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中國首都——南京。天空不見一絲藍色,廢墟般的城市裡,燒焦的殘肢斷臂隨處可見。潰敗的中國士兵蝗蟲般湧出挹江門,他們沒有秩序,面無表情地踏上同伴的屍體。到處都是呼喊聲,慘叫聲,老人的呻吟聲,孩子的哭泣聲。子彈和炮彈編織成密集的網,城在網中,毫無還手之力。
日本人很快撲進了城。他們嗷嗷叫著,驚恐地將每一個活動的目標射殺。他們越過一片又一片廢墟,穿過一條又一條馬路,他們就像在叢林裡狩獵,動作愈來熟練,神色愈來悠閒。突然一排輕飄飄的子彈從一棟搖搖欲墜的樓房裡射出,幾個日本兵猛然栽倒。他們戴了鋼盔的腦袋上,冒起淡淡的青煙。
躲在樓房裡的,也許是最後一支戰鬥著的守軍。只有三十多個人,只有打光最後一顆子彈的命令。三十多個人擠在狹小的建築物裡,就像被捆綁在一起的手榴彈。他的左邊擠著強子,右邊擠著死去的連長。彈片將連長的半個腦袋削飛,僅剩一半腦袋的連長依然英俊。強子的手裡緊攥著一挺機槍,那機槍嚴重變形,彎彎扭扭,好像一根天津麻花。機槍“噠噠噠”地響起來,子彈擊起遠處的塵煙,切斷日本人的喊叫。他認為強子是一名出色的機槍手,一名合格計程車兵。
可是他呢?他是兵嗎?也許是,也許不是。他參軍沒幾天,他甚至沒有屬於自己的軍裝。記得他跟連長說過,連長說,哦。尋一杆槍給他,就指揮士兵摞沙袋去了。那些沙袋摞起很高,那些沙袋擺起怪異的陣式。到處都是沙袋,步槍,水壺,子彈,手榴彈,機槍,鐵鍬,書信,豪言壯語,驚恐或者壯烈計程車兵。連長說他們的防線堅不可摧。可是當戰鬥打響,那些沙袋們,霎時同兵的屍體一起飛上了天。
他跟連長說過三次。他說他得有一身軍裝。有軍裝,我才有兵的樣子。連長終於惱了,他說那你隨便從哪個死人身上扒下一套!他試了試,終於沒敢。他想那樣的話,那些死去的戰友,就不再是兵。他們戰死了,卻不再是兵,他不能這麼幹。屍體堆成小山,他填子彈,瞄準,射擊;再填子彈,再瞄準,再射擊……他在死人的縫隙裡堅守,就像堅守在隆隆戰車前的螳螂。後來他們撤進了城,躲進那棟隨時可能坍塌的小樓。連長說,打完最後一顆子彈,咱們就可以散了……追上隊伍,或者回家。然後彈片劃過,他的腦袋僅剩一半。他用僅剩一半的腦袋衝他微笑,他的笑容悽慘並且絕望。
日本人迅速將他們包圍,他們腹背受敵。甚至有日本士兵衝進屋子,他的槍筒幾乎捅進日本人的嘴巴。子彈清脆地擊穿日本人的後腦,那是他的最後一顆子彈。
他們跑向廣場,他們知道戰鬥結束了。突圍的過程異常慘烈,三十多個人,也許僅剩他一個。廣場上擠滿了人,老人,女人,醫生,孩子,學生,士兵。士兵們慌慌張張將槍扔掉,又慌慌張張地脫著自己的軍裝。有人將軍裝埋進花壇,那些花兒全都失去了頭顱;有人將軍裝投向烈焰,它們很快燃燒,如同一面面戰敗的旗子,卻裹起陣陣腥風。脫掉軍裝計程車兵馬上變回牙醫,變回鐵匠,變回農民,變回酒館夥伴,變回菜市場上的商販。他們擠進人群,縮起脖子,眼睛死死地盯住地面——他們試圖用參軍以前的職業來救回自己的性命。
軍裝染上鮮血。軍裝熠熠生輝。軍裝五彩斑斕。軍裝堅硬如鐵。軍裝躺在地上,縮在火焰裡,淪為塵土,或者化為青煙。一座城淪陷了,一起淪陷的,還有軍裝。
他跑過去,淚飛如雨。他從火焰裡搶出一套軍裝,動作迅疾滑稽。那是一套幾乎全新的軍裝,沒有槍眼,沒有鮮血,沒有褶皺,甚至沒有灰塵。他將軍裝抖開,濃重的草綠色刺傷他的眼睛。他向火焰跪下,向城跪下,向廢墟跪下,向軍裝跪下。他說,我還是兵!
仍然有人胡亂地脫著自己的軍裝。他卻胡亂地往身上套著陌生的軍裝。一模一樣的軍裝,幾個小時以前,它們還在戰壕裡並肩作戰。連日本人都愣住了,他們趕過來,端起槍,眯起眼,卻忘記扣動扳機。終於他穿戴整齊。他甚至有時間整理一下衣襟。然後他“啪”地立正,向火焰和廢墟行一個並不標準的軍禮。
槍響,軍裝上多出兩個圓圓的小洞。他嚎叫著伸手去捂,他想捂住的不是鮮血,而是軍裝上的洞。
3、小說以“軍裝”為線索,請你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依照示例,概括小說故事情節。(4分)
—— —— ——他面對著槍口整軍裝——
他多次向連長要軍裝 她從火焰裡搶出軍裝 他慌忙從火裡救出一套軍裝套軍裝 他捂著軍裝上的彈孔
14、 文中劃線的句子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表達效果,請加以賞析。(4分)
屍體堆成小山,他填子彈,瞄準,射擊;再填子彈,再瞄準,再射擊……他在死人的縫隙裡堅守,就像堅守在隆隆戰車前的螳螂。
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屍體比成小山,真實生動地描繪出很多屍體層層疊疊堆積如山的慘絕人寰的畫面,表現了傷亡的慘重和戰爭的殘酷。“填子彈,瞄準,射擊;再填子彈,再瞄準,再射擊……”用了反覆的手法,強調一次又一次義無反顧地投入戰爭的情景,刻畫強子英勇好戰,不怕犧牲的形象。
15、這篇小小說篇幅不長,但在有限的篇幅內卻塑造了“他”以及連長等典型人物形象。請你結合文字,簡要分析連長這個人物的主要形象特點。(4分)
(1)樂觀頑強,連長深入前線,親自指揮戰鬥,在生命最後一刻仍然保持微笑。
(2)非常善於指揮。在腹背受敵、槍林彈雨中,指揮士兵們堆沙包積極備戰,以“我方防線堅不可摧,打完最後一顆子彈就可以散了”等話激勵士兵。
16、小說中其他人脫下軍裝、掩埋軍裝、焚燒軍裝,而唯獨他的舉止與眾人迥異。作者精心設計這樣的情節有什麼深意?請你結合文字簡要分析。(6分)
(1)反襯突出他的典型形象。以那些為求自保屈膝投降的軍人形象來反襯凸顯他清醒的意識到自己的軍人身份,自覺自願地履行軍人職責的英雄壯舉與崇高形象。
(2)突顯了小說的主題,作者對懦弱自私、貪生怕死的華人感到悲哀,對如他一樣熱愛祖國、英勇無懼的華人充滿了敬佩。
1937年12月,中國首都——南京。天空不見一絲藍色,廢墟般的城市裡,燒焦的殘肢斷臂隨處可見。潰敗的中國士兵蝗蟲般湧出挹江門,他們沒有秩序,面無表情地踏上同伴的屍體。到處都是呼喊聲,慘叫聲,老人的呻吟聲,孩子的哭泣聲。子彈和炮彈編織成密集的網,城在網中,毫無還手之力。
日本人很快撲進了城。他們嗷嗷叫著,驚恐地將每一個活動的目標射殺。他們越過一片又一片廢墟,穿過一條又一條馬路,他們就像在叢林裡狩獵,動作愈來熟練,神色愈來悠閒。突然一排輕飄飄的子彈從一棟搖搖欲墜的樓房裡射出,幾個日本兵猛然栽倒。他們戴了鋼盔的腦袋上,冒起淡淡的青煙。
躲在樓房裡的,也許是最後一支戰鬥著的守軍。只有三十多個人,只有打光最後一顆子彈的命令。三十多個人擠在狹小的建築物裡,就像被捆綁在一起的手榴彈。他的左邊擠著強子,右邊擠著死去的連長。彈片將連長的半個腦袋削飛,僅剩一半腦袋的連長依然英俊。強子的手裡緊攥著一挺機槍,那機槍嚴重變形,彎彎扭扭,好像一根天津麻花。機槍“噠噠噠”地響起來,子彈擊起遠處的塵煙,切斷日本人的喊叫。他認為強子是一名出色的機槍手,一名合格計程車兵。
可是他呢?他是兵嗎?也許是,也許不是。他參軍沒幾天,他甚至沒有屬於自己的軍裝。記得他跟連長說過,連長說,哦。尋一杆槍給他,就指揮士兵摞沙袋去了。那些沙袋摞起很高,那些沙袋擺起怪異的陣式。到處都是沙袋,步槍,水壺,子彈,手榴彈,機槍,鐵鍬,書信,豪言壯語,驚恐或者壯烈計程車兵。連長說他們的防線堅不可摧。可是當戰鬥打響,那些沙袋們,霎時同兵的屍體一起飛上了天。
他跟連長說過三次。他說他得有一身軍裝。有軍裝,我才有兵的樣子。連長終於惱了,他說那你隨便從哪個死人身上扒下一套!他試了試,終於沒敢。他想那樣的話,那些死去的戰友,就不再是兵。他們戰死了,卻不再是兵,他不能這麼幹。屍體堆成小山,他填子彈,瞄準,射擊;再填子彈,再瞄準,再射擊……他在死人的縫隙裡堅守,就像堅守在隆隆戰車前的螳螂。後來他們撤進了城,躲進那棟隨時可能坍塌的小樓。連長說,打完最後一顆子彈,咱們就可以散了……追上隊伍,或者回家。然後彈片劃過,他的腦袋僅剩一半。他用僅剩一半的腦袋衝他微笑,他的笑容悽慘並且絕望。
日本人迅速將他們包圍,他們腹背受敵。甚至有日本士兵衝進屋子,他的槍筒幾乎捅進日本人的嘴巴。子彈清脆地擊穿日本人的後腦,那是他的最後一顆子彈。
他們跑向廣場,他們知道戰鬥結束了。突圍的過程異常慘烈,三十多個人,也許僅剩他一個。廣場上擠滿了人,老人,女人,醫生,孩子,學生,士兵。士兵們慌慌張張將槍扔掉,又慌慌張張地脫著自己的軍裝。有人將軍裝埋進花壇,那些花兒全都失去了頭顱;有人將軍裝投向烈焰,它們很快燃燒,如同一面面戰敗的旗子,卻裹起陣陣腥風。脫掉軍裝計程車兵馬上變回牙醫,變回鐵匠,變回農民,變回酒館夥伴,變回菜市場上的商販。他們擠進人群,縮起脖子,眼睛死死地盯住地面——他們試圖用參軍以前的職業來救回自己的性命。
軍裝染上鮮血。軍裝熠熠生輝。軍裝五彩斑斕。軍裝堅硬如鐵。軍裝躺在地上,縮在火焰裡,淪為塵土,或者化為青煙。一座城淪陷了,一起淪陷的,還有軍裝。
他跑過去,淚飛如雨。他從火焰裡搶出一套軍裝,動作迅疾滑稽。那是一套幾乎全新的軍裝,沒有槍眼,沒有鮮血,沒有褶皺,甚至沒有灰塵。他將軍裝抖開,濃重的草綠色刺傷他的眼睛。他向火焰跪下,向城跪下,向廢墟跪下,向軍裝跪下。他說,我還是兵!
仍然有人胡亂地脫著自己的軍裝。他卻胡亂地往身上套著陌生的軍裝。一模一樣的軍裝,幾個小時以前,它們還在戰壕裡並肩作戰。連日本人都愣住了,他們趕過來,端起槍,眯起眼,卻忘記扣動扳機。終於他穿戴整齊。他甚至有時間整理一下衣襟。然後他“啪”地立正,向火焰和廢墟行一個並不標準的軍禮。
槍響,軍裝上多出兩個圓圓的小洞。他嚎叫著伸手去捂,他想捂住的不是鮮血,而是軍裝上的洞。
3、小說以“軍裝”為線索,請你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依照示例,概括小說故事情節。(4分)
—— —— ——他面對著槍口整軍裝——
他多次向連長要軍裝 她從火焰裡搶出軍裝 他慌忙從火裡救出一套軍裝套軍裝 他捂著軍裝上的彈孔
14、 文中劃線的句子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表達效果,請加以賞析。(4分)
屍體堆成小山,他填子彈,瞄準,射擊;再填子彈,再瞄準,再射擊……他在死人的縫隙裡堅守,就像堅守在隆隆戰車前的螳螂。
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屍體比成小山,真實生動地描繪出很多屍體層層疊疊堆積如山的慘絕人寰的畫面,表現了傷亡的慘重和戰爭的殘酷。“填子彈,瞄準,射擊;再填子彈,再瞄準,再射擊……”用了反覆的手法,強調一次又一次義無反顧地投入戰爭的情景,刻畫強子英勇好戰,不怕犧牲的形象。
15、這篇小小說篇幅不長,但在有限的篇幅內卻塑造了“他”以及連長等典型人物形象。請你結合文字,簡要分析連長這個人物的主要形象特點。(4分)
(1)樂觀頑強,連長深入前線,親自指揮戰鬥,在生命最後一刻仍然保持微笑。
(2)非常善於指揮。在腹背受敵、槍林彈雨中,指揮士兵們堆沙包積極備戰,以“我方防線堅不可摧,打完最後一顆子彈就可以散了”等話激勵士兵。
16、小說中其他人脫下軍裝、掩埋軍裝、焚燒軍裝,而唯獨他的舉止與眾人迥異。作者精心設計這樣的情節有什麼深意?請你結合文字簡要分析。(6分)
(1)反襯突出他的典型形象。以那些為求自保屈膝投降的軍人形象來反襯凸顯他清醒的意識到自己的軍人身份,自覺自願地履行軍人職責的英雄壯舉與崇高形象。
(2)突顯了小說的主題,作者對懦弱自私、貪生怕死的華人感到悲哀,對如他一樣熱愛祖國、英勇無懼的華人充滿了敬佩。