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塵添亂
-
2 # 一月半三斤的瘦子
沒曖昧過但有些像閨蜜,從小學到初中運氣很好基本同桌都是女同學,也一直跟女同學一起玩遊戲,什麼編固體膠球、兩個人牽一個人跳那種繩、用手玩那種編花繩、過家家,類似這些遊戲都一起玩過,一起手抄過小酒窩,打打鬧鬧,牽手回家,那時基本都只和女同學玩,最尬的一次是有個女同學我晚上送她回家居然問我TT是幹嘛用的?那時候真的不知道,就回不知道了,現在想起來真的尷尬。不過這些事到我初二時就結束了,那時候發生了一場意外,被車撞了,醒來在醫院,臉上少了塊肉似的,在醫院呆了一個多月,回來家裡呆了一個月,然後就撞自閉了,臉上很大一塊痂,回到學校同學們看我這樣感覺挺怕我的,從那開始自己就變得自卑了,內向了,從前話嘮的我變得沉默寡言很少說話,身體不自覺的就開始排斥異性,直到現在也是,還能再一起玩的男同學就初中那幾個,到現在也是。說這麼多不為了什麼就為了再網上尋找哪一絲絲存在感,一絲絲就夠了,證明我還存在。
-
3 # 韻嘯
沒有過,不知道。我十四初中畢業回家務農,七十年生活,我就是毛孩子,什麼不懂,學過(生理衛生),知道男女事,怕醜不敢想!
我這個人生性木訥,情商也低。中學時代,根本不懂得什麼叫愛情。就是現在,對愛情也只不過是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到現在也沒弄明白愛情的真諦是什麼。
高一的時候,班裡瘋傳XⅩX和XX在搞物件。可我楞沒看出來他們和別人有什麼不同。日常生活中不是多說幾句話,多接觸一點嘛?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往不也這樣嗎?
有人笑我是書呆子,不懂得愛情。
那時候,我只想著學習。我出身普通農民家庭,父母親汗珠子掉地摔八瓣,勒緊腰帶供我上學。我不能辜負父母親的希望。
那時候正是文化大革命後期。雖然上級號召復課鬧革命,但是政治活動還是很多的。一般的社交活動,我能推的就推,能躲的就躲。有人說我走白專道路,我一笑了之。好在我這個人比較隨和,人緣還不錯,也沒有人找我的麻煩。
事情發生變化的是一天中午。上午數學老師在黑板上留下了幾道題,題比較難,解題也比較麻煩。中午大部分同學都去吃飯,我還在教室裡扣吃這幾道題。等我做完了題向食堂去的時候,一位同班的女同學用她的飯盒給我打來了飯菜。
文化大革命時期雖然很瘋狂,但是男女交往還是很謹慎的。一般的情況下,女同學的飯盒很少是借給男同學用的。
我莫名其妙的接過了她打來的飯菜,語無倫次的說:“看看,光顧做題了。好懸沒吃不著飯。”旁邊的幾個女同學擠眉弄眼,嘻嘻哈哈的說:“沒事兒,有人給你打飯的。餓不著!”
她倒沒有什麼特殊反應,只是對同伴們說:“你們胡說些啥?”反倒是我,不知怎麼應付,造得滿臉通紅。
以後的一段時間裡,她買飯時常常帶我的份。我感覺不好意思,連連向她道謝,卻遭到她的白眼。還有一次,我給她飯票她不要,我強行塞到她的兜裡。結果,她生氣了,接連好幾天不和我說話。
就在我懵懵懂懂不知所措的時候,同班的一位老大哥調侃我說:“你傻呀,她咋不給別人買飯呢?"
一句話,點醒了我。原來我這樣木訥的,也有人喜歡我。細想一下,原來我對這個女同學也是很喜歡的。她大方漂亮,善解人意。那一刻,我才感到她就是我追求的物件。
我向她展開強大的愛的攻勢,我們就墜入了愛河。記得她點著我的頭說:“你這木頭腦袋,終於開殼了!"
愛情突然降臨了!我興奮之餘突然感覺到:
愛情原來是人類之間最美好的情感。是男女之間強烈的依戀,親近,長相廝守的感覺。它源於兩個人之間互相喜歡,並願意互相珍惜產生的一種特殊情感。它熱烈而奔放,無私而專一。我們的交往很簡單,只是發自自己內心的對對方的關心和照顧。那個年月,也許是家庭貧寒的緣故。我沒有給她送個鮮花,鑽戒等名貴的東西來表達愛意。最奢侈的也是請她吃頓雪糕喝杯飲料。我給她買最像樣的東西,是一方紅色的頭巾。
現在想起來有點可笑。我們相約,共同努力學習,將來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高中三年很快就過去了,我們都回到了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不在一起,相處少了,聯絡也慢慢減少。特別是一年之後我遠走他鄉,我和她徹底斷了聯絡。
多少年過去了。每當夜深人靜,獨坐書桌前我就想到了她。雖然我們有緣無份,不能夠在一起,學校的那段記憶,永遠珍藏在我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