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555429585074

    “鳥籠效應”。

    這種現象源自於一次打賭事件:心理學家詹姆斯和朋友卡爾森打賭說,“我敢打賭,會讓你在不久的將來養一隻鳥。”

    卡爾森不相信,說自己不會。過了些陣子,詹姆斯送給卡爾森一隻空鳥籠,卡爾森欣然收下,且把鳥籠放在自家書桌上。

    拜訪的客人都問卡爾森養的鳥去哪裡了,他一遍遍解釋,最後逼不得已就買了一隻鳥。

    簡單來說,鳥籠效應就是,我們會在偶然獲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基礎上,繼續新增更多自己原本不需要的東西。

    就像理髮店的低門檻辦卡營銷套路,在這種優惠的活動中,肯定是會吸引顧客不斷消費的。

    1.用一塊錢把你“套牢”

    在飲品業,也有不少品牌利用“鳥籠效應”來進行促銷。

    1元秒殺:

    在某個特定的日期或特定時間,就有一款出品僅需1元。看起來,像是為新品或主推款制定的策略。

    5折優惠:

    在特定日期,選擇幾款出品進行半價銷售。

    爆款/單品特惠:

    一款或幾款產品有不等金額減免的優惠。

    超值代金券

    類似於外賣平臺的優惠券折扣方法,花59元買張80元的券,是一種變相的團購促銷。

    這些方法,實際很好用!顧客反覆有理由到CoCo都可消費,只因顧客覺得自己買了划算的折扣券。

    鳥籠效應之所以奏效,就是因為背後有兩個原因:

    1、慣性思維

    大部分時間,我們很難去親眼看到事情的真相,會對很多事情用常規思路進行推理。

    正常人看見鳥籠的第一反應是,這個是養鳥的籠子,或者這裡曾經有過一隻鳥。沒人會覺得,會有人買一隻鳥籠放在家裡做裝飾品,這不符合常識。

    這就好比,你看到復聯,就會想到鋼鐵俠、美隊;看到優惠,就會有消費的衝動,這是慣性思維在左右想法。

    2、從眾心理壓力

    卡爾森原本並不想買鳥,但是空蕩蕩的鳥籠讓每一個人都以為他養過鳥,為了避免以後再被人問及同樣的問題,卡爾森迫於心理壓力買了並不想買的鳥。

    優惠券就像“鳥籠”,得到的時候顧客並沒有付出什麼,反而覺得佔了便宜。但如果不用,就會有一種心理暗示:拿都拿了,不用好虧啊。於是消費動機就產生了。

     三、如何巧妙地不斷給顧客送“籠子”?

    1、免費送產品的“互補品”

    什麼是互補品呢?就是消費者只有在兩種商品同時擁有時,才可以獲得滿足。通俗點說就是和產品強相關,這樣才更容易激發購買慾望,比如魚和魚缸、switch和遊戲卡等。

    先給一個籠子

    但互補的二者價值不能差距過大。比如想用開瓶器來提升紅酒的銷量,恐怕效果不會太樂觀。

    他不是給使用者送開瓶器,而是送紅酒的酒架。而且紅酒的酒架還有很多的凹槽,不會只放一瓶紅酒,這直接導致了顧客一箱一箱購買。

    2、把購買門檻降低

    當顧客原本已經打算在你家店消費,如何讓他多消費呢?可以給點甜頭。

    比如有些奶茶新店開業前3天,會有“買一送一”活動。原本20多一杯的產品,相當於打個5折,瞬間覺得便宜很多,如果和朋友結伴,忍不住趁此多下幾單、多嘗幾款。

    需要注意的是,“鳥籠效應”在應用過程中,還有一個關鍵因素——送給顧客的“籠子”一定要讓他們充分地感受到價值感。

    除了價值感很強的“籠子”外,還有更厲害的操作:讓顧客親自體驗。

    比如,奶茶店都可在去年七夕,為了推廣桃桃產品,做了桃花籤的活動,玩了一個心理測驗的小程式。消費者可以到小程式上抽桃花運的運勢籤,再結合這個運勢,為他推薦一款產品。

    當你把消費者的心套牢了,還用擔心他們不掏錢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阿迪達斯當年為何看輕喬丹,不願意給他高額代言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