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夜孤城
-
2 # 旅行到宇宙邊緣abc
我認為這是繁殖策略的問題。動物的繁殖策略有兩種,一種稱為K型策略,靠質量取勝。每次繁殖的個體數量不多,但是親代會努力提高子代的成活率,力求全部存活。哺乳動物,鳥類等基本上都屬於這種策略。一種稱為R型策略,靠數量取勝。親代會盡可能多的繁殖,數量多了,總有一部分能夠存活。昆蟲,魚類等基本上都屬於這種策略。
實行K型策略的個體,由於雌性不會產下特別多的幼崽,所以對自身體型大小沒有什麼特殊需求。但是,她們會對雄性特別挑剔,因為只有同強壯的雄性交配,才能產下更加健康的後代,從而提高後代的成活率。很多哺乳動物的雄性個體都是透過打鬥獲得交配權的。長期進化的結果,必然是雄性個體越來越大。
實行R型策略的動物則相反。它們以量取勝,所以對雄性個體基本上不挑剔。最為壯觀的就是珊瑚每年在同一天所有雄性和雌性一起排卵排精。魚類在產卵的時候也是很多雄性在周圍一起排精。昆蟲雌性個體在交配時基本上也是不挑剔。對於雌性昆蟲來說,如何產更多的卵才是最重要的。很顯然,體型越大,產卵越多。對於雄性昆蟲來說,情況則完全不同。因為產生精子的過程消耗能量很少,也不需要太大的體型。體型小一點,對周圍資源的需求量也會小一點,更有利於他的生存。
在哺乳動物中,幾乎雄性動物都比雌性動物體型長得壯、力氣更得大。因雄雄性動物必須爭奪領地和交配權,體型大的話在競爭中佔優,獲得的生存機會更多。
高等動物一般是一夫一妻或一夫多妻制,且種群密度相對較低,意味著只有部分雄性擁有交配權,雄性為了爭奪配偶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只有較強大者能有機會繁殖後代並將體型較大這一基因遺傳下去。而低等動物多是一夫一妻甚至一妻多夫制,且種群密度大,雄性沒有這種競爭壓力,就也缺乏進化動力。
另一個原因是哺乳動物進化得比較高階,有哺育後代的本能,所以雌雄體型大小的焦點就轉移到了雄性動物身上。
而昆蟲和爬行類、兩棲類,在進化過程中相對低階,絕大多數的動物沒有進化出哺育後代的本能,後代出生後基本是自生自滅。
為了提高後代的存活率,只能提高產仔(卵)數量。而這樣的話雌性動物體型必須要長得大,這樣有更好地身體機能才能產生更多的卵子;那雄性動物不用產卵,自然長得沒雌性大。
雌性動物體型比雄性動物大一般出現在卵生動物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