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菡菡快長大
-
2 # 媽咪愛生活
我家寶寶在這個年齡段也有類似情況,主要是到了執拗期,因為知道孩子的這個敏感期,所以沒有糾結,不違反選擇的事情就順著她,有時候因為自己穿衣服穿不好也發脾氣,後來慢慢交給她尋求幫助,就好了。
-
3 # 清靜無為30
隨時抽空陪孩子玩呀,講一講故事做一做遊戲……甩開當家長的架勢,以朋友身份來嚮導未知的日常守規矩!保持和顏悅色的溫馨態度,小孩敏感度太強,容易受到家長的情緒化影響,小小的心靈會受重創的,稍微不慎ta的小腦記事兒的,不喜歡你不說越不好好聽話了!形成固執倔強任性的性格!
-
4 # 果媽閱讀
我想說,兩歲多的孩子容易發脾氣,什麼事都和大人擰著來,動不動就愛說“不”,常常直接就躺在地上、扔東西、尖叫、哭鬧。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家長不必過於焦慮。首先,家長要理解,兩歲是個特殊的階段:這時的孩子什麼事情都想自己做, 但是又都做不好;他長大了,有了更強的自主意識,凡事都渴望自己掌控。當孩子說“不”的時候,他只是在表達一種獨立自主的姿態,不一定是真的不同意或者要跟大人作對。
1.首先肯定孩子的成長變化家長首先要肯定孩子的成長變化,說:“哎呀,看來寶寶真是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是大寶寶了!”然後,家長可以引起他的思考:“你覺得這個事情怎麼做比較好?我們一起來商量量…”如果我們認同他,那麼孩子就沒有了必須跟我們對抗的動力。並且大人的問題也可以幫他從情緒狀態裡跳出 來,引導他理性思考。
2.如果孩子已經開始哭鬧,家長要保持平靜在孩子大哭大鬧的時候,家長不必對他大吼大叫,只需要在旁邊平和陪伴。哭,不是那麼槽糕的事情,不是家長教養失敗的表現。每個孩子都需要用哭來宜洩情結。我們要把哭看得中性一些,這樣我們自己才不會被激怒。 記得我兒子兩三歲的時候,有一次他哭鬧,我就在旁邊念菜譜,念著念著,他就過來了,趴我腿上要看看菜譜的圖,忘了為什麼而哭。
3.不要給孩子天塌了的感覺如果孩子哭,家長也被激怒了,孩子就會持續哭很久。兩三歲的孩子往往一開始是因為某一件小事而哭,不會很長時間的;但是,當家長暴怒時,他會感覺像天塌了一樣,徹底陷入無助狀態。
常常聽到,家長在小孩子哭鬧時怒斥:“你給我憋回去!”其實,孩子做不到心甘情願地憋回去,如果真的做到了,那麼反倒容易積累更多的心理問題。我們應該暫時放下對錯的判斷和管教的念頭,多與孩子連線,幫他恢復理性,先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那時候家長的這些教育才能被孩子聽進去,他才有了提高的可能。
家長的平和狀態,可以幫助孩子恢復平靜的情緒。多次這樣的重複,孩子的情緒調節能力就會逐漸鍛煉出來,他在四五歲以後就會做得更好。
所以,除了當場保持穩定的情緒,我們要在孩子情緒轉好之後,和他稍微回顧一下剛才的事情,啟發他思考:以後怎樣防止,有哪些做法可以解決問題、 轉化情緒。
-
5 # 久隱517
當孩子亂髮脾氣的時候,父母可以對孩子的哭鬧視而不見,這樣讓孩子感到自己亂髮脾氣毫無意義,就會停止發脾氣了。
當孩子亂髮脾氣時,動不動還損壞物品或罵人等。家長必須要制止他。並對他進行教育,讓孩子明白,無論脾氣再壞,自己的行為也需要有限度。
培養孩子的自我情緒的控制能力。當孩子亂髮脾氣時,想滿足自己的需求。要孩子明白不用亂髮脾氣,透過不同的髮式來解決問題。
當孩子亂髮脾氣後,父母可以等他發完脾氣後,再接著孩子繼續完成必須完成的任務,讓孩子懂得,亂髮脾氣不會改變父母的態度。這樣孩子就不會輕易發脾氣了。
當孩子亂髮脾氣時,父母需要自己想想,孩子因為什麼發脾氣,有沒有父母的原因,比如雙方理解問題的方式而導致的不同。有時需要理解孩子,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引導教育。
6孩子亂髮脾氣如果已經形成了不良習慣。家長需要長期來糾正孩子的行為。不能一下要求過急。遇到不同的情況,父母可以給孩子一個思考的時間,讓孩子明白什麼是重要的,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樣孩子就慢慢養成好的行為習慣了。
分享一個我家寶寶識字的經歷了,寶寶今年3歲了,開始讓他識字,認字。之前都是從淘寶購買一些帶圖的卡片和書本讓他認識,不過效果不明顯,花費大量時間,還容易損壞,而且寶寶什麼都想往嘴裡塞,有些比較小的拼圖什麼的,就怕寶寶吃了。
然後我下載了好多軟體讓寶寶學習,一開始是不錯,但是呢用到後面都要收費,價格還不便宜,頓時有種坑爹的感覺。
後來發現了一款APP【 貓小 帥學 漢 字】,真心推薦大家使用,裡面有很多的冒險故事,我家寶寶特別喜歡聽,平常特別好動的他,一看這個就安靜的聽故事。各種遊戲關卡讓寶寶重複學習漢字內容,加深記憶,讓我這個陪寶寶玩的麻麻都覺得好玩有趣。操作也很簡單,寶寶自己都能獨立操作。最最最重要的是這款軟體全部免費,免費,免費。
而且我們家鄉口音特別重,就怕寶寶跟著學以後改不了,要是上學了帶有這種濃厚的口音,肯定會被其他小朋友嘲笑。
寶寶現在特別愛學習,每天下班都纏著我給跟他互動,陪他一起玩裡面的遊戲,不僅學的快,還讓我這做麻麻的人也輕鬆了很多。
-
6 # 幼兒教育
發脾氣在十八個月到兩歲大的孩子之間非常普遍,這也正是這個發展階段被稱為“令人煩惱的兩歲期”的原因,雖然有人說,這種行為在三歲時會更嚴重。不管真實情況如何,幾乎每個小孩在三四歲之前都會發脾氣。有些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容易發脾氣,並可能在某一時間段裡每週甚至每天都會發脾氣。
小孩子發脾氣,常常是因為感覺受挫。學步期孩子正處於快速發育階段,但是他們的運動技能跟不上他們想做的事情。有時候,身體技能讓他們感到失望——他們非常想做某件事,可就是做不成功;有時候,挫敗感產生,是因為他們缺乏表達他們想要什麼東西的語言技能。當然嘍,如果你讓孩子停止做他們想做的事情,或者要求他們做他們不想做的事情,特別是在你催著趕著的情況下,孩子常常會發脾氣。導致孩子發脾氣的其他原因包括疲倦、情緒痛苦及生活作息突然或意外的改變。
你無法阻止孩子每一次發脾氣的機會,正如你可能無法阻止一個學步期孩子因為周圍的世界而感到沮喪一樣。不過,有的時候,你可以發現孩子即將爆發脾氣的徵兆,並趕在孩子的脾氣爆發成高聲尖叫之前將之平息。
要進行另一項活動前,對孩子予以清晰的提醒也是非常重要的。“再過五分鐘我們就要去公園了,去把靴子找出來吧。”突然讓學步期孩子從事某項活動常常會導致他們發脾氣,因為他們沒有時間對活動改變做好準備,所以你得像個報時鐘一樣,一天到晚和他們說個不停。
如果你不能阻止孩子發脾氣,黃金規則是:不要屈從於他們的脾氣,有些父母出於害怕會這樣做。如果孩子發脾氣你就讓步,發脾氣的情形就會更加頻繁地發生。
面對脾氣發作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做呢?我的建議是這樣的:
我也會盡可能阻止孩子發脾氣。對於一天之中可能讓孩子發怒的時間或場合予以特別的關注。如果你懷疑孩子在吃飯、小睡或就寢之前更容易發脾氣,對作息時間予以調整。另外,出牙及剛開始生病時也會引發孩子發脾氣。
另外三歲之後是寶寶比較重要的時期,是孩子身體的快速成長期,同時也是寶寶開始培養識字的最佳階段。當然學習這種東西不能強迫寶寶,容易讓他對學習產生反感牴觸,導致以後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一是尊重孩子興趣想法,多陪伴他,透過玩的方式讓他喜歡上學習。搜尋【貓小帥學漢字】應用有驚喜哦,比如:我家閨女喜歡搶手機,我就根據她的喜歡,效果非常贊。裡面很多冒險故事,教寶寶識字,還有遊戲鞏固。
回覆列表
其實兩歲的小孩,已經開始要對她進行規矩教育了。有一本《這樣跟孩子定規矩,孩子最不會牴觸》,這本書是雖然適合6---12歲的小孩,但是實際更小的小朋友如果運用其中的一些管理方法,仍舊可以給還定好規矩。
有的小朋友自卑,做事情有三分鐘熱度;有的小朋友則具有堅韌的品格,遇到困難不會輕易放棄,但是又能接受別人的建議。這些不同性格的養成,其實和從小其實和規矩的養成有重要的關聯。
想要不費吹灰之力就教養好孩子是不太可能的,對於不順義心意就發脾氣的小孩,可以運用書中的規則。
1、如果想讓孩子做什麼,站在他可以看到的地方,叫著孩子的名字,讓他看著你的你;
2、直接說出具體的要求,態度要堅決,例:‘請馬上開始收拾’
3、如果孩子遵守了,給予他讚揚,如果不聽話,保持眼神交流,在此叫著孩子的名字,讓他看著你。
4、乾脆利落的說出你的要求,例如“我說立刻關掉電視”。如果孩子聽話,給予讚揚,如果不聽話給予警告:保持眼神交流的同事,在叫一遍他的名字,讓他看著你,堅定的說:“如果你再不關掉電視,我我會親自替你關掉你,然後今天一整天,你都不準再看電視”。
如果孩子聽話,給予他讚揚,如果還是不聽,直接執行你宣佈的懲罰措施。如果孩子仍舊不聽從,直接執行後果。不要遲疑,立即兌現。
有些懲罰後果實施了三四次,下一次孩子可能仍然不會立即按照你的要去做。這並不意味著後果不起作用,而是因為孩子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吸取教訓。只要堅持,後果就能有效果。
我們的目的不是不惜代價讓孩子學會遵守規矩,而是根據孩子的行為,執行正確的積極後果和消極後果,讓孩子從中吸取經驗從而糾正自己的不當行為。所以,在警告的時候沒有提到的懲罰,就不要去執行,更不要誇大懲罰嚇唬孩子,否則會淡漠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