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較大眾的就不要算了
13
回覆列表
  • 1 # 張慧軍HJ

    戰爭自古至今未曾停歇,寫戰爭的詩從《詩經》到當代,連延不斷。大手筆,大場面的詩估且不說,印象最深的首從側面寫戰爭的小詩

    涼州詞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徵人盡望鄉

    隴上行 (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綿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春閨夢裡人

    這三首唐詩,無慘烈,不血腥,卻是描寫戰爭的上品。

  • 2 # 八校尉

    我推薦高適的《送李侍御赴西安》。

    原文:

    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

    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

    虜障燕支北,秦城太白東。

    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

    高適(約700一765年),字達夫,渤海蓨縣(今河北省景縣)人,官至散騎常待,曾兩度出塞,唐代邊塞詩派的主要代表,與岑參並稱“高岑”。

    這是一首選別詩。唐天寶十一年(752年),李侍御即將赴安西邊塞之地,作者在為其餞行時寫下了這首詩。

    送別一友人,難免傷感,此詩卻淡化了離愁別緒,充滿了對友人的祝福與激勵。

    詩作前半篇重在抒情,以“行子"與“飛蓬"點明友人即將踏上遠赴邊塞的征程,用“金鞭"與"鐵驄”展現友人策馬揚鞭的勃勃英姿。"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把友人的豪情壯志和自己的欽慕祝願,都融入飽含萬千情意的酒杯中,最是耐人尋味,歷來為人稱道。

    詩作後半篇重在言志,友人要去邊遠之地“燕之北",自己留在繁華京城"太白東”。臨別時,以“看取寶刀雄"的贈言與友人共勉:放下個人惆悵之離情,振作為國立功之雄心。

    感言:男兒當兵走四方。只要胸懷報國之志,同樣是難捨的別離,卻有著沖天的豪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彈幕這種東西能給觀眾帶來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