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謹地說,出版物的成本就是:出版物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成產資料價值和必要勞動價值的貨幣表現。簡單說就是,出版單位在進行出版物的編輯、複製和發行等活動中所支付的費用。
大家能想到的最直接的成本有哪些呢?稿酬(翻譯費和版稅等)、排版費、印刷費、用紙費。還能想到別的嗎?還有編輯費、校對費、封面設計費、裝訂費、倉儲費、稅等等。
嚴格來講,書的成本包括:稿酬及校訂費用,租型成本,原材料及輔助材料費用,製版費用,印裝(製作)費用,出版損失,編錄經費,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費用。
1.稿酬及校訂費用:作者、譯者、校訂者報酬、外版版稅等。
2.原材料及輔助材料費用:紙張等。
3.製版費用:排版費用、製版以及製作膠片的費用等。
4.印裝(製作)費用:印刷費用、裝訂(包裝)費用等。、
5.出版損失:重新編輯加工費、退稿費、報廢等。
6.編錄經費:比如編輯工資、辦公費等。
7.管理費用:如出版單位行政管理部門人員的工資、辦公費,會議費,差旅費,相關稅金等。
8.財務費用:為籌集資金生產經營所需資金而發生的費用。比如,貸款等支出的利息,外匯業務的匯兌損失,支付給金融機構的手續費等。
9.營業費用:又稱銷售費用,指出版物發行過程中各種活動的費用。比如發行部門人員的工資、辦公費,發行部門的會議費、差旅費、固定資產折舊費,宣傳推廣費,展覽費,包裝費,倉儲費等。
補充幾句,這些費用其實是有不同屬性的: 1.變動成本:隨著印刷量的增減而增減的成本。如原材料的費用。 2.固定成本:有些費用是固定的,不受音量的影響。比如編錄費用、製版費用等。
考慮到單本的情況,單本固定成本和印數有關,如果印數多,分攤到每一冊中的成本就低,所以印量越大,單本的成本佔比會越小。
可能有些讀者更關心如果出版電子書,可以省掉哪些成本,圖書的定價是不是還有下降的空間(暫不論電子書的定價策略等)?
從上面的介紹來看,電子出版可以省掉的成本有:原材料及輔助材料費用、印裝(製作)費用。這兩項費用在圖書的總成本佔怎樣一個比例呢?這個問題不好回答,這個比例與印刷的數量、定價等諸多因素有關。
簡單而論,以我所關注的領域的圖書來看,原材料及輔助材料費用、印裝(製作)費用成本率10%-20%。某項成本率=某項成本/(定價×冊數)。
幾點說明: (1)下面的值只是我本人關注的領域的一般經驗值,只適用於科技圖書,但不普遍適用於所有門類的圖書,但估算方法可以借鑑; (2)下面的示例只是方便大家理解的簡單估算,不是出版社的嚴格成本核算(出版社實際是總量核算然後除印數的,為了直觀,便於讀者理解,這裡簡化為單本書的成本和利潤構成),其中略掉了部分不好理解的細節。 (3)目前科技圖書的首印量很不樂觀,一般技術類圖書首印量在3000~4000冊是較普遍現象。
舉例來說,一本定價60元的書,首印按3000冊計算,大概能有多大的利潤呢?其實很容易大致估算。
1.印製費用(含紙張等材料費):一般是10%~20%,取8元。
2.作者版稅(或外方授權):一般是5%~12%,取4.5元。 (作者稿酬請參見:寫一本書作者到底能拿到多少稿酬?)
3.翻譯費:一般佔3%~8%(一般不安版稅率,多按一次性費用分攤在首印冊數中),取3元。
4.編校費:一般佔2%~7%,取1.5元。
5.排版設計費:一般佔2%~7%,取1.5元。 6.綜合管理型費用:一般佔3%~8%,取3元。
大致算下來,總成本合計21.5元。
利潤多少呢?單本利潤:60-21.5=39.5元?這也太暴利了吧!
其實不然。書並不是按定價賣的!應該算上折扣,於是就變成了:60×0.6-21.5=14.5元?利潤還是不低啊。
還不準確。因為還要扣掉稅(目前稅率是1.13):60×0.6/1.13-21.5=31.85-21.5=10.35元。這個似乎比較合理了。
但是,做出版的人都知道,書並不是發出去就全能賣掉的,總是有退貨有破損的,考慮一個10%的報廢率是較為理想的情況(有些出版社或有些門類會考慮20%)。那麼就變成了:60×0.6×(1-0.1)/1.13-21.5=28.67-21.5=7.17元。
算下來,定價60元一本的書,印3000冊(考慮破損,實際賣掉2700冊),出版社可以賺:7.17×3000=21510元。
上面的案例只是一個估算,基本方法和大致的情形可供參考。
嚴謹地說,出版物的成本就是:出版物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成產資料價值和必要勞動價值的貨幣表現。簡單說就是,出版單位在進行出版物的編輯、複製和發行等活動中所支付的費用。
大家能想到的最直接的成本有哪些呢?稿酬(翻譯費和版稅等)、排版費、印刷費、用紙費。還能想到別的嗎?還有編輯費、校對費、封面設計費、裝訂費、倉儲費、稅等等。
嚴格來講,書的成本包括:稿酬及校訂費用,租型成本,原材料及輔助材料費用,製版費用,印裝(製作)費用,出版損失,編錄經費,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費用。
給大家簡單歸歸類:1.稿酬及校訂費用:作者、譯者、校訂者報酬、外版版稅等。
2.原材料及輔助材料費用:紙張等。
3.製版費用:排版費用、製版以及製作膠片的費用等。
4.印裝(製作)費用:印刷費用、裝訂(包裝)費用等。、
5.出版損失:重新編輯加工費、退稿費、報廢等。
6.編錄經費:比如編輯工資、辦公費等。
7.管理費用:如出版單位行政管理部門人員的工資、辦公費,會議費,差旅費,相關稅金等。
8.財務費用:為籌集資金生產經營所需資金而發生的費用。比如,貸款等支出的利息,外匯業務的匯兌損失,支付給金融機構的手續費等。
9.營業費用:又稱銷售費用,指出版物發行過程中各種活動的費用。比如發行部門人員的工資、辦公費,發行部門的會議費、差旅費、固定資產折舊費,宣傳推廣費,展覽費,包裝費,倉儲費等。
補充幾句,這些費用其實是有不同屬性的: 1.變動成本:隨著印刷量的增減而增減的成本。如原材料的費用。 2.固定成本:有些費用是固定的,不受音量的影響。比如編錄費用、製版費用等。
考慮到單本的情況,單本固定成本和印數有關,如果印數多,分攤到每一冊中的成本就低,所以印量越大,單本的成本佔比會越小。
可能有些讀者更關心如果出版電子書,可以省掉哪些成本,圖書的定價是不是還有下降的空間(暫不論電子書的定價策略等)?
從上面的介紹來看,電子出版可以省掉的成本有:原材料及輔助材料費用、印裝(製作)費用。這兩項費用在圖書的總成本佔怎樣一個比例呢?這個問題不好回答,這個比例與印刷的數量、定價等諸多因素有關。
簡單而論,以我所關注的領域的圖書來看,原材料及輔助材料費用、印裝(製作)費用成本率10%-20%。某項成本率=某項成本/(定價×冊數)。
一個簡化的成本及利潤估算案例幾點說明: (1)下面的值只是我本人關注的領域的一般經驗值,只適用於科技圖書,但不普遍適用於所有門類的圖書,但估算方法可以借鑑; (2)下面的示例只是方便大家理解的簡單估算,不是出版社的嚴格成本核算(出版社實際是總量核算然後除印數的,為了直觀,便於讀者理解,這裡簡化為單本書的成本和利潤構成),其中略掉了部分不好理解的細節。 (3)目前科技圖書的首印量很不樂觀,一般技術類圖書首印量在3000~4000冊是較普遍現象。
舉例來說,一本定價60元的書,首印按3000冊計算,大概能有多大的利潤呢?其實很容易大致估算。
1.印製費用(含紙張等材料費):一般是10%~20%,取8元。
2.作者版稅(或外方授權):一般是5%~12%,取4.5元。 (作者稿酬請參見:寫一本書作者到底能拿到多少稿酬?)
3.翻譯費:一般佔3%~8%(一般不安版稅率,多按一次性費用分攤在首印冊數中),取3元。
4.編校費:一般佔2%~7%,取1.5元。
5.排版設計費:一般佔2%~7%,取1.5元。 6.綜合管理型費用:一般佔3%~8%,取3元。
大致算下來,總成本合計21.5元。
利潤多少呢?單本利潤:60-21.5=39.5元?這也太暴利了吧!
其實不然。書並不是按定價賣的!應該算上折扣,於是就變成了:60×0.6-21.5=14.5元?利潤還是不低啊。
還不準確。因為還要扣掉稅(目前稅率是1.13):60×0.6/1.13-21.5=31.85-21.5=10.35元。這個似乎比較合理了。
但是,做出版的人都知道,書並不是發出去就全能賣掉的,總是有退貨有破損的,考慮一個10%的報廢率是較為理想的情況(有些出版社或有些門類會考慮20%)。那麼就變成了:60×0.6×(1-0.1)/1.13-21.5=28.67-21.5=7.17元。
算下來,定價60元一本的書,印3000冊(考慮破損,實際賣掉2700冊),出版社可以賺:7.17×3000=21510元。
上面的案例只是一個估算,基本方法和大致的情形可供參考。
順利出版一本書,出版社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可想而知,編輯、排版、校對、印製、發行、財務......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