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有男寶初長成
-
2 # 凌兒媽媽
對於我家大寶,我覺得我對她的陪伴不足。剛開始因為在外地工作,很少能夠陪伴孩子。錯過了最初親子關係的建立,雖然不至於影響到孩子的安全感,但這方面自己做得確實不滿意。
還有就是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生活習慣等等各方面,覺得自己做的並不好。也許就是因為錯過最初親子關係的建立,所以導致後面的親子溝通也很難進行。所以父母一定要在孩子三歲前多陪伴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
-
3 # 丁媽親子時光
在孩子的成長中,我對自己做的不是很滿意的地方是:
知道做不到,等於不知道。
很多道理都懂,甚至說起來一套又一套,但說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不能做到知行合一。我總結出我之所以這樣是深受原生家庭的影響、自身思維模式的限制、不願面對改變的困難。
1.情緒管理,我一直都知道,我應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做個溫和堅定的媽媽、遇到事情不大喊大叫、不隨便對孩子發脾氣、在管理情緒方面給孩子做積極健康的榜樣。但事實是,孩子一做了我認為我不應該做的事情,我就炸毛了、怒髮衝冠、河東獅吼……
2.親子閱讀,知道培養孩子閱讀的重要性,也一直踐行,但有事也會偷懶、和孩子閱讀時敷衍了事。
3.高質量的陪伴,知道陪伴孩子需要身心俱在,不能一心二意,也知道陪伴的重要性,很多時候,就是一邊玩手機一邊培孩子或者一邊做其他的事情一邊陪孩子,沒有做到高質量的陪伴。
-
4 # 毛毛蟲夢工場
我是工作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兒子17歲讀高二了,也快為成年人了。有句話說得對,“孩子啊,我還沒來得及好好抱抱你,你就這麼長大了”!一晃這麼多年過去,我也從一名不成熟的爸爸,走到了現在。也算是有了些許經驗,其實更準確地說是教訓,在這共享一下。
17年前,兒子出生。我便欣喜萬分,全家人也跟著高興的不得了。從此,有關兒子的生活用品、玩具、書籍、食品等等,想到的,聽到的,看到的,樣樣齊全,應有盡有。但是,其中幾乎沒有幾樣我認真的陪他去了解、欣賞、體驗過。如果再給我機會,我要儘量陪他看電視,看兒童書,陪他騎童車,教他唱兒歌,陪他堆積木、畫畫......讓他透過這些事物,得到更多快樂,掌握更多的技能,和學到更多的知識。
如果再給我機會,我會帶著家人,帶上相機,陪兒子去鄉下。去看花、看草、看參天大樹;去田野看水稻、看水果、看蔬菜,去欣賞農民的勞動成果;去爬山、去看野花野草、去採野果子,去接受大自然的洗禮和擁抱,去體驗大自然的厚愛。再用相機把兒子和我們一家人在一起的快樂和溫馨,永遠永選地記錄在相片裡。我絕不會再讓他整天呆在城市中的那個小籠子裡,成為一隻嚮往藍天的小鳥,可憐的小鳥。
如果再給我機會,我會放下身姿,與他親密地交流,友善地溝通。更多地去進入他的內心,走進他的世界,去感受他的喜怒哀樂,去體驗他的煩惱憂愁;去看看他有什麼感受,有什麼需求;去發現、瞭解、分析並幫助學生時代的他實現心中的夢想和追求。
如果一切能夠重來,我一定會少一些批評、責罰、甚至打罵。我會讓他更喜歡我尊敬我理解我。這樣我才能與他一道好好分析: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錯在那裡?什麼是失敗的真正原因?有什麼更好辦法?直到他明白是非,直到我們一起找出解決問題的妥善方案。絕不讓他的少年兒童生活,在我的威嚴下充滿淚水、委屈、無奈和驚慌失措。而是過得更加健康、快樂、充滿著Sunny和關愛。如果這樣,我一定能把他培養成一名Sunny少年。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還會陪著他一起逛書店,一起泡圖書館,一起逛公園,一起旅遊,一起早早起來鍛鍊身體......一定不讓學習機、電腦、電視機和大量的作業佔有他的大量時間。也不讓那些無聊的娛樂和可有可無的應酬,侵佔我的周未,侵佔我對他的陪伴。
然而晚了,一切都不會重來。高中已唸到一半了,我和兒子周未在家見面機會越來越少了。將來還要讀大學,要就業,更是一年難得幾回見。現在,對仍在成長的他,我只能在心裡默唸:孩子,好自為之吧,為父總算還是盡力了。
回覆列表
對於孩子我認為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所以我對孩子最虧欠的就是曾經有兩年沒有在他的身邊陪伴他。
由於工作原因不能在身邊照顧她,並且老人沒有辦法來到市裡所以只能把孩子放在老家,那時候每次回去孩子都感覺想跟媽媽親近但是又有點害怕,每次離開的時候孩子都特別傷心。
缺少陪伴的孩子很孤單那時候一直感覺孩子很內向,所以我認為造成這個的原因就是缺少了我們的陪伴。
跟隨老人的孩子更膽小由於老人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較低,所以孩子跟隨老人也接受不了新鮮事物,從而導致孩子看到新鮮事物產生害怕膽小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