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網際網路金融已經成了跑路,潛逃的代名詞,可是作為正規網際網路金融的從業者是不可能坐以待斃的,就目前情況而言,投資人對安全性的定義都有哪些呢?
回覆列表
-
1 # 賈大包
-
2 # 冰冷的開水3
經過了多輪監管,經過了幾年的大浪淘沙,經過了投資人多年的歷練和經驗教訓,p2p應該越來越合規了。只要你不一味追求太高的收益,把貪婪關到你理性的籠子裡,問題不是太大。當然,現在冷然每月有幾十個雷區,還有2000多需要你去理性科學選擇。這個問題我也研究了很多。首先看這麼幾個方面:第一背景,第二註冊資金和幾輪融資,第三銀行存管,第四質保金或者擔保,第五逾期率,第六利率,第七成交額,第八結合各大平臺排名綜合考慮。
-
3 # 噯倪依然
目前看來,P2P平臺是越來越合規了,畢竟之前有那麼多的跑路例子,但在選擇P2P平臺時還是需要慎重考慮的,要看平臺的背景,融資額,託管銀行,風險備用金,等等吧,好的平臺還是很多的,投*理*想
三線城市生活,是一名上班族,收入雖一般,但平日有投資P2P理財標的習慣,所以相對來說,日子過得還算可以。我接觸過不少的投資方式,炒股、炒房、買基金等,對比後發現還是投資P2P平臺最為賺錢,但是在選擇平臺上我也經歷一段頗為曲折的故事。
陸金所是我第一次投資選擇的平臺,是同事推薦給我的,當他說到陸金所有銀行背景,是平安旗下的理財平臺時,我就覺得應該挺靠譜的。因為我的思想比較傳統,覺得有銀行掛鉤理財產品都會比較可信吧,於是就將自己部分閒錢投資到了陸金所上面去。在陸金所前前後後投資了半年那樣感覺是很不錯,安全,提現快,收益也還行,平均都有7%那樣。後來因為家裡需要用錢,我就把陸金所的投資的幾萬塊全拿去了應急,因為手頭較緊,就在積木盒子中借了一筆。
記得當時在積木盒子借款的時候,稽核非常的嚴格,需要我出示的證明,以及各種賬單流水很多。雖然過去已經很久,但嚴格的稽核制度讓我記憶猶新,所以我感覺它們平臺對於投資者還是很負責的,不是隨便將投資者的錢亂借給沒有償還能力的人的平臺。
後來事情解決後,我手頭只剩下幾千塊閒錢,不滿足陸金所理財標的投資門檻。於是我把錢分別投資到不同的P2P平臺上面,畢竟養成了投資的習慣,習慣了躺著賺收益,拿著幾千塊感覺就好像每時每刻都在賠錢一樣,賺少就等於虧了。但是投資了不下5個平臺之後,我都不太喜歡,總感覺不踏實,透明性不強,雖然錢最後還是拿回來了,但都沒有在一家平臺投資超過兩次。
該平臺的投資門檻更低,大多數理財標100元即可起投,週期靈活,7~365天的期限都有,收益還行, 10%按左右年化,它的“風險準備金”的透明性這一塊做得也可以,官網每個月都會將平安銀行的監管資料公佈,沒什麼貓膩。
我在向上金服上投過幾個標,在投資的過程中它們會將借款人資訊清楚明瞭,每個月的監管記錄準時公佈,收益也不錯,總體來說對這個平臺印象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