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澤安君

    沒希望,李定國作為兩蹶名王的一代名將,他軍事能力水平雖然高,但是也雙拳難敵四手。

    事實上永曆政權從,孫可望發動叛亂那一刻就註定要滅亡了。孫可望,劉文秀,李定國,作為大西系三王,如果能夠摒棄嫌隙,通力合作,在李定國兩蹶名王的時候,完全可以擴大戰果順勢拿下湖南北部湖北南部,甚至可以逼迫清廷劃江而治。然而秦王孫可望作為三王之首,他接受不了一個威望比他還要高的李定國的存在,所以處處鉗制,最終導致打了勝仗反而要丟地盤的情況出現。

    再說孫可望做為大西領袖,其實能力還是可圈可點的,其內政能力遠強於李定國,以雲南一窮省養兵二十萬。

    李定國除了軍事能力強,在內政和政治上真是差遠了,在孫可望降清後,李定國坐擁三個半省,連十萬兵都養不起,並且對待秦藩派系將領不能夠精誠團結,安撫人心,結果投降了清朝的孫可望僅僅憑一封書信就能讓大西半壁江山投降,這不得不說是李定國的責任。

    永曆帝為什麼要逃亡緬甸?還不是因為李定國在外作戰,自顧不暇。總之單憑李定國一個人是無力迴天的,怎樣處理好孫可望,將秦晉蜀三王團結在一起才是南明覆興的希望,不過難之登天。

  • 2 # 決戰之年2015

    如在大陸不能堅持,暫時退往東南亞一帶,於臺灣的鄭成功和張煌言取得聯絡以圖再起,即使無法逐路中原,可將在大陸的殘部 化整為零 潛伏民間,李定國和永曆皇帝可退守 臺灣。將潛伏在江浙沿海的 張煌言也退到臺灣,勵精圖治先發展水師。控制檯海制海權。發展臺灣經濟 增加人口,長期經營。即便永曆 一旦無法北伐中原。也可自保 保留大明一脈。等待時機 。

  • 3 # 哀公問宰我

    南北對立,南方必須佔據南京。南京當時是國家的經濟中心。只要佔據南京一代,就能有足夠的財力折騰,看看太平天國就知道了。1645年南京沒有抵抗而開城,決定了南明小朝廷的滅亡。不管士兵如何英勇,將領如何英明。清朝佔據中原,保證有了源源不斷的兵源,佔據南京,保證有足夠的財力。李定國再如何英勇,再如何無敵,可以擊敗清軍無數次,可是自己卻經不住一敗。

  • 4 # 三生有畫

    首先,要糾正你一個問題。那就是永曆帝,不是永立帝。

    其次,永曆帝不是逃不逃的問題,而是如果他不逃入緬甸,那就會早一兩年,就被吳三桂給俘虜,然後就砍了腦袋了。

    李定國,剛開始是張獻忠的義子加部將。張獻忠這個殺人狂魔,被清軍搞死後。大西政權基本上就此瓦解。但是李定國手上還是有一定兵馬的,而且這個人,很有指揮才能。

    南明朝廷先後在南京、福建混不下去之後,小朝廷換了兩個,終於輪到永曆帝后,就已經只能逃亡大西南地區,立足廣西、貴州、雲南抗擊清軍了。

    此時的清軍主力,主要是吳三桂、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率領的漢軍。這四個傢伙,除了吳三桂外,其餘三人,都是當年明朝袁崇煥斬殺的毛文龍的四個得力干將。這三個人因為主帥被袁崇煥斬殺後,就投降了滿清。

    面對清廷的大軍,張獻忠的幾個昔日的部將義子,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等,歸順了永曆帝,與南明一起在大西南抗擊清軍。事實上,李定國這個大年農民起義軍的將領,成為了永曆帝最有實力,也是最有指揮藝術的軍事領袖。

    不過李定國畢竟是當年張獻忠的人,儘管一心抗擊清軍,但是還是和當時永曆帝身邊的近臣不和。加上李定國和他的義兄孫可望不和,兩人內訌開仗,早就不和。最終導致雲貴抗清南明勢力解構,江河日下。孫可望內訌失敗後,投降了清廷,南明徹底大勢已去。

    永曆帝其實一直都是傀儡,開始受制於朝臣,後來實際上被大西政權原來的部將給挾制以令諸侯。

    永曆帝被吳三桂咔嚓後,李定國第二年也病死了。畢竟雲南地區氣候溼熱,他一個北方中年人,難以適應,損害了他的健康。

    內部,將相不和,很多將領之間,也是互相猜忌。

    這樣的一個局面,永曆不逃入雲南,早就死了。

    李定國是孤掌難鳴。自古以來,從來就沒有依靠雲貴這個西南一隅,就可以統一中原的案例。

  • 5 # 一點點人生經驗

    沒有用了。南明錯過了太多的機會,本來南明是可以退而劃江自守,偏安一方。進而等待天時,伺機北伐的。

    對南明來說,有個幾個時間點比較關鍵:

    姜鑲反正。姜鑲明朝將領,太原守將。在順軍一片石大敗後降清。

    順治五年冬,姜瓖得知多鐸病故、多爾袞染病,十二月初三日(1649年1月)於大同起義歸南明,耿焞逃往陽和,家屬被姜瓖處死。姜瓖連陷旁近府縣,富喀禪遣諸將根特、杜敏赴援, 其附近十一城皆叛,以割辮為標誌,遵用永曆正朔。多爾袞得知訊息,派遣阿濟格載紅衣大炮急赴大同,初四日到達大同城下,進行圍剿,一方面又對姜瓖進行勸降,宣佈若能悔罪歸誠,仍將“照舊恩養”。

    多爾袞見招降無效,加派端重親王博洛、承澤親王碩塞、多羅親王滿達海,同阿濟格繼續作戰。順治六年六月,清軍攻克了山西部分州縣,阿濟格圍困大同數月,大同城內已經食盡,“兵民飢餓,死亡殆盡,餘兵無幾”,守將楊振威等人於10月斬殺姜瓖及其兄弟首級,獻城投降。阿濟格入城,恨城內兵民固守,下令屠城,除楊振威的官兵家屬外,“官吏兵民盡行誅之”,“隳其城睥睨五尺”,鄰近各府、縣等地區亦遭屠戮,史稱大同之屠,山西戰事陸續平息。

    姜鑲起義與北方的抗鬥爭堅持了整整1年多,最後以失敗結束了。但是也暴露出了滿清的虛弱,滿清並沒有想像中的戰鬥力。

    但是南明卻毫無反應。此時南明正沉浸在何騰膠等部覆滅的恐懼中,對北方的抗清鬥爭一點乎應都沒有,反而忙於內部鬥爭。可見其目光短淺如此,正因為如此,滿清才能集中力量鎮壓北方的抗清鬥爭。

    李定國兩蹶名王

    明永曆六年,李定國出兵湖廣,意圖突破清兵圍剿。先是桂林大捷,孔有德中箭自殺,收復廣西全境,後是兵發湖廣,在衡州伏擊尼堪帶領的清八旗,手刃尼堪,拓地三千里,兩蹶名王。聲勢一時無兩,可惜孫可望嫉妒李定國的聲望,再加之孫可望本身也有野心,未能穩固戰果。

    孫可望此人有才能也有野心,跟曹孟德一樣,也算是治世之能臣。但是這樣的人,南明既沒有用人之雅量,也沒有用人之權術,為一個一字王的封號往來反覆,以致激怒孫可望,導致威望盡失,讓孫可望對南明起了異心,畢竟像李定國這樣忠肝義膽的是異數。

    兩年後,李定國再次兵發廣東,想打通與浙江、福建的抗清義軍的聯絡,合成一股。一路勢如破竹,但是卻因約定好的鄭成功援兵(鄭成功也有私心)遲遲不來,強弩之末不能穿縞。

    另外還有李成棟反正等。

    總而言之,就是南明作為抗清的中樞,無法統合各方面抗清力量,擰成一股繩來抗擊侵略。雖然有中興和光復的機會。但是都白白錯過了。滿清取得天下,真的是運氣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superjunior出道是限定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