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努力做更好的媽媽

    對孩子來說,肯定願意和父母在一起的,再好的託兒所也比不了父母的陪伴和愛護。

    對父母來說,不用看孩子了,可以自由,可以上班增加收入,看似不錯,可是三歲前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父母錯過了就永遠的錯過了,如果孩子沒有安全感或者性格不大好,又或者和父母沒有那麼親,也都是很有可能的,以後恐怕要很多年才能糾正過來。

    我個人覺得能自己帶就自己帶,這一年半能多掙多少錢呢?孩子才是我們最珍貴的財富,難道不是嗎?

  • 2 # 手機使用者52169326293

    社會在進步,思想也要更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直到八十年代初期,寶媽所在企業都有託兒所。寶媽在休完56天產假,就把寶寶帶到了單位,把寶寶放到單位的託兒所了,工間有半個小時的餵奶時間。這是女職工享有的福利。那時候,除非家裡有老人,或心疼孩子每天跟著媽媽奔波,就把寶寶寄放在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身邊;有的也找外人託帶。直到八十年代中後期,政府有新的晚育政策,女職工的產假增加到100天,百天產假期滿後,有的企業就開始繼續給寶媽假期到寶寶18個月,期間70%開資。 現在講親子氛圍會影響寶寶們的性格成長,不知道其科學依據是什麼?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們,性格,行為有什麼怪異嗎?他(她)們重親情,重友情,知道知恩圖報,知道幫助別人,知道與人相處的道理。相反現在已經成長起來的八十年代的後生們,其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才有些讓人匪矣。私利觀念重,啃老行為理所當然。父母就這麼一個孩子,錢不給他(她),給誰?只知道向老人索取,不知道奉獻;忘卻了人有雙重父母的傳統理念,視對方父母為陌生人。與人相處也如履薄冰,稍有不利,別說是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就連家庭這溫馨的港灣,也會立馬支離破碎。所以說,人的性格成長,是在整個人生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嬰幼兒時期,從無知到有知,在集體環境下,更能讓寶寶們分別出親人和友人的關係。

  • 3 # Mr兔斯基177993811

    謝邀,我家倆正好一歲半。但是從來沒想過要送託。我們選擇了讓媽媽全職照顧,幸運的是雙方父母都在同一個城市。解決了很關鍵的問題。單論利弊,我認為肯定弊端多。三歲之前我希望孩子面對慢慢的溫暖,避開社會的寒冷麵。人生這麼長,他們有很長的時間去接觸群體生活和學習社會規則。願天下所有孩子都快樂成長

  • 4 # 朵媽育兒說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送到託兒所顯然是弊大於利的。孩子才一歲半,根本不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願,有些說話晚的寶寶甚至連話都不怎麼會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需要一對一照顧的,而送去了託兒所的話顯然是得不到這樣的照顧的,這樣對孩子來說顯然是不利的。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也更依賴自己的親人,特別是媽媽,送去託兒所讓別人照顧對孩子的心理也是不利的。

    再說現在曝光的幼兒園虐童事件這麼多,對於一歲半的孩子來說,根本不能表達什麼,還是留在家裡自己照顧自己帶吧。

  • 5 # myYangtenyears

    一歲半的孩子入托弊大於利,因為孩子最佳的入托年齡應該是三歲左右,為什麼呢?因為寶寶太小,抵抗力較弱過早入托進入集體生活的話容易受病毒傳染,併發生交叉感染,如此迴圈孩子就經常生病,一歲半的寶寶正是需要父母陪伴的時期,若此時送孩子入托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孩子會有明顯的分離焦慮症,容易產生孤獨感,情緒低落,哭鬧不止,很容易影響寶寶的性格,影響寶寶的心理健康成長。

  • 6 # Zara66

    還是看什麼托育中心吧,我們孩子一歲兩個月送到托育中心的,在那特別好,老師特別用心,現在養成的習慣也很好,而且特別喜歡去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文明存續的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