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雅正

    題主想問的是,《西遊記》到底主要是小說,還是歷史故事嗎?

    《西遊記》,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偉大的神魔小說,而它又是建立在唐三藏取經的歷史故事之上。只不過,加工虛構的成分遠大於歷史真實的成分,故而可以說,《西遊記》主要是一部小說。

    小說《西遊記》,是唐僧取經故事逐步演化,後經吳承恩等人的加工潤色,便成了今天的模樣。

    這一過程大概經過這麼幾個階段:

    1、玄奘取經,此為歷史事實。

    先說明一點,玄奘取經,最初是個人宗教行為。並非如《西遊記》所說,乃奉東土大唐皇帝之名而去的。按照現在的說法,叫作偷越國境。不過,當時沒這個概念。那時的出家人,還是比較自由的。玄奘法師是個偉大的人物,取經歸來時,京城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都萬分激動,極其好奇。當時唐太宗還在東都洛陽,便派大臣前去迎接。玄奘一行,人員眾多,聲勢浩大,正式抵達時,整個京城西安,可以說是傾城而出了。這種盛況,絕對是空前的,至今再沒重現過。當時的不少人,以為玄奘是彌勒佛轉世,更有僧俗或明或暗地把玄奘比作佛祖釋迦牟尼佛牟。李世民非常欣賞他,還曾數次懇請他還俗,幫其治理天下。

    2、玄奘口述,門徒辯機輯錄的《大唐西域記》,略有神化傾向。

    在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敬仰他的人心中口中,越來越被神化,附會到玄奘身上的傳奇事件,隨之增加。玄奘聲名浩大,他本人卻很謙遜,自然不肯也不敢以佛祖自比,故而,在他生前,他的形象基本上還是比較平實的。

    3、玄奘弟子為其所作傳記《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已有離奇故事。

    這三個階段,玄奘取經故事,逐漸形成神化其人其事的傾向。不過,神化玄奘的主要是其弟子門人,意在讚頌法師,宣揚佛法。當然,第一個階段,作為歷史本事,可以刪去。

    4、佛教外人士特別是文人開始關注取經故事。

    唐末筆記《獨異志》《大唐新語》等記述玄奘取經故事,取經故事的影響超出佛教,深入民間,開始進入文人筆下。

    5、北宋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出現了猴行者和深沙神。

    猴子已取代玄奘,成為取經故事主角,取經故事文學化色彩濃郁。這一步非常關鍵。

    6、元末明初的雜劇《西遊記》中,豬八戒首次出現,師徒四人取經故事基本定型。

    深沙神,也改稱為沙和尚。其實整個宋元時期,取經故事一直都在豐富、完善,這部雜劇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因其流傳下來了,所以,特別點出。

    在4-6階段,西遊故事逐步文學化、故事化。與前三階段不同,這三階段關注西遊故事的,多半是塵俗民眾,他們對拜佛取經、佛教信仰的興趣不大。關注取經故事,主要是因其有趣、好玩。

    7、最後,經過吳承恩等文人整理改編,《西遊記》誕生。

    相比之前,取經故事更為完整,文筆更加優美,人物形象比較統一。變化比較大的是,孫悟空被“淨化”了——他不再如從前那般好色淫蕩了。在中國傳統民間故事中,猴精名聲特別不好,狡猾不說,還喜歡美女,擄掠人妻。具體情況可參考唐人傳奇《補江總白猿傳》。釐清了取經故事的演化軌跡,那麼,《西遊記》是小說,還是歷史故事,答案已然明瞭,正如本答案開篇所說,《西遊記》是由玄奘取經故事生髮出來的神魔神化小說,它主要是小說,不過建立在西天取經的框架內而已。

    【《西遊記》的作者,也有爭議,一般認為是吳承恩。此不展開。】

    這部小說中,天庭地府的大牌神仙,多半是源自由東晉葛洪創立的道教神仙體系。當然,那些駐守四方、與天庭和佛祖少游來往的神仙,多半來自民間信仰,他們多半是地方神。在小說中,被納入到天庭統治系統之中。

    歷史上的玄奘法師,無疑是超凡脫俗的偉大人物,德性高超,佛學修養精深。西去求經,除了取回並翻譯佛經,促進中印文化交流外,萬里迢迢,為信仰而求取經典本身,就是曠世罕見的壯舉,影響極為深遠。

    不過,玄奘法師畢竟是人,佛祖也是人,他拜佛是真,但是說他見到釋迦牟尼佛等佛教創始人物,這就有點天真了,畢竟玄奘距離佛陀的時代,有一千多年之遠。《西遊記》中的神鬼魔怪,也不是現實,多半是想象的產物。他們對半是人世間動植物的變形和組合。這些就不多說了。

    多讀多看《西遊記》,特別是能夠抱著輕鬆愉快,又信以為真的心態閱讀,實在是人間的一大樂事。很多人,稍微上了點兒年紀,就沒法“入戲”,不能安靜讀書了。總覺得小說中,這是胡編的,那是瞎扯,老是在跟作者爭真假。這很悲哀,那麼好玩的書,被讀死讀壞到這種地步,也是沒誰了。

    理清取經故事演化始末,只是為了幫助大家認識這部小說而已。千萬別因為這些小知,就開始貶損《西遊記》,甚至覺得其為兒戲。這部奇作的內涵和價值,是很難說盡,故而值得我們終身閱讀。(圖自網路,侵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一歲二個多月,怎麼突然之間變得特別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