油等各類產品,它們的表現受A股的直接影響不大,比如2016年滬深300指數全年下跌了11%,而美國的標普500指數上漲9.54%,香港的恆生指數上漲了0.3%。

    總結下來,持有基金數量並非越多越好,一般控制在10只以內即可,可以適當增減但切勿貪多。

    另外在配置基金組合時貨基債基、權益基金、以及QDII基金適合組合投資,至於各類基金的持倉比例就要看個人的投資目標來定啦。

  • 2 # 小黑看財經

    不請自來。投資基金買幾隻合適,需要多種情況來衡量,沒有統一的答案。

    1.資金總量。如果有50萬以上或者是上百萬的資金,那麼你可以多買幾隻基金。如果只有幾萬塊的話,控制在3-5只即可。

    2.基金組合。在購買基金的時候,儘量選擇配比好基金的組合。偏股基金、指數基金、債券基金,甚至是黃金基金都可以配置一點,但是要分配好合適的比例。

    3.風險控制。債券基金比較穩定,收益不會有很大的起伏,風險承受能力小的可以多買一點債券基金;偏股基金跟隨市場表現,漲跌幅度都比較大,風險承受能力大的可以適當多配置一點。

    筆者手上有一隻黃金基金、2只債券基金、2只指數基金、6只偏股基金,總共10只基金。6只偏股基金收益全部超過了15%,收益還算比較不錯。目前的行情暫時不會主動購入了,擇機逢低買入。筆者對2020年的市場行情還是比較看好的,等待這一年的好收成。

    綜上所述,投資基金買幾隻合適,需要多種情況來衡量,沒有統一的答案。

  • 3 # 保險研究所

    那到底持有多少隻基金合適?怎樣配置才能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呢?

    有一位投資者,他說,自己在過去三年內內接連定投了150多隻基金。我看了他的基金清單後,發現其中同一型別的基金都有多隻。例如在網際網路主題基金開始火熱的時候,他就選擇了十幾只只網際網路主題基金做定投。

    如今,三年過去了,他所持有的多數基金仍是虧損的,幾隻相似的基金更是同漲同跌。他不禁感嘆,既無精力盯住這些基金,也感到投資成本的壓力太大了。

    你是否也有類似的經歷呢?

    關於這個問題,著名基金評級機構晨星曾做一個投資實驗:

    有基金數量1到30只不等的多個組合,分別計算每個組合5年的基金業績波動程度。

    結果發現,只有1只基金的組合波動率最大,每增加一隻基金就可以明顯改善波動程度,但是當組合增加到7只基金以後,波動程度和基金增加就沒有必然聯絡了。

    也就是說晨星認為7只基金是較為適宜的。

    另一家機構基金研究中心則表示,5-10只是適宜的配置數量。

    所以,對於“定投幾隻基金比較好”還是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規定,主要是看你自己。我認為5到7只是最好的組合。

    組合投資具有以下優勢。

    1. 從投資組合的概念就可以看出,它的最大優勢是分散風險。假設,50%的資金投到債券基金裡,50%的資金投到股票基金。那麼如果股票基金最大可能的回撤為50%,債基那邊一年平均給我帶來4、5個點的收益,那麼整體也就回撤25%左右,如此一來,即使是面對股票市場最惡劣的時候,我的組合也是在自己的最大風險承受範圍內的。

    2. 組合的投資策略更均衡,總有一類產品會漲。如果我們的組合裡面,投向權重股、藍籌股的基金也有,投向中小創、主題基金的也有,這樣的話無論市場處於何種風格輪動時,總有一種風格符合你的持倉。

    3. 組合可以把看好的基金都配置,杜絕“選擇困難症”。比如易方達消費行業、嘉實滬港深、銀華中小盤等等,他們重點佈局的行業不同,基金經理的風格也不同。如果不知道該如何抉擇,各買一些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在不同市場行情下,它們都會有表現機會,而且很大機率在同類基金裡面的表現是靠前的。

    如何配置組合裡的基金?

    (一)基金組合設計的要點

    在堅定了長期投資的信念之後,我們在設計基金組合時重點要考慮清楚三個問題:

    1 預期年化收益率是多少?

    2 忍受的最大回撤是多少?

    3 假設你的投資目標是三年後支付房子的首付,由於距離目標實現的期限較短,所以最好不要為了追求高收益去“冒險”,而應調整投資目標,選擇較為穩健的投資組合。

    然後,確定核心組合

    1、明確自己的組合是保守、穩健還是激進,明確持有期限長短

    不同的風格、不同的持有時間都有不同的選擇和持倉。

    比如:比較保守的,可以多配置一些回撤較低的債券基金,少量配置股票基金。

    穩健的配置些低估值、高股息的港股基金,或者紅利低波、基本面50這些大盤基金。

    激進一些的可以配置一些波動較高的指數基金如中證500、創業板,還有自己看好的行業基金。

    2、適當分散配置,在不同市場、不同品種配置,主要的方法是把資金分配到不同股票市場、不同大類品種。比如美股、港股、印度股市等不同市場,或者黃金、債券、原油等不同品種。

    基本組合常見模式

    1、二八模式

    穩健投資者經常使用的比較經典的模式,一般是配置80%債券型基金和20%混合型基金,定期再平衡,特點就是穩!

    2、核心衛星式

    大比例(40%-70%)的資金集中在一個基金上面,再選2-5個自己較看好的基金分散風險。

    一般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核心獲取穩健收益,衛星獲取超額收益;一種是核心配置最看好的收益品種,衛星配置分散風險的對沖品種。

    3、分散式

    按合適的比例分散到不同的基金,沒有一個特別重的倉位。目的是分散風險,保證各種不同行情都不掉隊。

    搭建組合注意事項:

    1、不要選擇重複的基金

    不要挑選重複的策略基金。如果你買了四五個價值策略的基金,雖然長期可以跑贏指數,但是由於這些基金相關性很強,組合會比較極端,有錯過其他行情的風險。

    主動型基金也有較明顯的策略(價值、成長、藍籌、小盤、低波),或者有明顯的行業主題(醫藥、新能源、網際網路),同樣要注意不要買重複。

    ②不要挑選在同一個板塊挑選太多基金。滬深300是基金公司競爭最激烈的版塊,有70多個基金在跟蹤,其中很多增強基金和策略基金。但是不管你多喜歡滬深300,最好也只在這個版塊挑選1-2個基金,買的太多,這些基金公司的增強策略也會相互抵消,雖然可能跑贏基準,但沒有隻持有一隻效果好。

  • 4 # 餘教授期貨圖書館

    這個情況以前也遇到過,有位老朋友想讓我幫她看一下持倉情況,當她把持倉的基金截圖給我的時間,我都驚呆了,她買了72只基金

    我問她,為什麼買這麼多基金,她說有的是朋友推薦的,有的是她看到排行榜上的,還有的是她覺得不錯的,反正一來二去就買了……

    其實一隻基金就是一個股票組合,就是一個籃子,你72只,得有多少隻籃子多少隻股票啊?

    籃子太多,你管理起來也是相當的不容易的

    所以,投資人不要同時擁有太多的基金,一般不超過6只基金就可以了(極專業的機構也才35支基金),因為投資組合當中若有太多隻基金容易造成重複投資的現象,非但無法進一步分散風險,反而增加管理上的困擾,本來,咱們選基金就是因為沒時間管理盯盤看股票才選擇的,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而且進出場時點的問題因為太多基金的原因也會受到影響,你想到如果多隻基金需要在15點前同時加減倉,你如何分配足夠的時間操作呢?

    因此,物極必反,因多而累,還是不要選擇太多的基金為好!

    最後祝朋友們週末愉快!

  • 5 # 鞠鵬10

    個人覺得不需要買太多。至於買什麼怎麼買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大盤處於歷史低點可以買入指數基金,如果對某個行業後期的高速發展比較有把握,可以買相關的產業基金。過多的分攤,會增加更多的不確定因素。也許最後算總賬時會正負抵消白忙乎一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生之路2單人模式變成感染者程式碼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