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唐朝文舉分明經科、進士科、秀才科,主要考的還是經義、方略策等內容,並不考詩詞啊,為什麼當時的文人還是這麼熱衷於寫詩呢? - 本問題是悟空問答知識分享節的紅包問題,答題有機會得現金紅包。截止 2017 年 11 月 13 日,根據回答的質量評定,西門飛客 的回答一共分享了 5.0 元紅包。
11
回覆列表
  • 1 # 明月山脈

    不考酒量,為啥大夥都爰喝酒呢?

    不考婦科,為啥大夥都爰美女呢?

    不考廚藝,為啥大夥都爰美食呢?

    不考點鈔,為啥大夥都爰數錢呢?

    不考演技,為啥大夥都爰裝X呢?

  • 2 # 宋小君

    看到這個問題,我很想聊聊唐朝最著名的詩人,李白的故事。

    最近《中國詩詞大會》火了,大家又開始聊起詩詞。

    我想先拋個問題出來,如果讓大多數的華人現場背三首詩,你猜會是哪三首?

    我腦海中想到的是:

    1、鵝鵝鵝,曲項向天歌(駱賓王的《詠鵝》)

    2、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李紳的《古風二首》)

    ps大多數的我們估計還不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叫什麼名字

    3、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的《靜夜思》)

    李白27歲的時候,朝中下詔令“民間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薦。”可見,在唐朝時,科舉之外,有部分有才華的人是不會埋沒的(當然,你得先有個橋樑,能和朝廷搭上關係)。然而當時的李白還沒有機會,那一年他剛結婚,雲遊四方。

    李白的機會來自於賀知章,賀知章也是第一個管李白叫“詩仙”的人。賀知章當時無論在政治還是文壇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是太子的老師。他當時聽李白朗誦了自己的《蜀道難》、《烏棲曲》,老淚縱橫地說李白是被天上責罰下來的仙人,否則怎能寫出這樣的神來之筆。

    李白在42歲時,經賀知章的推薦,朝廷連下三道詔書,將李白招入翰林供奉。當時唐玄宗非常喜歡李白,覺得他才華橫溢,一是問他國家大事方針,潤色文筆,二是與楊玉環娛樂時,經常帶著李白,吟詩助興。

    但李白這個人,和他的詩一樣,灑脫。寫詩時,讓高力士脫靴,這口氣高力士怎能忍。當時最受皇帝寵愛的楊貴妃,受到宦官高力士的挑撥,以為李白看不起自己,所以經常阻撓唐玄宗找李白。

    李白就越發不得志了。後來就辭去了翰林供奉,離開長安,但是在當文學侍從的這段期間的三首《清平調》卻流傳至今。

    從李白的故事,其實可以看出來,唐朝的經濟相對較好,百花齊放,皇帝也熱愛娛樂,享受生活。

    詩歌在皇帝看來助興,在更多詩人手裡,能吟誦自己的志向,抒發自己的情懷。

    就像我們現在的流行音樂,高考不考啊,但是我們哪個人不會幾首歌?

    最火的不就是流行音樂歌手們麼?

  • 3 # 史論縱橫

    最簡單的懟回去,現在公務員考試也不考小說,為什麼很多文人都在寫小說?

    唐朝的文人也不一定就是愛寫詩,只不過沒有別的表達形勢,不像宋朝流行詞,元朝流行曲,明清流行小說,有諸多表達形式,而且唐朝的詩歌形式相較於前朝還有所改觀,文體也相對較為豐富,像杜甫等詩人還能寫長體敘事詩。

    而且詩歌又是主流,所以,形成一種寫詩熱,包括現在,也是以小說為主體,不會寫小說的根本就在作家圈裡生存不下去。

    詩歌是一種重要的傳播媒介

    古代沒有新聞報刊等傳播工具,只是最傳統的著書立說,如果能將自己的詩收集在一起,進而進行發表流通,那麼,無形中就會提高自己的影響力。

    像李白,就是因為成名太早,又由於各種原因不想參加或者不能參加科舉考試,但是又很想當官,怎麼辦呢?就將自己想做官(為民請命)的思想寫到自己的詩裡,這樣就會被上層人士所青睞。

    李白就是因為這種方式而入仕為官。

    所以,在現代社會如果想要在考試中脫穎而出,不僅各方面都學得好,還要字寫的好,不能偏科哦!古代科舉考試也一樣,詩歌作為一種重要的考核形式,當然要重視了。

    這樣的話,詩歌在唐朝的時候不但科舉考試考,而且還是文人交流的一種重要傳播媒介和文體,想要成為文人,先拿出幾首詩看看。

    王勃的《滕王閣序》,李白的《將進酒》,白居易的《長恨歌》不僅奠定了他們自己在文學中的地位,在當時來說,也是人人都會背誦而且傳唱類似現在《大海》一樣的歌曲。

  • 4 # 北門猿

    唐代科舉其實是考詩歌的。科舉內容,其他人的答案已經說過了。這個答案和大家分享幾首應舉詩。

    白居易《草》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首詩的全名叫做《賦得古原草送別》,題目中“賦得”兩字,意思這是一篇命題作文。

    據說白居易剛到長安時,去拜訪當時的名士顧況。顧況看他年輕,還沒成年,也沒太在意他,拿白居易名字打趣:“居易居易,京城物價貴,想居住下來,可是大大的不易啊。”(長安米貴,居大不易。)

    然後他翻開白居易的作品集,看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兩句,大為讚賞,頓時改口:“能寫出這樣的話,居住下來也沒什麼難的!”(道得個語,居亦何難。)於是向別人宣揚白居易的才氣,白居易頓時名聲大振。

    (唐朝風氣,科舉之前士子會帶著自己的作品去拜訪文壇前輩,以求打出名氣。叫做“行卷”)

    (不過有人考證,從白居易和顧況的生平看,恐怕沒有機會在小白科舉前在長安遇見,所以這故事真實性存疑……)

    錢起《省試湘靈鼓瑟》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悽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顧名思義,這是錢起在省試時候的考試作文。

    本詩最後一聯意境縹緲回味悠遠,向來被人稱讚。秦觀曾經用這兩句填詞:

    千里瀟湘挼藍浦,蘭橈昔日曾經,月高風定露華清。微波澄不動,冷浸一天星。

    獨倚危檣情悄悄,遙聞妃瑟冷冷。新聲含盡古今情。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也是因為這兩句讓人擊節,以至於後來傳出了一個故事,據說錢起當年在旅途中住在驛站,半夜聽見外面有人吟詩:“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十年之後,錢起考科舉,應試題目是《湘靈鼓瑟詩》,錢起寫到最後,怎麼結尾躊躇不定,這時想到了十年前聽到的兩句詩,於是完成了這一作品。

    祖詠《終南望餘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這首詩雖然也不錯,但背後故事的傳奇性比詩本身強多了。

    唐朝科舉,詩歌的格式規定是五言,六韻十二句,看上面錢起的《湘靈鼓瑟》可知。祖詠這首詩是應試作文,但他寫了四句,就乾淨利落交卷走人。

    有人很奇怪,問他:“為什麼不寫了?”

    祖詠很瀟灑地扔下兩個字:“意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車上加裝低音炮,電流聲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