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前端搬磚小韓
-
2 # 超級大喇叭叭叭
不管願不願意,我都是這麼做的
為了光碟行動,我決定少吃飯多喝水
最近大家都被光碟行動刷屏了吧。
光碟行動從2013年進入大家的視線,一路走來到現在也有7年多的歷史,現在這個時候重提顯然是個不尋常的訊號。
而且根據最近光碟行動刷屏的程度,登上熱搜的次數,主流媒體的宣傳力度來看,絕對是當一件大事來安排的。
我查了下最近的新聞,發現近期還有一個訊息:七月份CPI上漲2.7%,其中豬肉價格上漲85.7%,鮮菜價格上漲7.9%之多。
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全國的消費都受到了限制,那段時間不少農產品都銷不出去,甚至全部砸在手裡,這導致部分農產品價格也有一定程度下降。
現在疫情慢慢得到了控制,大家的消費意願也變強,可以看看現在出門活動的人有多少,各種商業街步行街是不是也變得熱鬧。
需求起來之後,供給跟不上,那漲價說來就來。關鍵是漲的也太可怕,我就問問在座的各位有多少豬肉自由的?反正頓頓大魚大肉的日子早就跟我拜拜了。
現在雞蛋,鮮菜,米,面又怎麼樣呢?建議大家去逛逛超市,逛逛菜市場,看樣子又在漲價搞得我都想囤一些。
說完CPI我們再說說通貨膨脹,要知道一個東西漲價我們手裡的錢就相對變少:本來手裡有100塊錢,10塊錢一斤的糖豆可以買十斤;現在糖豆漲價漲到20塊錢一斤,手裡還是100塊錢,那就只有5斤能買。
這種情況更好的解決辦法是什麼?那就是糖豆漲價到20塊錢一斤,手裡的錢也變成200塊,那到手的量是不變的。
可惜啊,上半年為了穩定疫情,大量的貨幣都“灌進”企業那裡,而且明文規定不準流入房地產,水來了,還是這麼大的水,拿什麼去接呢?
房地產?房住不炒
那它只能到它能去的地方,於是有了CPI的變化,有了豬肉的變化,有了魚蛋奶菜的變化。
所以為了房子,還是少吃點吧!
“光碟行動”應成為日常習慣
從2013年至今,以反對“舌尖上的浪費”為目的的“光碟行動”已開展4年。隨著中央八項規定的嚴格執行和反腐風暴的掀起,公款吃喝和炫耀性消費明顯減少,“按量點菜”的觀念開始樹立。
這麼多的食物被浪費掉,著實令人心疼。雖然鈔票能買來糧食,但浪費糧食和浪費錢財卻是截然不同的。鈔票、貨幣、金錢都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但是糧食卻是一種實實在在的、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古詩幾乎每個人都知道,但是為了所謂的面子,有些人卻在大量地浪費食物。
昨天是“世界飢餓日”,這個日子的設立就是在提醒人們不要忘記世界各地有幾億人長期捱餓。在中國,雖然已經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但是在一些貧困山區,賴以為生的卻還只是窩頭鹹菜,還有一些山區的孩子為了讀書,中午在學校只能餓著肚子,所以國家才有“營養午餐計劃”。
當我們在商務、婚宴、家庭聚會的餐桌上,看著大量的飯菜被倒掉,再想想那些瘦小的貧困孩子,難道不會覺得臉紅嗎?即便在餐桌上花的是自己的錢而非公款,但是如果能夠少點些菜、少浪費一些,然後用省出來的預算去資助貧困孩子,讓他們都能在學校吃上一頓有營養的、熱乎乎的午飯,這難道不是一件更好的事兒嗎?
生活條件好了,有錢了,吃點喝點、享受美食當然無可厚非,但是完全沒必要也不應該為了擺排場、講面子去點那麼多壓根兒吃不完的生猛海鮮、雞鴨魚肉。在真正有素養、有文化的人眼中,這種奢靡與浪費,恐怕恰恰是丟份兒、丟面子的行為。對於那些餐廳的經營者和服務員來說,雖然您是“豪客”,大大地照顧了他們的生意,但是轉過臉去,沒準兒他們還會在私底下議論您“人傻錢多”……
吃多少點多少,儘量做到“光碟”,實在吃不完的打包帶走,絕不浪費食物,這樣才是真正的時尚與文明。這樣的理念,應該深入人心,這樣的行為應該成為每個人的習慣。
至於商務宴請和婚喪嫁娶,倒是不妨多一些“自助餐”的模式,讓人們吃多少取多少,這樣一來菜品足夠豐盛,同時也不至於造成太大的浪費。
與此同時,餐廳也應該把提供半份菜、小份菜的好習慣堅持下去,同時儘量提供免費打包盒,提醒、倡導顧客把吃不完的食物打包。在這方面,行業協會應該發揮出更積極的宣傳、引導作用。
據新華社報道,一些政府機關、大學和私企食堂,也是“舌尖浪費”的重災區。要改變這樣的狀況,相關單位的領導都應該負起責來。提高食堂的服務水平、菜品質量是一回事,鋪張浪費就是另一回事了。要讓員工吃得好,不妨一週的五個工作日裡每天的選單花樣翻新,但是沒必要一頓飯就準備齊所有的菜色。企事業單位裡的食堂什麼樣子,很多時候也體現著這個單位的社會責任感。
總之,反對舌尖上的浪費,倡導光碟行動不應該是一陣風式的,而是應該成為我們的日常習慣。在我們這個發展中國家,還有一些人在貧困線上掙扎,當我們品嚐美味的時候,也不應該忘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