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吳看農村
-
2 # 於小於一家親
1,引入後應單獨飼養隔離一個月左右,最好進行抽血化驗相關疾病,引種的隔離舍最好位於生產去的下風向,建立好隔離帶。
2,心勁後備豬由於運輸,可能會出現腹瀉,低燒等現象,建議引進一個星期內控制其餵養量,實行少量多餐,多喂青飼料,可以在飲水中新增電解多維。
3,後備豬的飼養管理4-5月齡必須更換專用後備豬飼料。6月齡錢自由採食,每天2-2.2KG,7-8月齡提前高飼料喂量。
-
3 # 田瓜養豬知識課堂
新的母豬到達本場後如果未及時得到免疫和科學的藥物保健,在馴化期會感染本場流行的細菌和病毒,進而可以將疾病傳播給後代和傳播給整個豬場。這兩種情況都會使得整個豬群的生產不穩定,造成很大的生產性損失。因此,降低後備母豬進場前後的疾病風險,是豬場獸醫和動保人士的職責和義務,其目的不僅是使新引進的後備母豬及時地透過科學的獸醫管理程式而獲得很好的免疫力進入生產群,而且將直接保護本場內豬群免受外來豬群攜帶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進而降低出現疾病和經濟損失的風險。筆者將自身的工作經歷和眾多規模化豬場後備母豬進場前後的獸醫管理程式結合起來,做總結如下:
引種前的準備
引種前的獸醫準備工作主要是做好隔離和檢疫工作,其目的是杜絕“客入為主”,絕對不能讓引進的豬將病原感染給原場豬。所以,不論是新建豬場豬舍還是生產豬場豬舍的準備工作,都是將引進的後備母豬安置在育肥舍內進行隔離飼養45天以上。後備豬引進前,隔離區域的準備工作措施如下:
1)劃區確定隔離舍和欄舍數量,並在周邊安裝隔離裝置和設定警戒牌告示種豬隔離區域禁止入內,隨後用2%的火鹼對隔離舍周圍進行2次以上的消毒。同時確保舍內飲水、通風、供暖系統和清洗機、消毒機等裝置正常工作。
2)確保隔離欄捨得到正確的清洗、消毒、空欄干燥。眾多的國內外研究報道表明,如果每一批新進的後備豬群都發生同一種病原的臨床或亞臨床疾病,那麼作為生產者應該意識到欄舍清潔的程度是否徹底,這是因為欄舍中上批豬的病原會很容易地傳播給新進的後備母豬,進而出現感染。因此,在後備母豬進場前欄舍必須得到很好的清洗、消毒、空欄干燥。具體工作即是對隔離舍進行徹底清掃、消毒、空欄。首先將舍內可移動的物品搬至舍外,並用工具將舍內或牆壁表面的糞便清理乾淨。若舍內臟汙糞便比較厚且乾燥堅硬,需噴灑清水浸潤後或者為了獲得更好的效果,可採用高效溼性泡沫洗潔劑進行泡沫清洗(比如“洗百健”)。清洗後的豬舍需要乾燥12~48小時,期間保持豬舍通風良好。豬舍乾燥後,即可用“百勝-30”消毒液(主要成分:碘、磷酸、硫酸)進行消毒(“百勝-30”消毒濃度為1:600),在進豬前1周用“百勝-30”消毒1次並空舍乾燥1周。
3)隔離豬舍中需準備好飼料(有必要進行消毒)、常用獸藥、疫苗、工具(飼料車、掃帚)等,並檢查隔離區洗澡間、更衣室、衛生間的準備情況。
後備母豬進場前期的飼養管理工作
無論豬場是從哪裡引進的後備母豬,在配種之前不但要使引進的後備母豬適應本豬場的飼餵、欄舍和管理體系,更重要的是要使之適應本豬場裡存在的而其又沒有免疫過的病原。然而近年筆者在現場調查瞭解到許多豬場出現生產不穩定主要是將引進健康狀況很好的後備母豬(如沒有支原體肺炎、傳染性胸膜肺炎、藍耳病、偽狂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感染)直接放進那些存在感染或病原比較活躍的欄舍導致的。進而使那些後備母豬出現發病、發燒或者繁殖障礙,嚴重的可能終身不育。透過飼養管理、接種疫苗可以提高後備母豬的免疫力進而降低感染疾病的風險。同時在配種前,要給予後備母豬足夠的時間來恢復因疫苗免疫對其機體產生的應激,其獸醫的具體工作如下:
後備母豬在進場前都會經歷上車、運輸、下車、生產環境、環境溫溼度、飼料、飼餵模式、人員等應激,進場後一週容易出現咳嗽、腹瀉、發燒、不吃料等症狀。因此,種豬上車前應注射長效廣譜抗生素(如“瑞可新”、“易速達”、“得米先”等),目的是減少運輸、環境、營養、合群等應激。同時,在後備豬隻進欄後實行小群飼養,要注意的細節是豬身上不能馬上衝水,當餐可以不喂料,保證充足乾淨的飲水,飼料中加入抗應激藥物如“碩維鍵”等;第二餐喂正常料量的1/3,第三餐喂正常料量的2/3,第四餐可按照標準正常喂料;冬季要對後備豬進行特殊護理,要保證地面乾燥,做好防寒保溫工作以減少溫差,同時連續2周在飼料中新增廣譜抗生素(“利高黴素44” 1公斤/噸或者“瑞替美”1公斤/噸等),以淨化後備母豬體內的細菌性病原體,預防呼吸道疾病、豬痢疾、迴腸炎等感染。
回覆列表
(1)剛引進的後備母豬應在隔離舍接受嚴格的隔離檢 查,採用“全進全出”的隔離飼養管理方式。隔離舍距原有豬群至少100米。距離遠通常更有利於減少潛在病原透過空 氣傳播的危險。
(2)隔離飼養觀察的時間至少要2周,以4周為佳,這 會減少未知病原侵入的危險。因為每個豬群都可能是一個病 原菌和病毒的攜帶者,當豬隻處於應激狀態時就可能發生疾 病。 不同豬群病原的種類和數量有所不同,每個豬群的免疫 水平或保護性抗體的滴度也各不相同。
剛引進的後備母豬必 須儘可能減少應激,因為應激會使豬隻抵抗疾病的能力下 降。而種豬引到場後的前2周,應激反應最大,為避免任何 形式的交叉感染,必須在飼料或飲水中新增抗菌藥物。
(3)為避免種豬不適應新環境而患病,種豬到場後,除 加強管理,在伺料或飲水中新增適量抗生素外,還應與原有 豬群採取相同的免疫程式進行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