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謨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結語三部分組成,序言和結語約佔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語言豐富,詞藻華麗,充滿神化、美化漢謨拉比的言辭,是一篇對國王的讚美詩。正文包括282條法律,對刑事、民事、貿易、婚姻、繼承、審判等制度都作了詳細的規定。
簡介
《漢謨拉比法典》(The Code of Hammurabi)是中東地區的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約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頒佈的法律彙編,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較為完整地儲存下來的成文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週長1.65米,底部周長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
石柱上端是漢謨拉比王站在太陽和正義之神沙馬什面前接受象徵王權的權標的浮雕,以象徵君權神授,王權不可侵犯;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寫的法典銘文,共3500行、282條,現存於巴黎盧浮宮博物館亞洲展覽館。
擴充套件資料:
歷史
1901年在埃蘭古城蘇薩(今屬於伊朗)發現,為一黑色的玄武岩圓柱,現存法國巴黎羅浮宮博物館。圓柱上端有漢摩拉比從太陽神夏馬修(Shamash),手中接過權杖的浮雕,下面用楔形文字銘刻法典全文,除序言與結語外全文共收錄282條條文,範疇包括訴訟手續、損害賠償、租佃關係、債權債務、財產繼承、處罰奴隸等。
漢摩拉比法典將人分為三種等級:
有公民權的自由民
無公民權的自由民
奴隸(王室奴隸、自由民所屬奴隸、公民私人奴隸)
漢謨拉比法典全文結構可分為序言,正文和結語三部分: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儘自身所有身家以恩報恩
發現過程
在1901年12月,由法華人和伊朗人組成的一支考古隊,在伊朗西南部一個名叫蘇撒的古城舊址上,進行發掘工作。一天,他們發現了一塊黑色玄武石,幾天以後又發現了兩塊,將三塊拼合起來,恰好是一個橢圓柱形的石柱。
石柱兩米半高.它的上方刻著兩個人的浮雕像:一個坐著,右手握著一根短棍;另一個站著,雙手打拱,好像在朝拜.石柱的下部,刻著像箭頭或釘頭那樣的文字.經考證,這正是用楔形文字記錄的法律條文-----《漢謨拉比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結語三部分組成,序言和結語約佔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語言豐富,詞藻華麗,充滿神化、美化漢謨拉比的言辭,是一篇對國王的讚美詩。正文包括282條法律,對刑事、民事、貿易、婚姻、繼承、審判等制度都作了詳細的規定。
簡介
《漢謨拉比法典》(The Code of Hammurabi)是中東地區的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約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頒佈的法律彙編,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較為完整地儲存下來的成文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週長1.65米,底部周長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
石柱上端是漢謨拉比王站在太陽和正義之神沙馬什面前接受象徵王權的權標的浮雕,以象徵君權神授,王權不可侵犯;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寫的法典銘文,共3500行、282條,現存於巴黎盧浮宮博物館亞洲展覽館。
擴充套件資料:
歷史
1901年在埃蘭古城蘇薩(今屬於伊朗)發現,為一黑色的玄武岩圓柱,現存法國巴黎羅浮宮博物館。圓柱上端有漢摩拉比從太陽神夏馬修(Shamash),手中接過權杖的浮雕,下面用楔形文字銘刻法典全文,除序言與結語外全文共收錄282條條文,範疇包括訴訟手續、損害賠償、租佃關係、債權債務、財產繼承、處罰奴隸等。
漢摩拉比法典將人分為三種等級:
有公民權的自由民
無公民權的自由民
奴隸(王室奴隸、自由民所屬奴隸、公民私人奴隸)
漢謨拉比法典全文結構可分為序言,正文和結語三部分: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儘自身所有身家以恩報恩
發現過程
在1901年12月,由法華人和伊朗人組成的一支考古隊,在伊朗西南部一個名叫蘇撒的古城舊址上,進行發掘工作。一天,他們發現了一塊黑色玄武石,幾天以後又發現了兩塊,將三塊拼合起來,恰好是一個橢圓柱形的石柱。
石柱兩米半高.它的上方刻著兩個人的浮雕像:一個坐著,右手握著一根短棍;另一個站著,雙手打拱,好像在朝拜.石柱的下部,刻著像箭頭或釘頭那樣的文字.經考證,這正是用楔形文字記錄的法律條文-----《漢謨拉比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