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秉燭讀春秋
-
2 # 炒米視角
洪武31年(1398年),這一年大明帝國發生了三件意義深遠的事情。
分別為:第一件是開春後朱元璋的皇三子晉王朱棡死了;第二件是3個月後朱元璋死了;第三件是皇太孫朱允炆即位。
為此,朱元璋的遺旨裡,關切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命令各地藩王皇子只可在自己的封地祭拜,不得來京。”至於這一條究竟是不是朱元璋本意,至少朱棣是絕對不肯承認的。因為朱元璋死後,朱棣得到訊息,便帶著大隊人馬進京奔喪,結果走到淮安的時候,接到含有以上命令的“聖旨”,只能返回北平,因而朱棣對此事一直耿耿於懷。
“上(朱元璋)崩於西宮。上素少疾,及疾作,日臨朝決事,不倦如平時。漸劇,乃焚香祝天曰:‘壽年久近國祚短長子孫賢否?惟簡在帝心,為生民福。’即遣中侍持符召今上(朱棣)還京,至淮安,用事者矯詔即還。上不之知也,疾亟問左右曰:‘第四子來未?’言不及他,聞雨降,喜形於色,遂崩。——《明太祖實錄》在實錄裡,對於這一條,朱棣用了“用事者矯詔即還”,用意直指自己的大侄子朱允炆。
然而對於此事從《明太祖實錄》到《明太宗實錄》,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在《明太祖實錄》裡,似乎還沒什麼太多抱怨的語氣。朱元璋只是問了句朱棣有沒有來?然後還沒等到回覆,聽到下雨了,很開心,便安然去了。
但是到了《明太宗實錄》裡,朱允炆的過錯就更為明顯了,不但明確了矯詔之人就是朱允炆和齊泰;甚至告訴我們朱元璋臨終前很想見朱棣,只是當時宮裡迫於朱允炆的淫威,甚至朱元璋問了三遍“朱棣怎麼還沒來?”結果沒人敢答應,最後朱元璋含恨而死。
“太祖(朱元璋)不豫,遣中官召上。已至淮安,太孫與齊泰等謀詐令人齎敕符,令上歸國。及太祖太漸,問左右曰:‘燕王來未?’凡三問,無敢對者”。——《明太宗實錄》備註:明太宗就是朱棣本人,在明世宗嘉靖皇帝改朱棣為明成祖之前的廟號。《明太宗實錄》的監修官為張輔、蹇義、夏原吉等;Quattroporte官為楊士奇、黃淮、楊榮、金幼孜、楊溥等。也就說主導人物本身就是第二次編修《明太祖實錄》的那幫人。
-
3 # 吾與吾國
朱元璋氣息奄奄,半昏半醒之間,斷斷續續地問站在身旁的人:“老四......燕王來了沒有?”
如此,朱元璋竟然連問三聲“燕王來未”。
聽了朱元璋的話,所有人面面相覷,沒人知道應該怎麼回答他,也沒人敢回答他。
他明明才發了一條詔令說,自己死後,藩王們不得入京奔喪,老老實實地在自己的封地上待著,怎麼這會兒卻問起朱棣來了?難道朱棣不是藩王呀?
看來,皇帝真是病糊塗了。
那麼,依據《明史》所載朱元璋的遺詔分明已經說了“諸王臨國中,毋得至京師”,為什麼《明太宗實錄》卻又說朱元璋臨終前連問三聲“燕王來未”呢?
難道朱元璋在臨終前突然醒悟過來,朱允炆不適合當皇帝,想讓朱棣當皇帝?
顯然不是。
朱元璋為了能夠讓朱允炆安安穩穩地當皇帝,說他絞盡腦汁也不為過。
他曾經頗為感慨對朱允炆說,孫兒呀,你爺爺我已經為你安排好了,將你的叔叔們打發去給你守邊了,即便哪天有外敵打過來了,也有他們給你頂著,你安安心心地當你的皇帝便是。
朱元璋之所以將自己的兒子們趕出中樞,純粹是為了能讓朱允炆將來能夠順利地繼承皇位,不用受到他們的威脅,也不用和他們發生衝突,從而對他們下手。
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朱允炆竟然發出了一個靈魂拷問,哦,胡虜來了,叔叔們幫我打,那要是叔叔們打過來了,誰幫我打?
朱元璋瞬間噎住了,呃,總不能讓咱連自己的兒子也給宰了吧?皇位我是傳給你了,這點小事你也該自己想想怎麼處理了。
朱允炆讀了幾本破書,沒處理過政事,所以在對待藩王一事上也很幼稚,他對朱元璋說,要是叔叔們真打過來了,那我先用道德去感化他們,不行的話再收回他們的封地,再不行的話廢了他們的爵位,還不行的話用兵!
朱元璋聽了,一陣無語,搖搖頭嘆嘆氣,因為他自己實際上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所以,為了能夠讓朱允炆能夠安穩地從自己手上接過權力的交接棒,朱元璋也只能將藩王,特別是朱棣,“鎖”在封地,不讓他們入京給朱允炆製造麻煩了。
可是,為什麼朱元璋偏偏在自己臨終前說出“燕王來未”這樣讓人疑惑不解的話呢?眾人又為什麼不敢說話呢?
說白了,朱元璋知道對朱允炆威脅最大的便是朱棣,所以最不放心的也是朱棣,他擔心朱棣很可能會對朱允炆下手。
所以,他在臨終前三問“燕王來未”,不是想讓朱棣入京,而是要確定朱棣沒有入京,仍然老老實實地待在封底!
只可惜,不論是朱允炆也好,是送朱元璋最後一程的臣子也罷,沒有人領會得了朱元璋的意思,或者說他們領會錯了朱元璋的意思——皇帝呀,你才說了不允許藩王入京奔喪,怎麼在這節骨眼上突然問起朱棣來了?你不會改變主意了,想讓朱棣當皇帝吧?這可不行呀!
所以,他們聽完朱元璋三問“燕王來未”之後才會覺得尷尬不已,也不敢回答,說了可能會惹來殺身之禍,所以不如保持沉默。
朱允炆也不能說,更不能問,他也怕會從朱元璋的嘴裡聽到讓他難堪甚至是丟了皇位的話。
不過,這個推論須得建立在朱元璋確實說過“燕王來未”這句話的前提之下,可是朱元璋是否真的說過這句話呢?
實則未必。
朱允炆當上皇帝之後,在別人的忽悠之下,匆匆忙忙、幾乎毫無準備地攤開了削藩的事,一口氣廢了周王、湘王、齊王、代王和岷王五個藩王,最終更是逼得湘王在家自焚。
燕王朱棣看到他們的下場,哪還願意乖乖就範?於是,打出了“清君側”的旗號,發起了靖難之役。
後來,朱棣一路打到了南京,搶走了朱允炆的皇位,可是問題來了,他總不能名不正言不順地當皇帝吧?
所以,他只能讓人給他想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也就是所謂的“燕王來未”——太祖皇帝在臨終前已經改變主意了,他臨死前還在問我來了沒有,分明是將皇位傳給我的意思,可是呀,朱允炆這個小兔崽子竟然矯詔說“諸王臨國中,毋得至京師”,太氣人了!所以,我發動靖難之役是正義之舉,是拿回應該屬於我的皇位!
所以,如果朱元璋當時並沒有說過“燕王來未”這句話的話,這句話便極有可能是朱棣給朱元璋加的戲碼,為的便是混淆視聽。
因為“諸王臨國中,毋得至京師”知道的人太多了,改不了,所以只能加戲。
同時,朱棣這麼做也是為了給自己一個搶侄兒的皇位的名正言順的旗號。
朱允炆的能力也確實太過一般,他但凡有朱標一半的能力,或許他的結局也不至於會這麼悽慘了。
-
4 # HuiNanHistory
在明朝官方的史書中,朱元璋臨終前問大臣們的問題是:燕王(朱棣)來否?
但誰都知道,這段記載其實都是朱棣篡改的,沒有任何參考價值。
朱元璋為什麼要問朱棣有沒有來?根據《明太祖實錄》的記載:
洪武三十一年(1398)五月,朱元璋感到壽數將盡,於是派使者“持符召今上(指朱棣)還京”,途中說是有人矯詔,讓朱棣不用過去了。但是——
上不之知也,疾亟問左右曰:“第四子來未?”言不及他(指建文帝)。
意思就是說:
朱元璋盼著朱棣趕緊過來,問身邊人:燕王什麼時候到啊?根本不管身份侍奉的建文帝朱允炆。
呵呵,朱元璋對朱允炆愛搭不理,你覺得可能嗎?
這段記載顯然是朱棣的捏造。
他為了塑造出朱元璋臨終前有意傳位給他的假象,所以編出了這段故事。反正靖難之役後,誰也不能站出來跟朱棣唱反調了,他愛怎麼遍就怎麼編的。
但是,如果今人把這段話當成真事,那就是太愚蠢了。
總而言之,朱元璋死前沒說任何話,或者說我們根本不知道他說了啥。
回覆列表
朱元璋臨終前問大臣:“老四燕王朱棣回來了嗎?如此反覆問了三遍,大臣們沒人敢回答。”
及太祖太漸,問左右曰:‘燕王來未?’凡三問,無敢對者”。——《明太宗實錄》朱元璋臨死前難道惦記老四朱棣?還真讓你猜對了,老朱害怕死後四兒子朱棣造反,於是連發三問,但是朱棣沒有回來,大臣們不敢據實回答,乾脆保持沉默。
這是發生在公元1398年6月24日應天皇宮(南京故宮)裡的一幕。老朱為何害怕朱棣造反呢?這還要從太子朱標去世說起。
朱標(1355~1392)是朱元璋的嫡長子,按照傳統繼承法,朱標13歲時被老爸立為皇太子,也就是說,朱元璋死後朱標就是接班人。
在隨後的日子裡,朱元璋盡心盡力培養這個接班人。
然而就在老朱進入暮年時,朱標卻先他一步去世了,這就意味著朱元璋多年的心血白瞎了。
老朱在痛苦之餘,選擇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自己的接班人。老朱為什麼不選擇其他兒子,而選擇孫子做他的接班人呢?
這就是老朱的苦衷,朱元璋兒子不少,最有能力,對老朱幫助最大的是他的第四子朱棣。
如果讓朱棣當接班人,那麼其他的兒子們必定反對。因為按照繼承法順序來說,輪不到老四當皇帝。
老朱為了防止兒子們內訌,乾脆選擇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做接班人。長子長孫為貴,這符合傳統繼承法。如此兒子們也就無話可說了。
另一方面就是朱允文為人仁慈厚道,有乃父之風。朱元璋之所以喜歡朱標,是因為他寬厚仁慈,看到了孫子朱允炆彷彿又看到了兒子朱標,套句現在的成語就叫“愛屋及烏”。
說實話,老朱其他兒子們對這種做法肯定不滿意,老朱活著他們也不敢鬧事,但是老朱駕崩就不好說了,朱元璋對此心知肚明。為了孫子以後的江山,老朱在晚年開始大肆屠殺功臣,其目的就是掃清障礙,消滅隱患。
講真最初朱元璋只是擔心朱棣造反,但並沒有動殺心,是老朱做了一個夢才堅定了殺朱棣的決心。
話說有一天,老朱在金鑾殿龍椅上打瞌睡,睡夢中突然從北邊天空降下了一位金甲人,只見他穿過第四個宮門只奔老朱而來,上來不由分說索要龍椅。
金甲人說:“你做事不公平,金鑾殿是我的,龍椅也是我的,你問什麼給別人!”雙方爭執不下,金甲人推了老朱一把,差點從龍椅掉在地上,老朱一激靈醒了。
夢境歷歷在目,老朱一摸自己嚇出了一身冷汗。
“從北邊來的,由第四個宮門進來。”燕王朱棣封地在北京,這不正說明是第四子來搶皇位嗎?
老朱夠狠的,為了孫子,決意要殺了朱棣。
見到老爸後,朱元璋把老四迎進了大殿。隨即從龍案上拿起了一個橘子,剝去皮遞給了兒子,朱棣心中暖洋洋地,爺倆嘮了一會兒嗑,朱棣說我去後宮拜見一下母親。
歷史上朱棣的母親是誰?一直是個謎。朱棣稱帝后,自認是馬皇后的兒子,其實這是往自己臉上貼金,朱棣的親生母親是李妃。
當朱棣見到母親後,把父親剝橘子讓他吃的事講了一遍。最後問:“父親是不是有意讓我當皇帝才這樣做的呢?”
李氏一聽大驚失色,催促兒子趕快回北京。
朱棣十分不解望著母親。李氏著急說道:“你父親從來沒對你好過,他剝橘子讓你吃分明要把你抽筋剝皮,你爸要殺你,趕快跑,晚了你就沒命了!”
朱棣最聽母親的話了,騎上馬連夜逃回了北京。從此再也不敢回南京了。
沒過多久,朱元璋病倒了,殺朱棣這事兒也就放下來了。
但是就在老朱臨死前,突然迴光返照想起了朱棣,於是問身邊的大臣:“朱棣來了沒有?朱棣來了沒有?朱棣來了沒有?
大臣們心知肚明,朱棣沒有來,大臣們沉默不語。
朱元璋其實不是想兒子了,而是想最後時刻殺死他。然而一切都晚了,朱元璋無力迴天。
朱元璋死後,朱棣造反,經過四年時間奪了侄子朱允文的江山,他就是歷史上的明成祖,朱棣的政績在歷史相當不錯,算是一個有為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