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華醫學科普

    一、黃疸的定義:

    黃疸是指血清膽紅素增高致使鞏膜、面板、粘膜以及其他組織和體液發生黃染的現象。正常血清總膽紅素濃度不超過17umol/L,當其超過34umol/L時,臨床上出現黃疸。黃疸並不是一個獨立疾病,而是多種疾病的共同症狀和體徵。

    二、病因分類:

    1、高非結合膽紅素血癥:主要見於膽紅素生成過多或膽紅素在肝細胞內的酯化過程障礙所引起的黃疸。病因如下:

    1)溶血性貧血:可由紅細胞膜缺陷、紅細胞酶缺乏、珠蛋白結構異常和合成障礙等引起遺傳性溶血性貧血;或者由免疫、微血管病變、感染、物理、化學、藥物以及獲得性紅細胞膜缺陷等因素引起的獲得性溶血性貧血。

    2)遺傳性疾病:Gilbert綜合徵和Crigler-Najjar綜合徵,一般不必進行治療。

    3)其他原因:藥物、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2、高結合膽紅素血癥:

    1)肝細胞性疾病: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藥物性肝損害、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Wilson病以及血色病等。這些疾病狀態下,由於幹細胞損害和(或)肝小葉結構破壞,使結合膽紅素不能正常排入細小膽管,而反流入肝淋巴液及血液中導致黃疸。

    2)膽汁淤積性疾病:包括肝內或肝外梗阻性膽汁淤積,以及由於膽汁轉運和分泌結構的破壞以及功能障礙所致膽汁淤積。

    3)遺傳性疾病。

    題中所說膽囊切除後出現黃疸,需要前往醫院就診,完善化驗檢查,先確定是以非結合性膽紅素還是以結合性膽紅素增高為主,然後再根據病史、體徵及其他相關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進行進一步的鑑別及病因診斷。

  • 2 # 肝膽外科醫生劉波

    有些人切除膽囊多年後,又出現黃疸的狀況,特別是對於中老年人而言,這種情況更加多見。那麼,會是什麼原因呢?

    一般而言,膽囊切除之後,黃疸症不會消除有三個因素:溶血性,肝細胞性以及阻塞性。如果是在肝內膽管處出現結石的症狀,那麼即使切除膽囊,黃疸症狀還是會出現。因此,切除膽囊的患者到醫院複查時,要留意是否肝內膽管出現了結石。引起黃疸出現的主要原因是膽道內部埂塞,膽汁引流不通暢。

    另外,膽囊結石很有可能已經出現了良性或者惡性的結石,良性結石比較常見,患者會出現腹部隱隱作痛,噁心作嘔,發熱或者寒戰等膽管的炎性症狀。對於歲數比較大的人們尤其要注意此類情況的發生,因為在長期炎症的影響下,很可能病情惡化,發生癌變的機率大大增加。

    因此,切除膽囊的患者也不要掉以輕心,每年定時進行體檢與腹部超聲檢查,查查血常規,肝腎功能等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再次出現膽結石,要結合病史及時與醫生溝通,確定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不要拖延。

    除此之外,患者日常要注意多飲水,飲食清淡合宜,多食用維生素豐富的水果蔬菜。注意加強身體鍛鍊,提高免疫力,三餐規律,作息正常,保持積極的心態,才能更好地恢復健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工蜂和雄蜂怎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