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簡單爆料
-
2 # 數字化電商模式
分享經濟和返利模式的區別很大,根本就不是一個概念!首先我們要明白兩者的定義,分享經濟是移動網際網路經濟的表現形式,是用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網際網路+),對傳統資源進行結構最佳化和重新配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新的財富生產和分配機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是網際網路技術發展到新階段的新事物!最重要的特徵就是分享和共享,分享產品知識(不是產品廣告,產品知識是產品能為消費者解決什麼問題,如何解決,能帶來多大利益),共享產品利潤(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產品都是自帶IP可追蹤),是知識型產品帶來普惠型商業模式!
返利模式是傳統商業模式的一種,是你幫我賣了產品我按協議分給你一定的利潤作為銷售報酬,是一個簡單的代理或者僱傭關係!
那麼分享經濟和返利模式之間有什麼關鍵?這就不得不說最近非常猖獗“消費全返”這種新的傳銷形式了。消費全返是打著分享經濟名義的新的傳銷騙局,以消費投資的名義和小額消費獲得大回報為誘餌,利用移動網際網路分享可以快速形成規模效應的技術優勢,進行傳銷活動,具體操作形式是這樣的:以高出市場正常價格數倍的產品作為誘餌,例如黑茶,價值也就幾十元,然後標價幾百甚至上千元,承諾在多長時間內返還購物款,同時送你積分,你只要找到人配對購物,不到你的消費款項返還你,而且還有高餓回報!說穿了,就是拉著你來一起騙人,把騙來的錢分給你一點!因為消費全返這種傳銷的隱蔽性較強,數額又不大,所以上當受騙的人很多!
真正的消費投資,利潤點來自去中間化,就是消費者取代中間商賺錢,最重要還是零成本,就是你原來花多少錢現在還花多少錢,是不增加消費成本,不是把原來100元的東西賣到200元,然後透過積分形式讓你拉人頭騙錢!這是新的傳銷形式,一定需要大家警惕的,遠離傳銷,不要害人害己!
-
3 # 萬能的凱瑞
分享經濟和返利模式根本就是兩種不同級別的東西。返利模式根本談不上模式,更談不上分享經濟,僅僅是一種營銷手法,包括三級分銷,全返,消費分紅等,只不過是商家或平臺的一種噱頭
分享經濟和共享經濟相關聯!
我先用一句話來給大家解釋,
共享經濟:閒置利用再分配,你剛好需要,而我剛好有
共享經濟裡的代表有滴滴,摩拜共享單車,陳歐的街電,Airbin,共享公寓等
這些都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一個產品可以分享給多個人使用,而他們的盈利方式大多都不是租金或者佣金。而是資金流動和資金沉澱。
比如:10個人共用一臺單車,每個交押金299,單車的成本費回來了,哪怕10個人有一個退押金,那麼是有充足的資金來填補。
另外充值的時候是定額的,我們不會一次性用完,那麼就有資金的沉澱。
但是,人家這是實實在在的付出了服務的
此外,大多的消費返利,很少有真實的消費,消費返利的佣金很少,而大多的商家為了快,都會設定推薦獎,獎勵佣金遠遠大於消費返利。如果有一個人做這樣的專案,你會選擇賺推薦佣金,還是等著自己消費返利?
-
4 # 孫洪鶴
分享經濟的商業邏輯是:社交化電商;而返利模式的商業邏輯是:倍增-裂變理論,這是這兩者最大的區別。
分享經濟的基礎是社交化電商,返利模式的基礎是倍增-裂變,二都的相同點:都是分享別人就可以賺錢,但本質完全不同。
1、分享經濟:是以社交化電商為基礎的:分享經濟是以社交化為前題,本質是二級,不存在倍增,更多以新零售為主。
比如,我買了一件好衣服,價格又便宜即,好品+便宜實惠,那我就可以把‘好東西’分享給我的朋友,我的朋友也開心,我們的關係不會有任何負評影響,而這時,賣東西的平臺,比如新零售平臺,還會給我返利,我就更開心了。
比如,新零售S2B2C模式就是這種,以零售為主,社交化電商模式,比如我在線上有個實體店,我就想作新零售,那我不僅可以分享賺錢,還可以利用平臺上的所有產品+實體店結合賺錢。
總結1:分享經濟是以社交化電商為主,把好的東西-便宜的產品分享給朋友,賺錢側重於零售,新零售S2B2C是最直接的業態形式。2、返利模式的基礎是倍增-裂變,直銷和傳銷就是倍增返利,還有全返的模式:這種利用倍增返利的模式往往以發展下限為主,靠發展下級而返利賺錢,並不是以新零售為主。
比如,直銷返利,你就先要成為會員-然後發展下級-獲得相應級別的返利,這時你的返利不是以零售為主,而是靠發展下級的錢而返的;同時,很多直銷是多級的,甚至是無限制的發展下級,這就是傳銷。
比如,某平臺會員門檻費是2580元,你先交納,成為會員,然後,每日固定消費達到級別要求,然後你每發展成交一個新的就會給你“返利”-當你發展了3個後某級別後,你就會升級,以此類推,這種返利其本質就是“倍增-裂變”。
分享經濟和返利模式的直銷、傳銷是有本質區別的,創業者一定要區分:很多不明事理真相的有2個嚴重的誤區:
第一個誤區:分享經濟和返利模式就是一回事:
現在很多直銷公司、微商、傳銷都在以分享經濟為由頭,但真實做分享經濟-新零售的平臺並不多,正規的也不多;
第二個誤區:分享經濟就是傳銷:
這個觀點,也是不對的,雖然現在利用分享經濟-共享經濟的概念做多級直銷和傳銷的很多,但是,事實上分享經濟是根本苗紅的,共享經濟是未來趨勢,雖然水深王八多,但是這種商業模式是好的,只是利用它的人有問題。
-
5 # 吳懟懟
近幾年,分享經濟的概念很火,那麼共享經濟到底是什麼呢?按字面意思,就是透過共享模式賺錢。
比如說二手租衣平臺,閒魚、轉轉等等,出售閒置物品,換取收益;還有一種是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車和充電寶都是屬於某個公司的,個人只有使用權沒有購買權,支付一定的費用獲取到使用價值。
所以,共享經濟的核心在分享,與別人分享你的物品,分享同一輛單車,同一個充電寶。
而返利則與淘寶電商有很大關係,有些第三方平臺,以返利的形式幫商家做推廣,消費者透過返利連結可以獲取一定數額的優惠券。
後來淘寶開始介入,很多返利平臺受到影響,於是淘寶平臺有了一批專業的淘寶客,在淘寶預設的情況下開始繼續操作返利網的模式。
-
6 # 蝸牛返利
返利是一個規模效應,用的人越多,越容易賺到錢。
每個人都要購物,每個商家都要賣東西,將這其中搭橋,就是返利,將購物的資訊分傳遞,就是分享經濟。
為什麼返利會存在?因為它確實很省錢,很方便。
0元購活動,天天都有,擼就完事了
淘禮金活動,擼就完事了
前方到站-領券站(但是不準下車)
買這種蠶絲被確實太貴了,幾百塊,心都在滴血。
莫著急,我來拯救你的心,領券購買還有誰?
廚房專用電子稱,飯都吃不起了還要稱?
莫著急,領券購買天天吃美食
前方到站-天貓站(但是不準下車)
<
天貓零食一塊錢,一枚硬幣,一堆零食,划算、靠譜
天貓生鮮買點菜,不吃外賣自己做,健康最重要,關鍵還划算,靠譜
天貓優惠享生活,生活用品天天用,划算、靠譜,用完我再來
前方到站-羊毛站(但是不準下車)
買了這麼多,都快放不下了。
隨著列車的飛馳,我們即將迎來最後一站-終點站(請所有的購物旅客準備好自己的購物車,我們開始下單吧)
一件查詢自己購物車商品的所有優惠券,一目瞭然所有返金。
有興趣可以聯絡我呀,一起省錢賺錢
-
7 # 倪雲華
分享返利模式最早的大規模使用是在亞馬遜,亞馬遜在1996年推出了他們的分享推薦的機制,當時他們還為機制申請了一個專利號。透過這個機制,全世界的人都可以透過這個系統向身邊的人去推薦書籍。一旦身邊的人購買了書籍,這個推薦者也可以獲得一定的獎勵。隨後這個機制從書籍延伸到了亞馬遜的全網的所有的產品的體系,為此也為亞馬遜帶來了大量的流量和交易。除此之外,我們在一些音樂電影等線上討論評論欄的旁邊,也可以看到說從MSN網站上購買這樣的案件,所以方便使用者去點選。
因為分享返利的模式是說一方希望銷售產品和收入,而另一方它具有流量,將這些眾多的流量的點匯聚起來,就可以成為海量的流量,海量的流量和海量的商品聚集起來,就可以成為海量的交易的來源,這就是網際網路時代非常重要的一種推薦和分享的機制。我們今天看到眾多的推薦,包括裂變的形式,其實背後都有這樣的原因,大家在生態鏈當中都可以獲得相應的利益。
在國內我們看到有很多這種分享返利的例子,最典型的包括我們在阿里旗下對於阿里的淘寶和天貓這樣的推薦的方式裡,專門有一個網站叫做阿里媽媽,如果你有一個網站,或者你是個作為個人,你都可以在阿里媽媽上去註冊賬戶,去獲得相應的產品推薦的連結,一旦透過你這個連結產生了交易,那你就可以在阿里媽媽這個平臺上獲得收益了。所以當我們看到特別是在雙11的時候,我相信你的朋友圈,你所在的群裡或者你個人的微訊號上會獲得很多人的推薦,包括一些紅包的推薦。
我想告訴你是在這些推薦的背後都是帶著相應的連結的,這些人都是天貓和淘寶的最好的商品的推銷員。所以在這個時代我們看到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商品的推薦者,並且可以在推薦的過程當中獲得他應有的獎勵。除此之外還有非常直接的這種商品推廣的方式,比如說我們看到一些圖片的網站,一種典型的圖片分享的網站。使用者在這個網站上去分享各種各樣的圖片,可能這個圖片當中背後就帶著相應的連結。當你對這個圖片很感興趣的時候,你點選這個連結進去,進入到其他的交易網站,你下單了,這時候作為網站和圖片的上傳人,他們都能夠獲得收益。
所以這種方式非常的直接和簡單,但是又非常受到使用者的喜歡,特別是商家的喜歡。經過一些資料統計,它所提供的使用者數比google和Facebook都要多,因為它的使用者的點選的效率非常的高,這也是在背後的分享返利的一個基礎的來源。請你思考一下,你透過什麼樣的方式可以讓你的使用者願意去幫你做這件事情,你可以設立什麼樣的獎勵的機制,以及你透過什麼樣的方式去跟蹤使用者的分享,並且給予他們應有的獎勵,這就是分享返利機制所形成所必需的三個條件。
回覆列表
我覺得分享經濟跟返利模式之間的區別是很大,站在使用者或者購買者的角度,其差別似乎不大,因為你都因此獲得了收益,減少了支出。從字面上可以理解,分享經濟是重在分享,共享,在分享的同時也會存在部分類似返利的形式,那個屬於平臺或者網際網路公司的一種燒錢推廣的方式,提高知名度和使用者的使用率;而返利模式,只是簡單的返利,而不存在共享。
分享經濟的重點是分享資源或者其他形式的存在的服務品,這種完全屬於一種口碑營銷的轉變,就是有人覺得這個東西好,非常好用,然後告訴其他人,這個口碑;而演變一下,我覺得這個東西好,我告訴別人,會有部分是收益獎勵,那我很樂於把這個告訴別人,但確實是這個東西非常好,能夠解決我的問題和推薦使用人的問題,還可以提高效率,節約成本,那為什麼不推薦呢,這個就是分享經濟。而返利模式,只是屬於口碑傳播,我在這個網站購買了,是真的能返,確實達到了我的要求,所有我會把它推薦給我的朋友們,我完全沒有收益獎勵。
但是近幾年出現這樣的一種模式,屬於衍生模式,就是我覺得這個好用,或者我在用這個物品或者被提供服務,如果我邀請好友來,會有一個專屬的邀請碼或者要求連結,來識別哪些人是我邀請來的,然後會給我部分獎勵,如果好友後續還繼續使用,產生了轉化(比如購買、投資、消費等等),也會有一定形式的獎勵。但是這種我覺得不算分享經濟,我覺得提供的服務資源與分享經濟中的資源不是共享的,前者是資源過剩,而後者是資源共享,另外分享者是看到有獎勵或者被某種關係驅使你去邀請好友。
分享經濟的主體是資源閒置,透過分享和共享,達到資源的有效利用,實現價值最大化,生產力最大化,而且能提高使用者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