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兜媽有話說

    看到這個新聞,腦海裡閃現出多年前一個客戶跟我講的事情:這位客戶是個爸爸,他和愛人在同一個公司銷售部分居要職,收入不菲,但就是沒有時間照顧他們唯一的兒子,送兒子上的寄宿學校。有段時間兒子沉迷遊戲機,他就沒收了遊戲機。有一天,當時正在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跟媽媽說:“媽媽,我覺得活著好沒意思啊!”這位爸爸聽聞大驚,立即把遊戲機還給兒子。這位爸爸當時跟我說:“我聽兒子這麼說,嗨!玩就玩吧,可千萬別出什麼事!”他的語氣裡透著諸多無奈。其實不論是新聞裡這個15歲的孩子,還是我的故事裡這位小學三年級的小朋友,毫無疑問,他們都是不快樂的,他們背後的家庭教育都是存在問題的。

    首先,要讓孩子經歷失敗。所謂的“挫折”教育從孩子2、3歲開始懂事時就可以開始了。家長不能無原則地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對於明顯不合理的要求,家長要適時對孩子說不。透過被家長拒絕,2、3歲的孩子就會有規則和底線的意識,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

    其次,引導孩子正視失敗。隨著孩子年齡增長,他們會面臨各種失敗。考試的失利,競賽的出局,甚至被人誤會、拒絕,受委屈,這些都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人生不會一帆風順,甚至不如意事常八九。要讓孩子明白,無論順境逆境,都應以平常心看待,酸甜苦辣都是人生必經的過程。

    第三, 幫助孩子吸取教訓。失敗並不可怕,從失敗中獲得經驗:為什麼會失敗?怎麼樣預防同樣的錯誤再次發生?這些都會是人生的寶貴財富,這些精神財富將會伴隨孩子終生受益。

    所以,孩子的抗壓能力,需要父母從小培養,點滴做起。讓孩子擁有一顆堅強的心,面對挫折不屈不撓的意志力,遠比學習文化知識重要的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要測量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