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牛視
-
2 # 文史經典碎讀
個人認為,私心總是會有的, 作為一個凡人, 越是站在歷史拐點之上的人,承受的責任的選擇也越多,完全沒有私心的可能只有聖人,但陳玉成絕對是一個值得敬佩的人,1862年為太平天國叛徒奏王苗沛霖誘騙中計,解送清營。在敵人面前大義凜然,堅貞不屈,慷慨就義,年僅26歲。
-
3 # 叫醒不過三生
個人認為陳玉成是沒有私心的。
陳玉成,廣西藤縣人,太平天國著名的軍事家、統帥,少孤,陳玉成14歲隨叔父參加金田起義,驍勇善戰,被封英王。咸豐三年(太平天國癸好三年,1853年),隨軍西征。1862年陳玉成被太平天國叛徒苗沛霖誘騙中計,解送清營,五月初八,陳玉成在河南延津縣慷慨就義,年僅26歲。
1854年攻武昌,率500勇士縋城而上,大隊繼進,攻克該城。因功升殿右三十檢點,統陸軍後十三軍和水營前四軍,轉戰湖北﹑安徽等地。他治軍嚴整,驍勇富謀略,善築壘圍攻﹑抄襲後路以及於收隊時殺回馬槍,故有“三十檢點回馬槍”之諺。六年春,鎮江被困,隨燕王秦日綱往援,因內外音訊不通,即帶壯士數人乘船舍死衝入鎮江,與守將約定內外夾攻,遂大敗清軍,解鎮江圍,並與各友軍共破江北﹑江南大營。石達開出走後,受封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軍主將,和李秀成等同主軍政,力挽危局。八年夏,與李秀成會於安徽樅陽鎮,商定共解京圍大計,先破浦口江北大營,繼而馳援廬州(今合肥),在三河之戰中,以迂迴包抄戰術斷敵退路,全殲湘軍精銳李續賓部。九年,晉封英王。十年,會同各軍再破江南大營,東征蘇州﹑常州。時湘軍四路東下,安慶被圍,他注重上游,力主先救安慶。秋,太平軍計分兩路,合取湖北,迫敵回救。他率大軍趨北路,於次年二月進抵湖北黃州(今黃岡),因受英國侵略者的阻撓和南路李秀成誤期,未能合取武昌,遂回師徑援安慶,多次苦戰失利。八月,安慶陷落,陳玉成退守廬州,受嚴責革職。同治元年(太平天國壬戌十二年,1862年)春,派部將陳得才等率師去陝西等地招兵,廬州守軍兵單被圍急。四月,率部突圍,走壽州(今安徽壽縣),為叛徒苗沛霖誘捕,解送清營。在敵人面前大義凜然,堅貞不屈。
就他的一生來看,陳玉成驍勇善戰、大義凜然。是沒有私心的。
陳玉成是太平天國名將,經常和李秀成被拿來一同比較,有很多論者認為認為李秀成私心太重,而陳玉成大公無私。甚至有人說,李秀成對陳玉成心懷妒忌,對救援陳玉成的安慶三心二意,而陳玉成則屢屢救過李秀成的急,究竟是不是這樣?陳玉成難道真的沒有私心?他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回覆列表
提及陳玉成,不得不說一下李秀成。
陳玉成(1837年—1862年),廣西藤縣人,是太平天國後期重要將領,驍勇善戰,被封英王。原名陳丕成,洪秀全賜名玉成。陳玉成是太平天國名將,一度名義上的全軍總司令,也是屈指可數的歷經近當代歷史風雲變幻、始終未被“打倒”的太平天國重要領袖之一。許多論者都認為,安慶是天京門戶,皖北則是太平天國最重要的根據地,陳玉成始終積極援救安慶,而李秀成三心二意,公私高下,不言而喻。
另外,陳玉成和李秀成兩位都是太平天國後期最優秀的將領,因為李秀成在被俘之後乞降不成被殺害,而陳玉成寧死不降,歷史上相對來說對陳玉成的評價相對高一些。小編其實也是更喜歡陳玉成多一些,因為還有趙烈文《能靜居士日記》說他“貌甚秀美,絕無殺氣”~~~
再說一說陳玉成被俘寧死不降的細節,也可看出陳玉成是一個忠貞不渝,心直口快之人。
安慶失陷後,陳玉成退守廬州,“請命自守”,並派扶王陳得才、遵王賴文光等遠征豫陝,“廣招兵馬,早復皖省”。陳玉成打算分兵掃北,“由汴梁直取燕京,共歸一統”。但這時他的處境十分困難,外有敵軍多隆阿部進逼,內有天王洪秀全的革職處分。
1862 年5月,多隆阿圍攻廬州,陳玉成決定棄城北走,同遠征的西北軍會合。正在此時,盤踞在壽州已暗投清軍的苗沛霖誘勸陳玉成前往壽州,並許以幫助陳玉成攻取河南。陳玉成不聽部下的再三勸阻,決意出走壽州,結果中計遭擒,被送往清帥勝保營中。陳玉成在敵人面前表現出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據《被擄紀略》載:苗將英王陳玉成上來。英王上去,左右叫跪。陳玉成大罵道“爾勝小孩,在妖朝第一誤國庸臣。本Quattroporte在天朝是開國元勳,本Quattroporte三洗湖北,九下江南,爾見仗即跑。在白雲山踏爾二十五營,全軍覆滅,爾帶十餘匹馬抱頭而竄,我叫饒你一條性命。我怎配跪你?好不自重的物件!”勝保想以榮華富貴來誘降,陳玉成喝道:“大丈夫死則死耳,何饒舌也!”1862年6月4日,於押解進京途中被殺,就義於河南延津,時年僅二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