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明天就是“雙十一”購物節了,不少人早就躍躍欲試,把想“拍”的東西放到了購物車裡。但是,一些細心的使用者發現,有些商品的價格悄悄地上漲了。也就是說,電商們打算“先漲價再打折”,這個現象大家怎麼看
6
回覆列表
  • 1 # 大道是天道

    用技術監控電商促銷價格是否“摻水”

    江德斌

    “雙11”、“雙12”,在促銷的刺激下,年末的這兩個月顯得格外熱鬧。“雙12”是年底前的最後一個購物“節”,不少網站平臺打出了比“雙11”更划算的口號,各種促銷手段再次來襲。昨天,記者對11月下旬中消協曝光的15款“雙11”價格藏貓膩商品進行了再次比價,結果發現噹噹、京東、淘寶、貝貝、亞馬遜等平臺被曝光的商品“雙12”仍然不便宜,和“雙11”不相上下,比較之下,反倒是平時的銷售價格更加優惠。

    在11月29日的報告中,中消協分先漲價後降價、不降價反提價兩大類問題總共曝光了18款、9家平臺價格存在貓膩的商品。而在12日記者跟蹤調查的情況看,分別對這18款商品的“雙12”價格再次進行了比較,其中有效比較為15款商品(一款售罄,兩款商品變更,無法進行比較),結果發現11款商品的“雙12”價格比“平時價”高,佔比超過七成。

    由此可見,相隔一個月,中消協曝光的電商促銷產品“虛假打折”現象仍未改觀,僅有個別商家調降了價格,大部分商家沒有采取糾錯,銷售也並未受到影響。這就有些尷尬了,中消協的曝光顯然無濟於事,並未起到太大的威懾力,媒體的報道和批評,也沒有構成輿論壓力,商家和平臺我行我素的做法,分明是不把中消協和輿論監督當回事,頗有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感覺。

    電商促銷都是打著“讓利消費者、最低價、高折扣”等口號,以吸引“剁手黨”購買,可是“虛假打折”行為的普遍存在,卻令促銷失去意義,純粹是玩弄數字遊戲罷了。更有甚者,部分商品價格不僅未降價,反而比平時還貴,則就屬於涉嫌虛假宣傳了,消費者並未享受到真正的實惠,反而要付出更高的代價,那麼還有必要湊熱鬧嗎?

    消費者被虛假促銷欺騙,主要是出於對電商的信任,以為自己獲得促銷優惠,但在社會輿論的反覆提醒下,加上網路資訊是透明的,很容易對比價格變化,遲早會醒悟過來,就會對商家的價格欺詐手段深惡痛絕,進而用腳投票。因此,平臺要履行管理責任,對商家產品促銷價格進行核實,如存在虛假打折、先漲後折等行為,應督促其糾正,並將違法線索記錄下來,呈交監管部門處置。

    另一方面,監管部門也應採取資訊科技手段,比如比價軟體、商品價格跟蹤系統等工具,對電商平臺的商品價格進行監控,捕捉促銷價與平時價之間的差異性,如果發現虛假促銷行為,就及時預警並做出干涉,從而在第一時間鎖定商家的違法行為,避免消費者上當受騙。同時,對於商家虛假促銷給消費者造成經濟損失,也應積極支援消費者依法維權,要求商家補償損失,令其偷雞不成蝕把米,則就沒必要再搞虛假促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渦輪增壓發動機的熱效率真的比自然吸氣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