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梁天曬網
-
2 # 高效率大機率小成本
新零售如同任何新的東西一樣,是一種走向未來的姿態,其本質是一種趨勢,說或者不說,新一直在那裡。
網際網路企業,也是一種水到渠成的產物,用新技術為上下游行業提供服務,用賦能確實蠻時髦,只要自己喜歡。
搞技術的,要做零售,邏輯上總覺得哪裡不對,對的說法應該是,提供新的零售技術。
那麼,做零售的會用這些新技術嗎?PC時代,是的,電商確實厲害;智慧手機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零售的邏輯不會變,變的是技術的應用。有什麼呢?移動手機支付技術,搶了POS生意;外賣平臺找人幫你送外賣,搶了泡麵生意;線下零售,是開實體門店付出時間的,網路公司能有什麼資訊化技術來賦能呢?
從空間,時間,運營,三個方面來看,改進的餘地是有的,只是降成本的存量操作,與線上做增量的方向不同,從經濟收益上來看,是減支和增收的區別,有數量級的差異。
由此可見的結論是,網際網路巨頭難以線上下如同線上那樣有所作為,賦能難以規模化,更無法“贏家通吃”,最多隻能引領零售技術發展潮流而已。實體商家只要看好自己的供應鏈和客戶,業精於勤,搭上資訊化時代的車,做出自己品牌的價值,是你的地盤還真沒人能搶走的。
我一直想寫一篇這樣的文章,但是要說的內容太多了,跟你想問的恰好是相反的,是關於中小賣家如何正確判斷新零售方面的,正在收集相關資料。
因為這個新零售馬老大剛剛提出來,我眼神沒那麼長遠,看不到之後的結果,我就根據我自己的理解來說一下吧。
新零售已經有幾個試點了,根據中華文明的五千年商業文化來看,是會有一定的衝擊,但是最後是相互對立還是 ,協同發展還真不好說,在我心裡,網路就是社會?淘寶就是百貨商場,京東就是中關村,天貓就是品牌加盟店,唯品會,蘑菇街等就像是折扣店和試穿店,雖然說這幾個相互競爭,但是也都各有所長,專業選擇的領域不一樣。
線下也一樣,假如新零售起來之後他們之間的競爭會出現,但是每個人的定位也都不同,很多肯德基旁邊都有麥當勞什麼的結果也都是並存,至於利潤的高低,就看運營者的戰略方向。他可以從線上走到線下,我們也能從線下殺到線上,你來我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